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jecsun (诗意地流浪), 信区: CM
标  题: 小评第三届创新杯答辩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Apr 22 16:47:51 2006), 站内

小评一下周三晚的答辩(报告水平不在此范围)。

本次决赛的作品整体上不比第二届差,而统计和分析技术的应用及PPT的制作水准上,也体
现了深大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的优势。按照我的经验,第一组上去的一般不会有太好的
成绩(上届我们组就是)。第一组是《深圳大学人文教育现状调查》,“人文”是一个相当
虚的概念,不易论述,除非有很强的功底。而他们答辩中的表现也比较逊色,无论表达水平
还是对提问的敏感度。且容易被问题引开,就问题而展开,而没有回归课题本身,结合课题
之论点、论据作答,答辩中的不少论点缺乏论据支持,最明显的莫过于“深圳是一个浮躁的
城市”,这种论调放在散文里还好,在论文答辩中,过于主观。

第二组是《大众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深度与广度调查》,比较直观的是,PPT较生动、衣着
专业。这个与第一个有点类似,又是谈文化的,要出彩相当不易。答辩中老师提问的几个问
题都很到位,比如关于立意的“调查深度与广度干什么?现实意义何在?”,这种直击核心
主旨的提问很具杀伤力。而我自己想问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大学生”=“深大学生”?因为
该调查似忽是仅局限于深大。

第三组是《构建和谐深圳——深圳白领阶层来深父母生活情况调查》。小雀师妹是我的同乡
,很应该支持的,但刚好要出去接电话,错过了,没有看到答辩过程。评论两点:该课题与
“管理”的联系较为薄弱,管理主体不是很清楚(可能报告有提到);答辩成员衣着较活泼
,在学术比赛上容易影响形象分。

第四组是《中国联通UP新势力品牌高校推广策划书——以深圳大学为例》,实践性课题一向
容易加分,这组得了81.2分,拿了二等奖。其出彩的地方有:仪表及表达均较为专业;课题
研究非常详尽,90页的报告也较为吓人。逊色的地方有:“品牌文化被人接受,但品牌不被
接受”这种论述感觉莫名其妙,就好比我弄个运动品牌,照抄NIKE的文化理念,一样提倡“
just do it”,这种品牌文化当然是被消费者接受和喜欢的,但又如何?市场占有率还是拍
马都跟不上NIKE,因为你的质量跟不上、服务跟不上,品牌不被接受就是不成功的,因为品
牌才是文化的载体,不成功的品牌谈品牌文化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那个并非是自己品牌的品
牌文化,可能是别人的,也可能是自己一厢情愿设计的。其他则是评委的问题,陶一桃教授
问到“品牌往往意味着消费者为其支付较高费用,你们是否考虑消费者的对成本的顾虑(大
意如此)?”选手就大谈品牌价值,其实根据我的了解,好像UP新势力是比动感地带还便宜
的,直接告诉老师这个事实不就行了?又不是CDMA。另一个老师则直接谈到“策划部分较少
、研究部分较多”,建议改题目(简直是对该课题的否定);还有是否得到联通采纳或赞助
这个问题则对于一个策划案来说很具关键影响,得到不肯定的回答后让该课题减分不少。

第五组是《深圳大学教师满意度调查》,与老师利益相关、好感大增,赢得不少心水分,而
其现实意义也的确很大,得了82分。其实我从第三方的角度看,这个课题的答辩表现并没有
特别出彩的地方,对评委提问的回答,讲得很多,但实质内容稍欠、口头表达也较差。而我
最留意到的是该课题就事论事,并没有谈到中国教育体制这个大环境,高等教育体制问题才
是根本性问题,而不是工资和福利分房这些微观层面的操作。这是我认为最遗憾的地方,而
评委没有问到。

第六组是《深圳中小企业员工跳槽调查分析报告》,方舟的专业口吻大方道来,表现可圈可
点,得分81.6。但实际上整个过程评委的批评非常多,比如认为课题主旨有误(跳槽是不好
的?),“跳槽是理性选择、人身自由”,陶教授:“跳槽无良性恶性之分”,左老师“中
与小的企业界定?临界基准?以此界定跳槽率是否良性或合理?”这些问题都相当尖锐。这
样都能安全渡过,拿到二等奖,该祝贺下方舟和版斧华仔。

第七组是《深圳企业对深圳大学毕业生的评价》,仕岚的陈述口吻较为学生气,专业度稍欠
,有所减分,但选题意义比较大,拿到了81分。一开始的flash很不错,挺能触动毕业生的
心灵(大三以下的可能就未必),PPT也制作得很好。评委提问比较到位,如左老师“用6天
的时间来设计问卷,是否过于仓促?企业用人满意度及是否继续用的态度没有调查出来”。
姜安老师则针对报告里的建议问:“讲了很多建议,那深大文化应体现何种核心价值?”还
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点在哪里?”其实回答校训就没错了。丁老师“是否对比过
未用过身大学生的企业与用过的企业的不同评价?”对这点的回答倒是挺好。陶老师最后有
所无奈地:“专业知识是深大的软肋,但有好的理论课,但学生不选,偏重于应用课程,也
没办法啊”,其实我个人倒是认为并非一定要补断板,学术并非人人喜爱,深大的实践优势
倒是应该进一步发挥。这在乎每个人的选择自由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学校一厢情愿地禁止
学生活跃的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强制推行学术之风,最后的结果反而是优势尽失,而短板
又没补上,那就一无是处了。

第八组是《深圳大学教师对深大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信心调查》,presentation十分出彩,可
以说是当晚演示最好的,陶一桃老师用“美”来形容。我认为第五组已经提到深大教师方面
的课题,给评委的新鲜感大打折扣,也影响了认可度。左老师“选题意义何在?”针对题目
,老师有信心、无信心的不同影响并没有很好到位地阐述,而这点是恰恰相当重要的,尤其
是站在校方管理的立场。丁夏齐老师质疑的双因素理论其实报告里早就应用到,可见老师对
报告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而陈智民教授:“你们的调查可能未考虑调查者的填卷心态,我发
现选‘一般’较多”,对最基础的调查信息甄选的科学性提出了怀疑,而丁老师也附和的提
出了同样的疑问,这点严重影响了最后的打分。最后得分81.5,拿了三等奖,可谓意料不及


第九组是《深圳大学在校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有事忙,未能很仔细地听,有点遗憾。

最后一组《commercial management》是全英文演示,我是看不懂的,但我觉得这样子并不
能得到加分,因为增加了沟通的困难。最后的分数也是如此。我尤其不明白的是老师问到的
问题“你们报告的题目是?”然后她们在PPT上显示了一句长长的TOPIC。

深大的特点在于实践,所以容易发现实践性课题容易得高分,一如上届的一等奖的《二手书
阁》,本届的一等奖《深圳大学在校学生创业情况调查》。而同时,理论性论文几乎没有。
理论性论文少折现了两个事实:一是学生系统理论功底薄弱;二是老师鼓励学生做针对性调
查(本届几乎全是调查类报告)。

本次创新杯的组织工作比上届差了点,灯光和话筒的控制都不够好,而比赛前的宣传、比赛
后的结果公布,都很不到位。至少BBS都没有结果出来。


--
几度春秋,长卷挥毫,难书平生志遒。鸿雁在云鱼在水,空余一湾清愁。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jecsun sky  http://jecsun.bokee.com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FROM: 219.133.78.9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