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zhames (zhames), 信区: Music
标  题: 歌神张学友传1-7章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Feb 18 09:58:04 2006) , 站内信件

天性顽皮严母棍棒育俊才

1961年7月10日,香港。

  南国的夏天显得格外的湿热。早已习惯了这种湿热气候的香港人像往常一样地忙碌着。


  位于香港岛鲷鱼涌的一户人家,此时显得比往常更加忙碌,“哇”的一声,这个家庭又
一个男孩降生了。

  男主人是个长年在外奔波的海员,姓张,他的一家是由母亲从家乡天津带领到香港的,
同来的还有张家兄弟几个,他们一同居住在于鲷鱼涌的一个近1000平方英尺空间里。张姓海
员一家住在其中约100平方英尺(相当于约10平方米)的房间里,显得非常的拥挤。

  当时的香港,并不像今天这样繁荣富裕。很多穷人生活得非常艰苦,不得不为一日三餐
而奔波,张家也不例外。他们一家三代,住在一间屋里,生活的来源只有依靠张氏夫妇打工
来维持,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给孩子取个名吧!”

  孩子的父亲想了一会儿说:“不如就叫学友吧!”男主人取这个名字,是要让孩子一辈
子都虚心好学,学习别人的长处,做个有用的人。

  天真烂漫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会因为生活的艰难而产生许许多多大人们才有的烦恼,
每天照样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游乐,因为他太小,还不懂得如何为父母分忧。

  孩童时代的张学友,与千千万万的普通孩子一样活泼好动,什么好玩就玩什么,只要好
奇有趣的,他都要尝试一番。因为这,他小时候吃过不少苦头,也因此留下了孩童时代顽皮
的印记。

  张学友读小学二年级时,正当流行刀剑侠客类的武侠影视,模仿力极强的孩子们,于是
都找来刀棍,常常模仿电影中的情节,在街头巷尾追逐打斗。学友和堂哥一次玩出了事。

  张学友与堂哥都争着当行侠仗义的大侠。要演大侠就得有人演坏蛋,可谁愿意扮演坏蛋
呢!再者扮演大侠的道具──刀,也只有一把,这哥俩就非得一人扮大侠,一个扮坏蛋不可

“我看这么办吧,我们来睹‘马鼻’(一种儿童游戏),谁输了谁就扮坏蛋,行吧?”

  堂哥这样提议,张学友想想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同意了。正巧那几天学友患了
伤风感冒,呼吸不通畅,气不够足,一场游戏下来,他最终还是输了一个“马鼻”。这样,
那把象征独臂大侠身份的唯一道具──刀,便落到了堂哥手里。

  堂哥去拿那把刀,刚刚抓到手里,忽然觉得手中粘乎乎、湿漉漉的。他摊开手一看,原
来是哥儿俩刚才争刀之时,患伤风感冒的张学友在关键之时,竟将鼻涕弄到了刀柄上。

  一声尖叫之后,堂哥也顾不了这么多,抢到大侠的武器再说。他拿起沾满鼻涕的刀,挥
刀相向,露出一脸的侠气。

  年仅7岁的张学友心里清楚,堂哥拿刀向他挥舞,只不过是作这副侠派头,吓吓自己而
己,不可能会和自己动真格的,于是他也没当一回事,边笑边退。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也许是因为刀柄上有鼻涕打滑,或许是因为堂哥舞刀太忘乎所以,
结果刀没握住,只见白光一闪,堂哥手中的刀飞奔而出,如脱弦之箭直朝学友飞了过来!

  吓呆了的学友一时竟不知躲闪,刹那间只听得“哎哟”一声,张学友应声倒在地上。很
快地,他一阵剧痛攻心,脸颊上殷红的鲜血涌了出来,他竟痛得昏了过去。

  一旁的堂哥见自己闯下一了如此大祸,面对鲜血淋漓的张学友,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回
过神来后,他飞也似地去找张学友的妈妈求救。

  “不好了!学友受伤了!”

  张妈妈闻讯,火速将张学友送进了医院。后来张学友回忆说:“我妈看我那模样,立刻
用一块台布把我包了送去医院,但糊涂的医生竟没有帮我打麻醉针,痛得我当场昏倒,结果
还是硬缝了五针才将伤口弄妥。”

  这五针缝在脸颊的显眼位置──右颊上、眼睛下、鼻子和耳朵之间,它不仅使张学友尝
到针刺的痛楚,而且更令人遗憾的是,它使张学友脸上从此留下了一个难以磨恶灭的疤痕。


  伤好留疤,学校里一些顽皮的同学暗地里给张学友取了个绰号叫“刀疤友”。张学友并
不因此而生气,他常常以疤痕逗乐。据介绍,那时他每当和同学发生“争拗”时,他便用手
指拉下右眼睑,让活像一条小蚯蚓似的疤痕,在“鬼脸”上活灵活现,一下子就可以把对方
吓得举手投降。

  这种顽皮的手段,张学友常常运用来对付男同学。有一次,他出现在一位女同学面前,
虽说没做鬼脸,却把女同学给吓坏了。那是在读小学五年级还是六年级的时候,隔壁班上来
了个插班的女同学。男孩子们都说这位女同学长得很漂亮,张学友也觉得她挺可爱,好不容
易才找到个机会,出现在她面前,女同学惊得直翻白眼,当场就昏过去,张学友赶紧转身准
备离去,没等他动身,那女同学忽又“哇”的一声尖叫起来,转身便跑,边跑还边回头,对
茫然不解的张学友丢下一句:“丑八怪!”
本来并不把疤痕当一回事的张学友,这次被人“刺”痛了,自尊心受到伤害。我真的是丑八
怪吗?他幼小的心灵中,犹如刀割般难受,这种感觉,比当年被刀误伤还要痛十倍百倍。

  后来,乐观开朗的张学友渐渐从疤痕的隐痛中摆脱出来,他以乐观的态度泰然处之。谈
起小时候留下的这块刀痕,他说:

  “其实脸上留痕,人看来似有不少‘过去’。况且,只要我笑得灿烂,疤痕便是‘笑痕
’,我会提醒自己,经常要笑一笑。”

  张学友确确实实也是这样去做的,每当他微笑着走上舞台,台下顿时响起一片雷鸣般的
掌声。他不是靠外貌取胜的偶像派,而是靠歌唱实力赢得歌迷的实力派。长期以来,他的歌
经久不衰,唱碟超过其他三大天王,说明小时候留下的那块刀疤,并不损害张学友作为天王
歌神的至尊地位。

  学友调皮,妈咪自然为他的成长操心。老辈人信奉“子不教,父之过”的遗训,而学友
的父亲是个海员,长时间甚至几年才回一趟家,这样,教育孩子的事就落到了他妈咪的肩上
,张妈妈真是既要当爹又要当妈。

  中国传统的家庭中,为使孩子走上正道,往往采用从严而治的管教方法,打是最常见的
管教手段之一。张妈妈对孩子一身要求甚严,所以,调皮的学友,小时候没少挨妈咪的打。


  “阿妈施鞭弄,可是十分顺手的,抓起什么就打下去,曾经打断扫把。”

  提到小时候挨打,张学友深有感触。挨打成了家常便饭,他甚至在幼小的心灵里,曾经
产生过这样的疑问,难道是妈咪不喜欢我?为什么哥哥和妹妹却很少挨打呢?

  张学友在家排行第二,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哥哥性格较内向,妹妹的性格则比较文
静,唯有学友天性顽皮好动。夹在哥哥和妹妹之间的他,本来受大人的宠爱就要少些,不太
被大人所重视,所以比哥哥、妹妹又更顽皮的学友,自然要多挨打骂。小时候学友还以为妈
妈不疼自己,直到长大以后才渐渐明白妈妈用心之良苦,如果不是从严管教,张学友恐怕难
以成就今天这业绩。

  顽皮的张学友,对付***鞭打,久而久之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小时候妈妈拿藤条对付,鞭鞭入肉,初时痛入心肺,但渐渐地,身体产生了‘抵抗力
’,尤其是屁股一带,时至今日皮还格外的厚,一摸便知道。”这也许可以算是学友独门绝
招得来的经过吧!另一个办法是施展表演功夫和“歌唱”功夫,每当藤条落在身上,他便装
模作样地狂叫一声“哎哟──”,假装痛得死去活来,以解妈妈心中的怒气。平息母亲的怒
气之后,他便得以从藤条下“死里逃生”。每当妈妈鞭如雨下,学友便狂叫不止,作出种种
痛苦之状,有时还挤出几滴眼泪,把场面演得逼真奇绝。妈妈给他骗住了,听到他阵阵“嚎
叫”,一心疼,手便软了下来。

  有人开玩笑说,“学友当年挨打时狂叫,日子一长,不知不觉中也就练就了现在那副浑
厚、中气十足的好嗓子,为他成为歌坛天王打下了基础。”

  挨打一事到什么时候才终止呢?

  那是张学友十四五岁的时候,一次妈妈生气了,顺手拿起拖把要打他。望着妈妈生气的
模样,眼看着拖把就要打下来,学友本能地快速反应,冲上去抢拖把。由于用力太大,在与
***争抢中,拖把的棍被弄断了。这时候,妈妈才恍然醒悟:孩子长大了,不能再打了!

  从此以后,张学友不再受皮肉之苦了,但对孩子一向从严管教的张妈妈,却改用了罚跪
方法。学友犯了错,跪上几个小时是常事。有时跪完了,膝盖上满是地砖印子,妈妈只有暗
地里心疼。

  虽然老挨打罚跪,但学友并不因此记恨妈妈,相反,他是越打越懂事,越打越知家庭之
苦,成为一个自幼便很有孝心的孩子。

  小时候,学友的家庭并不富裕,一次妈妈为了应急,偷偷地向朋友借钱,不知为什么却
没有借到,回到家里妈妈十分伤心。学友知道这件事后暗暗发誓,“要发愤图强,要拼命赚
钱,要让妈妈过安乐的日子。不然,我就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妈妈。”

  张学友说有一篇课文给他印象很深,那就是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受这文章的感染,
学友说:“所以我对父母,无论自己怎样忙也要争取抽出时间和父母欢聚,喝喝茶,谈点身
边的事儿,让两老开怀。”

  由天对爸妈的孝顺,学友曾经立下几条戒条:第一,不要将自己不开心的事告诉他们;
第二,决不把工作上的困难和人事上的纠纷告诉他们,免得他们担心;第三,爸妈喜欢的物
品,最好自己亲自去买,或托人买好,带去送给他们,使他们感到,儿子是在用实际行动关
心他们。
张学友一天天长,依然改不了爱玩好动的习惯。好动的学友对运动项目特别热衷,时兴玩什
么,他就跟着潮流玩什么。如有一阵子时兴踢毽子,他也忘我似地投入这项运动。又过了一
阵子,时兴打羽毛球等,他都不分日夜地参与。

  但这些运动项目没有一个玩得很精,要不他就成了运动员百不是成歌星了。他玩什么都
是了一阵子,时兴时跟着玩,风头过后也就扔了。所以这些运动项目一个也没玩出名堂来。


  然而,有一项活动他却一直钟爱,那就是唱歌,从小到大都喜欢唱歌,直至成为歌星以
歌唱为生。

  因为学友的爸爸是船员,父辈都是跑船的,所以顺理成章,有人认为学友将来长大了也
可能要跑船。但是学友会晕车、晕船,妈妈就说有这种毛病,将来跑船有困难,因此勉励学
友要好好读书将来可以做点别的事。

  学友从小爱唱歌,冲凉(洗澡)的时候,往往边冲边唱,一首接一首。对他这些“冲凉
歌”,妈妈一向不予评价。不过学友有时“单打”一两句,妈妈说比叫痛声还是好听多了。


  祖母年纪虽大,她倒是好听学友唱歌。那时候,歌坛唱的都是引进国语流行歌曲或时代
曲,因为常听音带哼唱,祖母听多了也会唱几句,学友他们听多了,也会跟随着唱。

  每当听到学友他们唱歌,祖母总是十分高兴,她一个劲地夸赞说:“好,好,唱得好!
”学友他们呢,听到这样的称赞当然很高兴,也就一直唱了下去。有这样一个爱听歌的祖母
,学友可谓是找到了“知音”。

  妈妈在厨房烧饭,突然对身边的学友说,“学友,你这么喜欢唱歌,改日不如去当歌星
吧!”

  一句话说到张学友的心坎上去了。说实在的,小时候因为家里没钱,学友“穷人的孩子
早当家”,一心一意想要多赚钱来帮助家里,对于读书他通常只是应付着过关而已。至于学
习成绩,学友自己也说:“都是普普通通而已,就是及格边缘,很少考得很好。”因此,去
当科学家或当某行专家是不太现实的,能去唱歌,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亦乐乎!

  张学友的表姐在一旁听了张学友***话,很不以为然,不禁笑道:“看看他那对绿豆眼
,怎么可能做明星呀?”

  张学友的妈妈立即反驳:“高佬泉、西瓜刨都做得了明星,他为什么不可以?”

  听着***话,张学友心里热乎乎的。***支持,可以说对改变学友的命运起了很大的作用


  高中毕业前夕,学校举办歌唱比赛,很多同学都去报然。学友也跟在别人后面报了个名


  张学友记得很清楚,那次他站在台上双脚抖得十分厉害,尽管一再告诫自己“别怕”,
但还是怯场。歌声回荡在赛场,博得了一阵阵掌声,由于怯场的缘故,影响了他水平的发挥
,结果他获得了这次比赛的亚军。凭心而论,他的实力比冠军获得都者还强。却落了个第二
,学友对自己的胆小很不满意。
第二章
十八区夺冠 一鸣惊人路路通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为了帮家里解决点困难,学友高中毕业后,决定出来找份工作
,以减轻家时的负担。

 经朋友介绍,他先是谋得了香港贸易发展局一个助理文员的职位。这份工作做起来非常沉
闷,还要试用3个月,而且工资也不高。学友曾发誓要多赚钱让妈妈过上安乐的日子,他一
家五口屈居于一间100平方英尺的房间内,踏足社会后他的第一个愿望是为家人改善居住环
境。凭贸易发展局助理文员这点收入,是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的。于是学友决定辞去这份工作
。他选择在3个月试用期的最后一天辞工,这样省掉通知离职。

 第一份工作实际上也就只干了3个月。 不久,学友找到了第二份工作,这就是在国泰航空
公司订位部做票务,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份沉闷的工作。 这份工作虽然沉闷,但每月有300
0多港元的收入,学友想比起第一份工作来还是要强,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边干边找
机会吧!

 自幼受影响而爱唱歌的学友,此时也没有中止唱歌,事实上也不可能不唱歌。小时候就喜
欢唱歌的他,凭他的家庭经济条件,父母不可能拿出钱来送他去学唱歌。
但他悟性好,他小时候唯一的学习机会,是隔壁有班大哥是玩乐队的,他们练习时学友常过
去看,用心听,时间长了自然就跟他们一起玩。起先是唱唱歌,后来学会了吉他等乐器,到
再后来学友便能自弹自唱了。

 如此爱好音乐,他能忘却得了音乐,能不唱歌吗? 学友对唱歌的感情始终是不变的,他是
这样来形容自己对唱歌的感情的:“我自小就喜欢唱歌,歌就象是我自己;若当是朋友,那
就是我从小到大的朋友,不会背叛我的朋友,好信得过;若当是娱乐,则是我最好的娱乐…
…就象打球发泄一样的舒服,可以自娱。” 工作之余,学友时常唱唱歌,每当朋友们开舞
会或聚会时,他总是通过卡拉OK一展自己的歌喉。

 他的歌当时虽然未经名师指点,但唱出来非常动听。 朋友们见学友的歌确实唱得不错,就
劝他去参加歌唱比赛。香港每年都要举行业余歌手比赛,旨在发现乐坛新秀。很多歌手就是
在业余比赛中脱颖而出,一举成名而走进歌坛杀入娱乐圈的。

 学友已以慢慢习惯了国泰公司的工作,加上他也没想过要从唱歌这个行当上出名而专以此
为生,因而对参加比赛兴趣不是很大,他只是把唱歌当成爱好而已,并无发达之念。对朋友
劝他去参加歌唱比赛,最初他坚持不肯去因为他对被人围着团团转达的场面不太习惯。 后
来经不住朋友的一再劝说,他硬着头皮去参加了。他觉得朋友一片好心,再推托反而辜负了
朋友。

 报名之后,他并没有把它当一回事,也就没做什么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去参赛,自然是没
有多少取胜的把握,最后结果,那次参加新秀比赛,他以失败告终。 好在学友从一开始就
并非为得奖而参赛,故这次失利也没把它当一回事。

 结识了一些做生意的朋友,在一段时期内学友曾经跟人去做生意,想当个阔佬以实现先前
暗暗立下的誓言。商场风云变幻难测,象学友这样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哪是那些狡诈刁钻之
徒的对手,但他抱着学做生意的态度,觉得不妨试试,谁也是从不会到会的嘛!

 学友初涉商场,时而还容易脸红,忠厚善良的他做几次,生意就要亏几次,每次总是以失
败而告终。 难道自己真的不是做生意的料?经历过一次次的生意场上失败之后,学友觉得
自己是个“生意黑仔”(倒霉鬼)。辛辛苦苦攒的一点本钱,就这样泡都不起地扔进商海里
,实在不合算。他很快打消了做生意的念头。 学友依然在国泰公司上班,生活又回到原来
那种平淡沉闷的轨道。

 或许是命运在呼唤,学友人生历程上的转折点终于到来了── 1984年度的香港十大区业余
歌唱大赛的报名工作又开始了,许多有志于从此向歌坛的青年纷纷涌向报名地点,意欲作人
生一博。

 学友的一位朋友认为学友已有一次参赛经验,对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比较清楚,便想让他
作陪,便先斩后奏替学友拿了报名表格回来。 说实在的,学友并不是很想去参加这次大赛
,朋友拿了报名表格给他,让他有点骑虎难下之感,不去似乎不太好。
回家听听***意见吧! 妈妈对学友去参加十大区业余大赛十分支持,她鼓励学友说:“你的
歌唱得不错,参加比赛说不定可以得个好名次呢!再说,即使没能夺奖,对你也是个锻炼嘛
!” 无论是为了朋友,还是回报***鼓励,学友觉得自己都应该去十大区业余歌唱大赛的舞
台上一试身手。

 前次参加业余比赛失利,学友心理上并没有什么障碍,他自己最清楚,失利的原因主要是
自己没把它当一回事,没做什么准备。这次得稍微做点准备,否则又惨遭失败的话,岂不是
对不住自己这副沉实、浑厚的嗓子! 说是说“做准备”,其实学友并没花费很大的精力去
对付这次比赛。每天他照常到国泰公司去上班,下班之后才练习一下唱歌。

 作为一个参赛选手,选一首什么样的歌去参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些歌坛巨星的
原唱歌曲,是不宜作为参赛选手的比赛歌曲的,因为评委容易将歌手的水平与原唱巨星进行
对比,所以应该选择知名度不是太大的歌曲参赛。

 几经考虑,学友选中了关正杰原唱的《大地恩情》这首歌作为参赛曲。 “除了我喜欢原唱
者关正杰够‘正气’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是因为这首歌……够短。” 学友这番后来
的解释,提到“够短”这个原因。当时学友未脱怯场的毛病,唯恐此番比赛又同高中毕业歌
唱比赛那样双脚发抖,所以选短歌可以早点唱完。

 1984年9月份的十大区业余歌唱终于拉开了序幕,这项由香港电台主办的新秀比赛,云集了
不少香港的业余歌手,一些大的唱片公司也派人到场,关注新秀以从中寻觅未来的歌星。

 轮到学友上场了!从听到主持人预报他的参赛号和参赛歌名那一刹那,到迈步走上舞台,
学友的心扑扑跳。 还好,当麦克风握到手中的时候,学友很快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进入角
色。他刚唱几句,那得天独厚的金嗓子立即把评委和观众们深深地吸引住了。 歌曲不长,
很快就唱完了。

 歌声刚落,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观众们似乎兴犹未尽,还想听他再唱一曲,然而这是比
赛,不可能再唱。学友向台下的观众点头致意,凭感觉,他判断自己今天发挥得不错,很可
能获得成功。 果然,评委们都给他打了高分。

 结果,在有众多选手参加的十大区歌唱大赛中,学友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这项赛事的冠
军。 能力挫其他歌手一举夺魁,学友心里自然很高兴,一家人也都为他高兴,向他表示祝
贺。

 学友很感激妈妈,感激妈妈对他唱歌的一贯支持。想起那次妈妈说“不如去当歌星”的话
,表姐那不以为然的神态,学友想自己虽然现在还没当上歌星,起码也算给妈妈争了口气。


 只要是骏马,总会遇到伯乐。前香港无线电视艺人经理冯美基,首先独具慧眼,相中了学
友这匹乐坛新骏马。在谈到她初次见到学友时的第一印象时,她说她觉得学友天生就是一块
唱情歌的料。

 香港无线电视台在香港新闻界和娱乐圈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香港的“四大奖”中,就有
一项是香港无线电视设立的,即“十大劲歌金曲”的评奖。作为这样的一个电视台的艺人经
理,冯美基每天所见到的歌星和艺人肯定是不计其数,希望得到冯美基帮助提出携的业余歌
手更多如牛毛,为什么这位无线电视的经理却偏偏相中了学友呢? 这主要取决于学友的得
天独厚的歌唱素质。

 作为一个艺人经理,对于每个签约的艺人的素质,在签约之前必须有个全面的了解。这个
了解是多方面的。包括艺人的长处是什么,缺点与不足在哪里,有多少潜力可挖,今后该往
哪方面发展等等,都要有个综合的考察。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艺人本身事业的发展,在香港
这个商业气氛特别浓厚的地方,艺人的前途和命运,和经济效益直接挂上了钩。

 冯美基看中的,就是学友的实力和前途。

 这位经理觉得,学友天生嗓音极佳,肯定将打动不少人的心。挖掘这样一个天赋极好、有
远大发展前途的艺人到无线电视台来,对电视台本身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机不可失,冯
美基当下便和学友商谈签约之事。

 初出道就碰上如此大好之事,学友心里自然很高兴。国泰公司是份沉闷的工作,唱歌才是
他真正喜欢做的事,如能签约,自会有助于今后的大发展,所以他很快就和无线电视台签了
约。

 不久,香港一家历史悠入、实力强大的唱片公司宝丽金唱片公司又有意要将他罗致门下,
派人跟学友联系。 宝丽金唱片集团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悠久、最著名及规模最大的唱片集团
之一,它拥有菲利浦、戴卡、Deutsche Grammphon等跨国大唱片企业,该集团在香港久负盛
名,并以高质量的艺术精品享誉全球。
宝丽金”旗下,几乎拥有了全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家和乐团,如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
明戈、卡雷拉斯,最著名的指挥家卡拉扬、阿巴多、小泽征尔等,乐团有世界最著名的维也
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荷兰阿姆斯特丹管弦乐团等。 凡世界著名的艺术家都被“宝
丽金”网罗于麾下,其强大的实力和优良的制作,发烧友们有口皆碑。

 对于这样一个久负盛名的唱片集团来说,挑选歌手肯定是很严格的,很多歌手想到“宝丽
金”麾下,因为本身的实力和知名度不够,都只能望着它高高的“门槛”而兴叹。
 能被“宝丽金”罗致门下,对学友来说当然是件很高兴的事。因为自己最喜爱的歌星谭咏
麟也在宝丽金麾下,并且是宝丽金的一张王牌。

 和无线电视台以及宝丽金公司签约后,有朋友劝学友辞去国泰航空公司的工作。开始,学
友对此并没有采纳,他考虑到众多方面的原因,不敢贸然这样做。 学友的父亲退休在即,
自己的3000多港元月薪,成了家庭经济的主力。从小就很孝顺的学友,担心自己丢掉工作后
,家庭经济支柱一倒,不能给家里减轻负担,反而会增加压力。

 初出道的新人,唱片公司是不给生活费的,只分红利,能否生存还得看市场对唱片的反应
。所以学友在这个问题上采取谨慎态度,不敢冒险。

 1985年,宝丽金公司推出了张学友的第一张唱片《Smile》。凭着自己的实力,学友的唱片
一炮打响,该张唱片销量竟超过了20万张。作为一个歌坛新秀,有如此骄人的战绩,令许多
人吃惊不小。

 唱片出来3个月后,学友确认自己有足够的收入,可以减轻家庭的一些经济负担,这才辞去
了国泰航空公司的工作。 紧接着,宝丽金公司推出了他的第二张唱片,这位实力派歌手再
创佳绩,第二张唱片与第一张一样,销量超过了20万张。

 作为一个歌坛新秀,刚出唱片能连创佳绩,这在当时被视为奇迹,20万张的销量,以现在
的标准来看,仍算是畅销的。因此有人说,学友真是个幸运儿。 的确,比起同期的其他歌
手来说,学友确实算是个幸运儿。

 刘德华这位影、视、歌三栖明星,在步入歌坛之前,在影视界已小有名气。先从影视圈出
名再步入歌坛,本来更有助于他的发展,然而,他初出道歌坛,却没有学友这样一帆风顺。
他初试啼声推出首张唱片《只知道此刻爱你》时,立即被乐坛人士批评得一无是处说他“声
线模仿张国荣,唱腔如白开水无韵味,走调走得离谱”。

 学友的幸运,并不仅仅靠的运气,而更主要的是凭真正的实力。

 张学友有了名气,自然就有人找上门来主办他的演唱会。

 香港有家著名的娱乐制作公司叫耀荣娱乐制作公司,公司老板张耀荣,是个极有商业化意
识的老板。该公司曾经成功地主办了徐小凤、张国荣、许冠杰、谭咏麟等多个大型演唱会,
在举办大型演唱会上有着丰富的经验。经协商,他们准备主办张学友的演唱会,学友于是又
有了一次一展才华的机会。

 开演唱会可以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尽管主办公司得大头,歌手和歌星的收入仍然极为可观
。关键在于开演唱会的歌手必须具有较强的实力,或名气较大拥有成千上万的歌迷,以保证
门票收入。

 个唱会的场次自然是越多收入越高,但娱乐公司的老板并不敢轻易把“赌注”下在歌坛新
秀身上,场次定多了观众若寥寥无几,想赚钱反而要大亏。

 耀荣娱乐制作公司和张学友签定的协约是开6场演唱会。第一次开演唱会只有6场,这相对
一些大腕歌星成名前第一次开演唱会来说,数量上是较少的。当年徐小凤是20场,谭咏麟与
徐不相上下,也有17场之多。

 学友并不计较场次的多少,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精心准备上,因为这毕竟是他的第一次演
唱会。6场演唱会,经过学友的精心准备和台上努力,令人满意地获得了成功,这对于张学
友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学友拿到了他有生以来第一笔巨大报酬,6场演唱会,他共获报酬30万港元。30万港元拿在
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一家香港杂志谈及此事,用了这样一句话形容:“未见世面的邻家大男孩接过钱后,为之
‘手震’。”不管当时学友是否有那激动,获得成功毕竟是值得高兴的事。比起他在国泰航
空公司那3000多港元的月薪收入,这30万港元抵得上他七八年的收入。

 对于出道不久的学友来说,这可以算得上一个梦想的实现。 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这么一笔
巨大的报酬,用来干什么呢? 前面提到学友一家屈居于鲷鱼涌一间100平方英尺的房间里,
兄弟日渐长大成人,越来越感觉到生存空间的拥挤。因此他将这笔钱给了家人,用来买房子
改善生活环镜。

 1986年1月,香港乐坛颁奖活动如期举行。这是香港电台第八届(1985—1986)“十大中文
金曲”颁奖礼,颁奖活动移师红勘香港体育场举行。这是检验1985年度香港歌坛歌手成绩的
时刻,体育场里坐满了观众。

 红勘香港体育场灯火通明,舞台被设计得金光灿烂,熠熠生辉。一班台湾歌手专程来香港
出席第八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其中有张艾嘉、娃娃、陈淑桦、李宗盛、齐豫、
潘越云、苏芮等,他们的到来给颁奖会增添了不少欢乐的气氛。已谢顶的老前辈关德兴应邀
作为颁奖嘉宾,并当场高歌一曲,博得热烈掌声。

 十大中文金曲揭晓,学友一首《情已逝》占据其中一席。此歌同年还在无线电视台设立的
“劲歌金曲”中占有一席,可谓是“一炮两开花”。 回到香港电视台的“十大中文金曲”
颁奖活动上。这次十大中文金曲的“金针奖”被许冠杰一举夺得。颁奖嘉宾由许冠杰的父亲
担任。父亲把大奖微笑而自豪地递到了儿子手中。

 倍受人们关注的是本年度的“最有前途的新人奖”将落入谁人手中。该奖项是从第六届的
“十大中文金曲”评奖中设立的,这项新增设的奖项的第一位得主是女歌手蔡琴。在第七届
“十大中文金曲”评奖中,陈慧娴以清新的歌唱风格,成为该奖项的第二位得主。今番的第
三位新人奖的得主又会是谁呢?
最有前途的新人奖”从本届开始,除了金奖以外,还设立了银奖和铜奖。参加本届新人奖的
选手中,实力强的候选歌手不乏其人,刘德华也是候选歌手之一。

 结果张学友力挫群雄,一举夺得第八届“十大中文金曲”的“最有前途的新人奖”金奖,
被人称为“一鸣惊人”。

第三章

歌影并进 假戏真做生恋情

 捧回了“最有前途的新人奖”,《情已逝》这首歌又成为第八届“十大中文金曲”上榜歌
曲之一,出道不久的学友可谓“好事成双”。第一次在乐坛获大奖,对他来说心里自然是极
为高兴的。然而,更令人羡慕的事还在后头呢!

  初出道的学友对歌唱事业上的一些经营汪务不甚了解,而且忙于事业上的追求,对商业
上的一些问题也无暇顾及,因此很有必要找一个得力的经纪人来帮助处理事务。一些大牌明
星,都有自己的经纪人。

  小有名气了的张学友,很快得到一位大名鼎鼎的经纪人的垂青,使学友成为他旗下一员
,这位大名鼎鼎的经纪人就是陈自强。

  陈自强何许人也?他是香港娱乐圈内被称为“金牌经纪人”的一位经营奇才,全盛的时
候他有十几个“仔仔女女”(经纪人对他所经管的艺人的称呼)。说到陈自强的经纪人生涯
,据说是从帮助国际巨星成龙开始的。

  当年成龙在香港娱乐圈的发展一直不如意,只得黯然失色地返回澳洲,准备跟父亲学习
厨艺。陈自强独具慧眼,写信给澳洲的成龙,建议他回香港拍戏。陈自强点燃了成龙艺术事
业的希望之火,于是成龙重返香港,才有后来的成就。除了他本人的努力,经纪人的穿针引
线起了不小的作用,陈自强功不可没。

  后来,一大批明星需要经纪人来帮助处理事务,陈自强便与人合伙开了家演艺经纪人公
司。此时,正好张曼玉离开了“无线”,钟楚红离开了“邵氏”,还有像王祖贤、关之琳、
郑裕玲以及张学友等这样一大批的新星都需要一个得力的经纪人,成龙的事业已上了轨道,
陈自强可以腾出手来帮助其他新星。这样,各得其所,学友等一批新星便投到了陈自强门下
,成为他的“仔仔女女”。

  这下可好了,学友与国际巨星成龙成了同门,更令人高兴的是,找到了一位可靠的“金
牌经纪人”替这位初生牛犊接洽打点事务。

  香港娱乐圈与台湾的娱乐界一向交往很密切。很多台湾歌星影星在台湾走红以后,往往
向香港以及东南亚华人市场拓展,如林青霞、邓丽君即是如此。香港的一些歌星也一样,一
旦有了名气,便向台湾发展。1986年,学友也来到台湾,积极拓展自己的事业。

  在发展歌唱事业的同时,学友开始步入影坛。准备朝“双栖明星”的道路发展。香港这
个地方,称得上是东方的“好莱坞”,香港所培育出来的艺人多属于两栖型的,唱歌与影视
并行。学友出道的第二年(1986年)便步入影坛,开始了他在影艺方面的追求。

  有人对学友拍电影太快认为“不可理解”,作为一位歌坛新秀,正是他借“东风”向歌
唱艺术更高峰迈进的时候,为何匆匆忙忙又走向了影视?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影响他的歌唱
事业。此话也许不无道理,但人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生存是第一的先决条件。
学友对于唱歌的兴趣和工作的满足感,他在拍过电影之后,认为都比拍电影大。但是因为家
镜不富裕,他想保障自己有一定的收入,故才去尝试拍电影的。

  学友从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霹雳大喇叭》。拍电影对学友来说还是一生中的头一次
,心里免不了有些紧张,加上自己的经验不足,所以拍《霹雳大喇叭》中一场打斗戏时,一
次又一次重来,这都是因为经验不足的缘故。

  “重来重来!”

  导演摆摆手,学友只得从打斗戏的表演中停了下来。导演说:“打得还不够逼真,一看
就是演戏。”
只好再重来。“预备──,开始!”导演一声令下,学友再次认认真真地进入角色。可一场
“打斗”还没结束,导演又叫停了要重来。

  如此一拍再拍,学友连吃了六十个NG,别人有个三五个NG,顶多十几次就已经够了的,
学友第一次拍电影却创下了这样一个“创记录”的次数。尽管如此,学友还是认认真真对待
,直至导演满意为止。对此,导演不但没责怪,反而被学友的执着精神所感动。

  一来由于第一次拍戏较紧张。二来实在是打斗场面的反复重拍次数太多,当导演喊了一
声“行了!”时,学友如释重负。累得几乎要瘫下去,他赶紧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学友参加演出的另一部电影是《痴心的我》(又名《我已成年》),这部电影的开拍时
间与《霹雳大喇叭》相差无几,但却是第一部在台湾上映的影片。或许是因为《霹雳大喇叭
》的制作过程太长的缘故吧!

  初出道的演员,对拍电影来说都比较感兴趣,因为拍电影金钱回报大。但是,初出道的
演员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说片酬都是按部取酬,张学友跟其他演员一样,开始也是较低
报酬的。他的一部影片是4万港元,从第四、五部开始,收片酬数十万元一部。
  开始演电影,学友一直充当配角,无缘将主角揽过来过把瘾。对此,学友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我不介意做配角,介意的是我究竟以戏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如果做个男配角,
只是空占一个角色,没多大用处的话,那我就介意。”学友的话说得确实很有道理,不管演
什么角色,关键在于演得好的缘故,往往比主角留给人的印象还深。所以学友对自己步入影
坛时大多是演些傻仔憨直的角色,并不介意,而是努力去把这些角色演好,提高自己的演技


  在《痴心的我》中,学友与女演员罗美薇饰演一对情侣。因为拍戏的原因,他与罗美薇
的接触一下子多了起来,并对罗美薇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罗美薇的身世说起来比较坎坷,据说她从小是和婆婆一起过活长大的。“当我还在妈妈
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已离开我们。我长大到三四岁,妈妈又离开了我。我真羡慕别人有完美
的家庭,但我只有婆婆和我过活。”被亲生父母所遗弃,罗美薇的身世能不令人同情?

  罗美薇后来很与她妈妈见面,偶然见一面也总是很尴尬。到了17岁会考一结束,她便急
不可待地去找工作。那时候新艺城正招聘助导,平日一向内向害羞的她竟一反常态,壮着胆
子去应聘。结果助导没当成,却谋了份新艺城接待员的差事。

  当了几个月的接待员,忽然有一日她被某导演看中而叫去试镜头,没想到这一试便成,
她从此当上了演员。更没想到,学友刚进入影坛,就和这位罗小姐同演了部电影,而且还是
演一对恋人。

  摄制组一行人带着道具,登上飞机前往加拿大拍外景。在《霹雳大喇叭》中初识罗美薇
,那时学友对饰影片女主角的罗美薇并无很多接触,而《痴心的我》中饰一对情侣,剧情迫
使他们之间的接触日渐增多,了解随之加深。
剧中有一情节,需要拍摄他们所饰的这对情侣的接吻镜头,这可给他们出了道“难题”。学
友平日容易脸红,罗美薇性格也较内向,要拍好这个镜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既然导演坚持
要拍,那就只有认真地把它拍好。这对年轻人最终还是圆满地完成了这出戏,并同时献出银
幕初吻。

  不久,传出了学友与罗美薇拍戏生恋情的绯闻。有消息传来,说他们日久生情,弄假成
真,已经拍拖。对此,两人当时都予以否认。

  学友曾以有过一个女友,那是在中学时期萌发的一段情。什么时候真正投入?唔,20岁
那年,那时候有个要好的女友,血气方刚,情投意合,也是很自然的事。

  学友和女友一同完成预科课程后,然后都等待机遇,然而他们的际遇却各异。女友进了
大学,而学习成绩一贯平平的学友则和大学无缘,首先进入社会谋生,比他的女友先一步跨
上了人生大道。

  各人忙各人的事,追求的目标也不相同,这位后来的歌神与他的女友见面逐渐减少了。
不知是否因为传统的观念作怪,总认为能念大学比上不了大学的要高人一等,学友那时多少
还是有点自卑感。他说:

  “她念大学,我投身社会,两人的路各走极端,形成更多隔膜,见面时无话可说,也就
逐渐减少见面,一段原不算深厚的恋情,便无疾而终。”

  这位女友一头秀丽的长发,给学友留下印象还是很深的,尽管这是一段逝去的情缘,但
毕竟是学友的初恋。学友并不赞成没有爱就只有恨,他和长发女友分手后,偶尔仍有音讯相
通,互报近况。恋人分手之后,还可以做朋友,这是人之常情。

  到底学友与美薇是否拍拖,外人一时拿不太准。当时美薇才19岁,学友比她大六七岁,
是否大哥哥与小妹妹那种纯真之情被当了恋情,也难说。因为美薇从小便喜欢跟年长的人在
一起,这也许是小时候家中只有她一个小孩的缘故,念书的时候便喜欢跟高年级同学和老师
在一起,长大后朋友中比较谈得来的都是比较成熟的。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尽管学友与美薇都不承认他们拍拖,但他们的恋情却时有传闻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直到1987年1月张学友公开承认与美薇拍拖,此时才使大家明白,
原来他们真的是假戏真做成了恋人。

  恋爱事业两不误的学友,继续沿着歌唱与演艺两条道路发展。在第九届“十大中文金曲
”的颁奖礼上,乐坛前辈唐涤生先生获“金针奖”、进入“十大中文金曲”榜的10首金曲,
大多是老将的歌曲,其中谭咏麟占了2首,梅艳芳、张国荣、林子祥、许冠杰各有1首。在强
手如林的金曲榜上,学友的一首《月半弯》有幸挤上红榜,实属不易。

  在这期间,学友扒出了他的第三张大碟,不知什么原因,这张唱碟却没有前两张那么走
红,结果只卖了5万张,跌得真够厉害的。也许这是某种不祥之兆,但一直很顺利的学友并
没引起特别的重视。

  从业余比赛脱颖而出的学友,一路顺风地走进了歌坛,进了宝丽金公司,又有了陈自强
这样的“金牌经理人”在背后支撑,真是春风得意马蹄轻。步入影视圈,又走桃花运,与年
轻美貌的罗小姐拍拖上了,何其美妙。殊不知一场危机已潜伏在后,这场危机给学友以不小
的打击。

第四章

年少轻狂 危机四起情已去

 1988年1月,适逢香港电台迈进60周年之际,第十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的举行,就有
着双重纪念意义。为此,颁奖礼办得异常隆重,第一次分“巨星新人夜”和“金曲群星夜”
两部分并在两个晚上举行。

 第十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的舞台设计非常独特,不但被设计得富丽堂皇,而且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其更充满了高科技意念。在洋溢着喜庆色彩的氛围中,专程应大 会
邀请从日本来港的翁倩玉小姐,作为颁奖嘉宾,将“金曲十年大奖”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大
奖授予了谭咏麟。这是为庆祝金曲踏入10周年而设立的纪念大奖,颁予谭咏麟,是因为他在
过去的10年,获得最多金曲。

 张学友的一首《太阳星晨》荣登本届“十大中文金曲”榜,其他入选的金曲,绝大部分是
老歌王歌后的作品,歌坛依然是老将们的天下。张学友能闯进这个阵营,证明他在年轻的歌
手中,实力实高出一筹。

 学友是否有点沾沾自喜?

 初出道时,第一张大碟推出,已经卖掉20万张,学友后来回忆说:“那时任谁碰到我,都
会说一大堆好听的话,例如把我形容为谭咏麟的接班人。”

 谭咏麟在当时谁人可比?这位老天王的乐坛辉煌之绩是有目共睹的。学友听到别人的这番
恭维话,心里觉得自己确实也不错,至于能不能成为谭天王的接班人,那是日后的事。

 谁也没料到,情况会急转直下,学友的第三张唱碟跌至5万,而第四张跌得更厉害,只卖了
2万张,是第一张的十分之一。

 眼看着唱碟一张比一张不卖座,学友开始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他想,论实力,自己的歌唱得不错,为什么会走下上坡路?

 苦闷之际,他开始喝酒了。酒这玩意又岂能替人解愁,古人不是有过“借酒消愁愁更愁”
的千古名言吗?

 歌唱事业上的不顺,本来给学友就带来心烦苦闷,而此时,他与美薇的感情,也荡起了波
澜,出现了危机。这就更增添了他心中的烦恼。

 当他承认与美薇拍拖时,彻底与过去的长发女友分了手,当时长发女友据说还以“小鲸鱼
”为笔名填写了一曲《别恋》以倾诉自己的心事。半年之后,社会上风传有第三者插足于学
友与美薇之间,一些说得具体一点的,就风传学友与长发女友旧情复燃,以至学友与美薇之
间,被风言风语闹得有点不愉快。

 娱乐圈内对男女之情尤为敏感,见风即当雨,所以风传某某某某拍拖,某某与某某有婚外
情之类的事,似家常便饭。很多谣传日子一长,往往不攻自破。学友与美薇总算没把这些风
传当一回事,和好如初。

 谁知,1988年3月,美薇却正式宣布与学友分手。对此,娱乐圈内以及圈外人士议论纷纷,
各种猜测都冒了出来。

 对于两人是否闹翻,一种说法认为闹翻是假的。“据说两人根本没有闹翻,不过为了掩人
耳目,遂由地上情转为地下情。”

 既然已经公开承认了拍拖,干嘛要秘密转入地下呢?恋爱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有这种耍小
把戏的必要吗?所以众多人士对此一说不以为然。

 更多人认为,学友与美薇之间,的确产生了某些分歧。这种分歧到底是什么,谁也无法知
道,只有他们本人清楚。

 由于进入娱乐圈的时间不太长,学友对圈内一些人际关系不懂得怎么去圆通处理,自己不
够成熟,喜欢我行我素,以致给人一种轻狂的印象,得罪了圈内一些人而受到排斥。
当时学友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我行我素。他认为“只要我喜欢的,没有什么不可
以的”,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常常酗酒闹事,以致在朋友中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给人印象最坏的,要算是大闹梅艳芳生日聚会那一次。

 梅艳芳1988年的生日会,请了不少朋友相聚,张学友也参加了这一庆贺活动。由于本身酒
量不行,又多喝了两杯,很快学友就醉了。喝醉了酒的他无法自控,在这么个生日晚会上他
竟拿了蛋糕乱掷。

 在别人的生日晚会上乱掷蛋糕,立即遭到朋友们的指责,到的一些人纷纷说他“玩得太疯
狂,不给主人家面子!”成为众矢之的。

 张学友的这些出格之举,偏偏被到场的记者逮住,拍下了他与人掷蛋糕的镜头。他的出格
之举被拍下,学友对新闻界大发脾气。这一来,反而更有损于他的形象,使他的坏名声传得
更广,招来嘘声一片。

 不久推出的第五张唱碟,情形就更悲惨了,有报道说销量还有及第一张的十分之一。
学友变得异常消沉。

 “当时,好多人劝我,叫我珍惜自己,不要玩得太疯癫,如果我聪明,我会去冷静思考别
人的忠告,就不会有问题出现。”

 “但我好蠢,没在意,结果大家对我印象好差:心散、不自尊、玩物丧志……”

 回首往事,学友对记者说起这件事,依然带着深深的悔意。

 由于声誉下降,直接影响到他的事业。一切就像一场梦,过去只要在家里坐等,就会有人
找上门来叫去录音,就有一笔一笔的收入进来。可现在,真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一下子变得
如此冷落,真有点让为受不了。

 让人受不了的事还在后头呢!

 有一天,学友走在大街上,忽听到有人用粗言秽语在骂自己。他真是气愤极了,恨不得冲
过去揍那个满口粗言秽语的人一顿才解恨。

 他和我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为什么要用那么粗鲁污秽的话骂我?难道我张学友真的成了
所有人的敌人?学友觉得,自己到处都是敌人。苦闷之际,学友就往酒廊或卡拉OK去喝酒解
闷。偏偏酒量不太好的他又喜欢和别人斗酒,几个回合下来就烂醉如泥。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两次作公于演唱时遇到的情景。作为一个歌手,心灵所受的创伤就别
提了!

 第一次是参加红勘体育馆的大型演唱会,当学友迈步走到台上,脚跟还没站稳。不知为什
么,台下竟骤然响起一阵嘘声。

 站在台上的学友心里十分难受,真有点想溜的念头。想当年刚出道,与耀荣公司合作开的6
次演唱会,那是生平第一次搞个人演唱会,也没有碰上这么一种让人下不了台的事情。在重
大演唱会上被人喝倒彩还是头一回,对此学友真是毕生难以忘怀。

 事隔不久,张学友出席“饥馑三十”演唱会,又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轮到他唱歌时,台下
又嘘声四起。

 学友委屈得眼里饱含着泪水。由于早有准备,他不像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那样难过不安
。他强忍着泪水,继续往下唱,当台下嘘声加大时,他也加大嗓门往下唱。

后来他发现场中也有不少听众没有嘘他,这些人为什么没嘘声,他感觉到他们是出于对自己
的同情,不忍心落井下石罢了。”

 经受过这种艰难之后,学友的意志更加消沉。他甚至产生过退出歌坛“一了百了”这样消
极的念头。

 眼前发生的这一切,确实会使人百思不解。嘘声之后,长相不太帅的学友失去了很多机会
,那时他和好友吕方同病相怜,悲愤不已。为什么外表长得靓一点就有人棒,就机会一个接
着一个,而不论歌唱得好坏?社会到底是需要美妙的歌声还是漂亮的长相?

 在这种恶劣的心境下,加上不顺心的事接踵而来,学友似乎不知道再唱下去还有什么希望
,难免产生打退堂鼓的想法。

 由于心境很坏,一向孝顺之至的学友,有时回到家里,带着几分酒意,甚至会对着母亲大
吵大闹。“这孩子怎么啦?”看着学友的变化,做母亲的不解之余,替他担扰。

 朋友似乎越来越少,想找个知心朋友倾吐内心的不快都没机会。母亲更忙,孩子多、家务
也多,有时学友想和母亲谈谈,又不愿将这些不愉快的事告诉她,免得她担心,于是话到嘴
边又咽了回去。
1988年是学友最不如意的一年,在歌坛上一无所获。本来,这一年应该是年轻一派出头机同
较多的一年,因为自上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谭咏麟夺得“金曲十年大奖”之后,
正式宣布不再领取乐坛任何奖项,这无疑给了年轻人以更多的夺奖机会 。

 事实正是如此,前几届张学友都在“十大中文金曲”榜上从老将如林的况争中占得一席,
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机会却给了其他几位后起之秀。第十一届“十大中文金曲”的榜上,
除了老将张国荣、梅艳芳等,金曲得主陈慧娴、Maria Cordero、齐秦等都是首次获奖的歌
手。

 尽管张学友的歌唱得不错,但由于自己的轻狂,使他失去了获奖的机会,只能眼巴巴地看
着体操王子李宁作为颁奖嘉宾,将奖项颁送到梅艳芳的手中,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其他嘉宾将
奖项颁发给陈慧娴和齐秦等新人手中。

 歌坛不如意的这段时间,学友一直没有中断定电影的拍摄,他先后在多部影片中扮演了角
色。值得欣慰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一年在歌坛上一个奖也没捞到的张学友,在演技方
面却有了长足进步,终有所获。

 在由王家卫执导的影片《旺角卡门》中,学友饰了“乌蝇”这样一个角色。虽然仍是配角
,学友却把他演活了,获得影视界的一致好评,由此使他荣获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
配角”奖。

 学友第一次尝到了影坛奖项的滋味。

 苦闷消沉依然困扰着学友,伴酒度日一醉方休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和酒结下不解之缘后
,高兴与不高兴他都离不开酒,经常带着满身酒气回家来,母亲为之深深叹息。

 这年年底,学友与美薇虽有往来,但他否认两人复合的消息,而称这是朋友间的交往。

第五章
领悟人生 重塑形象献爱心

 一天晚上。学友又喝醉了,和别人撞了车。对方见他喝了酒,态度极为不礼貌地责怪学友
。学友酒喝多了,也就和对方争吵了起来,结果被对方痛打了一顿。
好在这段低潮的日子不是太久,张学友便从中醒悟过来,而一步走上正轨。学友的改变,首
先是从下决心戒酒开始的。

 促使学友下决心戒酒,是他因酒出了笑话,酒醒之后获悉自己喝醉酒成为别人的笑柄,因
而受到刺激,忽然间便醒悟过来了。

 那是他和《喋血街头》剧组人员在泰国拍片时的事了。摄制组的全体人员在泰国辛苦了大
半年,拍完《喋血街头》的最后一个镜头,举行了一场别致的杀青完宴。杀青宴上学友放开
胆子大喝,酒一杯又一杯往下倒,藉以慰劳自己。

 毫无疑问,这次大喝的结果又是喝醉了。本以为拍完电影没什么要紧的事了,多喝两口没
什么关系,谁知学友这回喝醉,可不同往日那种醉法,到第二天要登机返回香港时,他还醉
得完全不省人事。

 怎么办呢?总不能把他丢下不管吧!朋友见状,只好用轮椅推着他上了飞机,这样他才迷
迷糊糊地回到香港。

 醉酒已不是头一回了,但这回醒来,了解自己这样“跌份”之后,学友真的觉得不好意思
,决心戒酒。走过弯路之后省悟过来,戒酒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好久没见你来喝酒了嘛!”

 常去的那家酒廊老板觉得很奇怪,过去时常到酒廊的学友,怎么一下子说戒就戒了酒呢?
人就是这么奇怪,一旦省悟过来,产生的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魏晋小说中提到的忠臣孝子
周处,开始被人当成三大祸害之一,结果,省悟过来不是浪子回头终成正果吗?学友只是处
于低潮,走了点弯路,自然更容易回到正道上来。说戒酒,真的就有那么大的毅力,把酒给
戒了。

 酒戒了,人也清醒了很多。他开始反思自己处在低潮期内的一切。

 学友承认自己那时年少轻狂,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他认识到自己对娱乐圈中的一些游戏规
则、人际关系不甚了解,而那段时间又太过放纵自己,因而总觉得周围的人不理解他。他认
为对的事,往往别人不能不同;自己喜欢的玩法,原以为别人也可以接受,结果往往事与愿
违,他的做法被大家认为“出格”、“过分”。

 理解应该是双方的事,学友终于明白这样一个生活的誓理,世界是由很多人组合而成的,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个人的言行举止得当与否,不是个人自己认定的,必须符合
社会规范,必须得到大家的认同才行。

 那段日子的学友是处在尚未成熟的阶段,现在明白过来,人也觉得轻松了许多,豁然开朗
了许多

对于自己过去的这段经历,学友并不后悔,也不隐瞒。事后多年提起它,他依然坦荡地承认
,自己走过一段弯路。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我不会有什么遗憾,好与坏都成了事实,我只会自己说给自己听,
这次做得不好,下次要做得更好。”

 正是由于他敢于正视现实,才不至于使这段低落潮时的往事,成为他的一种负担。从反思
之中省悟过来后,学友感到当前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振作起来,重塑自己的形象。


 重塑形象首先是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经过这段低潮期后,学友对朋友之间如何相处,有
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学友说他曾经有过很多朋友,后来因为某些意见相反而变了“质”,彼
此已经不再是朋友了,见了面自然就很尴尬。

 因此,他认为对于朋友要尽量真诚,处理与朋友的关系时要做到两点,一是不要有过分的
要求;二是不要有利益冲突。他自己就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做。

 张学友成熟了,不再是过去酗酒的那个张学友了!家里人和朋友们为他的变化,感到由衷
的高兴。

 过去听不进朋友劝告的张学友,现在接受了教训,很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一位朋友送
给他四句格言,“涵养怒中消,提防顺口言,小心忙里错,爱惜手中钱。”他觉得这四句话
每一句对他都很有作用。

 “第一,我过往的脾气,实在很大,有时候我在房里把东西掷掉,顿足大骂,吓得妈妈都
不敢劝我,想想多么不应该啊!”

 学友对朋友忠告的接受,不是表面上的应承,从他“活学活用”直接对照自己过去的所作
所为进行检讨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态度相当诚恳。

 一些歌坛“老天王”为后起之秀树立了榜样,倍受人们的尊敬,学友向他们学习。阿伦(
谭咏麟)是学友最喜爱的歌星,初出道时学友曾经得到过他的指导,记忆犹新。

 有一次学友和阿伦同车,坐在车中,阿伦给学友分析当时乐坛的形势,使学友受用良多。
他说自己“顿时使我好像擦亮了车头挡风玻璃,视野清楚起来,畅通无阻。”

 如果说过去更多的是从歌唱业务上向阿伦学习,省悟后的学友意识到学习阿伦的为人,学
习他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同样与学习业务一样重要。发生在阿伦身上的一件“小事”对学友
影响至深──

 有一次,阿伦和黄百鸣等一伙友人在一起,忽然遇到新界某戏院老板。黄百鸣曾对阿伦说
,希望该戏院开幕那天,阿伦能去剪彩。阿伦一口答应了下来。

 到了开幕那天,戏院老板忘记了通知阿伦。吃早餐的时候,阿伦突然想起这件事,于是扔
下餐具,急急忙忙穿好衣服,驱车直往新界赶。等他到场时,只差分把钟就要剪彩了,他松
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总算没有误别人的事!”事后人们提及此事,都竖起大拇指夸阿
伦,因为阿伦去剪彩,一分钱也没有得,他完全是为了做人讲信用这一点才去的。
 学友深受感染,他觉得阿伦待人处世方面,尤其值得学习,对这位有大哥风范的歌王更加
尊敬。

 对待演唱,学友比以前更认真。一些歌手往往在上台演出之前能够精心准备,学友不但做
到了这一点,更为可贵的是,他在每次演出之后,都能认真向有关工作人员征求意见,检查
自己在演出中的得失,供下一次表演作参考。学友说他比较懒,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演出
之后,即使累得虚脱,事后检讨时工作也一定要做。

 经过自己的努力,学友在歌坛和影视圈都找回了自己失去了的感觉,自信心不断增高。

 一份努力换来一份成果。1990年元旦,在第十二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颁奖活动中,
女歌手尽领风骚,徐小凤小姐获得“金针奖”,IFPI大奖分别由梅艳芳和另一名女歌手陈慧
娴夺走。张学友不负众望,从红粉兵团中“抢”得一席“金曲”之位,他被评为“十大金曲
”的歌曲为《LINDA》。

 1986年,学友曾到台湾发展,结交了一大批歌迷,由于接下来在香港的事业不太顺,他便
撤回香港“救亡”,直到1988年才在台湾推出第一张唱片。与歌唱事业相比,学友在台湾拍
片则比较顺利,1990年,他以自己出色的表演,荣获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奖。

 为学友夺得这项奖的影片是根据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笑傲江湖》,
这是一部古装戏,学友在这部影片中饰演奸角,再一次夺得“最佳男配角”奖。
得了两次配角奖,学友有没有渴望成为影帝呢?每项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学友回答说:“
成龙也是拍了多年片子才获得‘最佳男主角’总之,我一日不言休,一日都有机会。”

 为慈善事业募捐演出,开展献爱心的活动,是香港娱乐界的优良传统,内地几次出现自然
灾害,都得到了香港娱乐圈艺人义演的捐助。谭咏麟、梅艳芳等歌坛大腕人物,都对慈善与
赈灾活动非常热衷,并慷慨捐助,为后来者做出了表率。

 学友对于慈善义演,从不落后于人。很多慈善机构找他搞义唱,他从来都不讲任何条件,
不提任何要求。

 “做好事必有好报”这是人们常常所宣传的,学友在向所有捐献的人宣传中,也会这样去
宣传,但他自己参加慈善或赈灾演出,绝不是为了图好报才去的,完全是出于自己的一片爱
心。

 香港电台一台曾在圣诞平安夜及大除夕,分别举行过“张学友独树一赐爱心大行动”及“
最爱嘉年华”活动。在平安夜,学友在一棵大树上挂满4500张圣诞唱片,这些唱片并非出卖
品,只要市民捐款超过150港元,就可以夺得一张唱碟。先到的1000名市民,还可以获得学
友的亲笔签名。学友将这一活动筹得的善款,全部捐赠给了香港保护儿童基金会。

学友参加的慈善或赈灾活动又何止这些,多年来,他一直很热衷于献爱心活动。这一方面为
社会作出了贡献,同时无形之中也宣传了自己,使各界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

 在1991年的一次慈善捐赠仪式上,学友慷慨地一笔就捐出了25万港元。他的这一献爱心之
举,令许多人为之感动。
 学友说:
 “我每次参加慈善或赈灾活动(义唱),那种扣人心弦的场面,多么教人感动呵!一个人
受了感动,下一步的行动自然是捐钱。当年我捐出25万元,就是在一瞬间决定的。我想,做
一件好事,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何乐而不为呢?我反对那些不愿拔一毛以利天下的吝啬鬼!


 重塑形象在献爱心中收到了奇效!

 尽管张学友的事业低潮期时间较短,但学友从低潮中奋起,重新找回原来的感觉,却颇费
了一番努力。尽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还是很值得的,退一步进好几大步,走向成熟的学
友后劲更足了。

第六章

巨星隐退 三剑客乐坛比武

 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香港歌坛刮起一股“隐退”之风,这为一大批新秀登上歌坛提
供了机会,同时也为像张学友这样的已取得一定成绩的歌手成为新歌王提供了一个竞争的舞
台。

  首先宣布退居二线的是老天王谭咏麟,阿伦在第十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夺得具
有特殊意义的“金曲十年大奖”后,正式宣布从此不在乐坛领取任何奖项。这虽然不是宣布
封咪,但不再领奖却给了年轻一代更多的机会。

  谭咏麟雄霸歌坛多年,早就凭借《假如我是真的》夺得金马影帝。他的隐退,还有一个
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他的歌迷与另一巨星张国荣的歌迷誓不两立,闹出了许多令人遗憾的
事。对于两派歌迷水火不相容的势头,两位巨星在公开场合都一再呼吁过,要他们勿争勿乱
。阿伦宣布从此不在领奖,给两派歌迷之争似乎画上了一个句号。

  如果说谭咏麟只是宣布从此不再乐坛领奖,张国荣下的决心似乎更大,却宣布要退出娱
乐圈。1989年9月17日,在香港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张国荣突然宣布告别歌坛。同年12月
底,33岁的张国荣举行了跨年度的33场告别歌坛演唱会,而后正式退出歌坛。

  荣少(张国荣)的这一决定,据他自己说是为了将全部心力投入到电影表演事业上,不
想唱歌了,这样也可以使他在电影事业上达到巅峰。后来他真的凭着《阿飞正传》夺得香港
电影金像奖。

  许冠杰这位享有盛誉的歌星,在赴西藏拍摄电影《卫期理传奇》时患上了高山症,身体
不太好,但他没在1985年退出歌坛,继续唱歌、拍电影。但不知为什么,在雄风犹在的时候
,他却告别影迷歌迷,令影迷歌迷大惑不解。也许,他的隐退正应了中国“见好就收”的古
老观念吧!

  紧接而来隐退的是女巨星梅艳芳,阿梅宣布隐退后,于1991年举行了“告别乐坛演唱会
”。这位1986年首次个人演唱会确立乐坛“大姐大”地位的女巨星,从此告别了歌坛。

  第十二届“十大中文金曲”评奖中与梅艳芳同获IFPI大奖的实力派女歌手陈慧娴,而后
前往美国升学。她虽不是告别歌坛,也为乐坛后起之秀提供了机会。

数年间,就有这样一大批的巨星或隐退,或暂时告别歌坛。可以说,90年代初,是歌手们机
会最多的时期。那么新秀和少壮的歌坛表现又如何呢?

  1991年元月,第十三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活动在香港举行。这一届“十大中文金曲
”的评选颁奖活动格外引人注目。圈内人士都很清楚,这是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圈外人士
也有所闻,人们拭目以待,看看又将冒出哪能些新面孔跃上“十大中文金曲”榜。

  最最关心本届评选颁奖活动的莫过于那些乐坛的后起之秀了,他们在新人群中博击了这
么久,都希望能上“十大中文金曲”榜上。评选的结果,“金针奖”被全面音乐人黄沾先生
夺得。黄沾得奖后,在台上公开向刚分手的女友林燕妮示爱,引起圈内外一时议论纷纷。

  入选“十大中文金曲”榜的,果然是一批新名字新面孔。其中有李克勤(《一千零一夜
》)、蒋志光(《相逢必曾相识》)、张洪量(《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草蜢(《失恋》
)、伍思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刘德华(《可不可以》)等,这些都是歌坛新秀


  都将退得太多,张学友在这些新秀中,也可称得上一名老将了,他以一首《夕阳醉了》
登上本届“十大中文金曲”榜。

  叶倩文这位在加拿大长大,在台湾立足,再转道香港求发展的歌手,这次以一首《焚心
似火》登上“十大中文金曲”榜。记得第一次面对记者单刀直入的访问,她差点给吓坏了,
而今不但在香港站稳了脚跟,而且已在本届金曲评奖中崭露头角。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影视圈杀向歌坛的刘德华,这位日后成为张学友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影
视歌“三栖明星”,首次获得“十大中文金曲”奖,从此翻开了他歌唱生涯辉煌的一页。这
就是90年代第一个年头的战绩表。张学友所处的是个怎样的年代?可以这样打个比喻,90年
代初,是香港乐坛的“战国时代”,如同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一样,各踞“诸侯”群雄争
霸,香港歌坛的“战国时代”,同样是一个各路歌手竞相争霸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已经在歌坛站稳了脚跟的张学友,他所面临的任务又
是什么呢?当然不是去“十大中文金曲”榜上争取一个位置,或者尽力保持住已在金曲榜上
已争得的一席之地。“列强争霸”,不进则退,一旦霸主为别的歌手夺走,他也就只好俯首
称臣了。所以,不仅仅是为了争个虚名的问题,以实力充当起乐坛真正的霸主,才是学友追
求的目标,毕竟他比刘德华等人领先了一步。

   学友准备在1991年出三张大碟,并力求将这几张大碟的质量提高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以确保销量达到一定的数目,产生较大的影响来迎接挑战。

  学友这年推出的第一张唱片是《情不禁》,由于他的这张唱碟制作精,加上学友的歌唱
得确实好,名气也不小,《情不禁》一出便卖掉10余万张。

拍电影是学友从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991年他一共拍了十部影片。在这十部影片中,为
华东水灾筹款而义演《豪门夜宴》,在香港引起较大的轰动,被列为“1991年香港十大娱乐
新闻》”。由此可见,学友热衷于慈善或赈灾事业,并非一时之兴,而出于一片爱心。

  在这些影片中,还值得一提的是《黄飞鸿》,这是一部功夫片,学友在这部功夫片中饰
“牙擦苏”这一角色,与擅长演功夫的武星李连杰同在一部片中出演。大有一较演技之势。


  学友把握住了“牙擦苏”这个角色的特点,饰演得非常出色。影视圈内外人士都评论说
,比起几年前的电影来,张学友在表演中已经能“彻底脱掉歌星痕迹,演技较前两年的‘乌
蝇’更进一步》。”客观地说,学友在《旺角卡门》中所饰的乌蝇这一黑人形象表演得也不
错,因此还获得最佳男配角奖。今番皆言已超前者,自然是演技大大进了一步。

  《黄飞鸿》的票房收入达到了2900多万港元,这在香港的武打片中,当时票房收入算是
最高的一部。这从一侧面,说明演员演得不错,后来电影《黄飞鸿》还拍了续集。

  十部影片,其票房总收入累计超过了一亿港元。因为学友电影拍得太多,有人站出来公
开批评学友,说他把精力放在电影上而忽视了歌迷。对此,学友解释说

  “唱歌一直是我最大的兴趣,拍电影却纯粹是为了挣钱。出唱片赚不了多少钱,而一部
影片的片酬就超过好几张唱片的分红。”

  学友忘记了歌迷了吗?没有。

  不久,学友推出了他本年的第二张唱片,这就是《一颗不变心》。渴望听到学友新歌的
Fans(歌迷们)将这张新出的唱碟一抢而光,一下子便卖了13万张,这个销量在当时也算很
不错的。

  除了推出数张唱片,学友还准备在美国、加拿大、香港和广州等地举行个人演唱会,他
和Fans结下了深情,怎么会忘记他们呢!

  就在学友积极努力的同时,刘德华也在事业上奋力拼搏。他涉足歌坛要晚于学友,却大
有要与学友一争高低之势。

  拍电影是刘德华的拿手好戏,这位多才多艺的明星写过剧《江湖接班人》,1991年不但
拍了12部电影,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他还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天幕电影制作
公司,创业之作《九一神雕侠侣》叫好又叫座。

  初出道歌坛,刘德华并不太顺利,但他并不灰心,知难而进,苦练歌唱技巧,终于有较
大的进步。他的唱片《可不可信……缘》,销量超过15万张,向“四白金”(每一白金为5
万张)靠拢。这可谓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因为出第一张唱片时的销量,只是现在五分之一。

刘德华的唱片销量好,使他信心倍增,这一年他一共推出了4张个人唱片。每一张都超过了1
2万张,总销量无疑居全港歌星之首。尤其是他的唱片和影视片一样,影响到了香港以外的
许多国家和地区,更使他声名大振。在韩国、台湾等地,刘德华都有自己庞大的市场,所以
在香港以外的竞争力当时可能要强于学友。这样一来,刘德华与张学友无疑成了歌坛一对“
劲敌”,必有一番较量。

  几年前连出唱片资格也没有的黎明,曾经在餐厅酒廊献艺半年。他唱的是别人唱过的歌
,而在听众眼中,黎明算歌手也只是个末流歌手而已。然而,这位天赋不错的小伙子自己暗
地下功夫,一眨眼之间他便来了个大翻身。

  1990年末,香港刮起“黎明旋风”,这股强劲的风暴到了1991年则演变成了“飓风”。
1991年7月他在全港演艺界“忘我大汇演”(捐款给华东水灾)中赢得满场喝采。同年他主
演了两部影片即《Yes一族》和《痴情快婿》更因电影《今生无悔》巩固了自己在香港影视
圈的地位。

  1991年,黎明的唱片推出了不少,先是年初推出的他人第二张唱片《人在边缘》,接着
8月又推出了《是爱是缘》。《是爱是缘》的出版,令多位红星纷纷避让,不敢与他同期推
出唱片。年底,黎明又推出了自己作曲的《我的感觉》同名唱片,销售商的订数已达9万张
。张学友与黎、刘同为宝丽金唱片公司旗下一员,三者之间的无形竞争更是不可避免。

  张学友、刘德华、黎明这乐坛的“三剑客”,各自施展自己的本事,无形之中拉开了大
“比武”的序幕。

第七章

好事多磨 技压群星八面风

 乐坛“三剑客”的比武还在进行之中。

  张学友与刘德华可谓是展开了一场擂台战,争得难解难分。在香港商业电台“叱咤乐坛
流行榜”上,两人的竞争可以说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第一回合(第一季度),张学友的《每天爱你多一些》击败刘德华的《再会了》,先拔
头筹。

  第二回合,刘德华以一曲《爱不完》赢得听众,扳回一局。

  第三回合,丢失宝座的张学友奋起反攻,以《一颗不变心》收复失地。

  第四回合,刘德华重拳出击,以他那首深受歌迷喜爱的《一起走过的日子》,再次夺回
宝座。

  两人竞争的结果,谁也战胜不了对方,双方打了个平手。不仅在香港商业电台,他们的
歌在台湾和内地,也都展开了异常激烈的拉锯战,且战斗无穷期。
在流行榜上与刘德华难比高下的同时,学友在积极筹办他的“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些演唱会
”。在1987年与吕方合作开过双星演唱会后,他计划每两年开一次个人演唱会。

  由于拍电影的任务较多,学友考虑之后决定1991年的个人演唱会只开9场。经过挑选之
后,从几个合作伙伴中,学友选择了与大名娱乐有限公司合作。

  与大名娱乐谈妥合作事项后,学友着手为个人演唱会作准备。各大新闻报刊对实力歌星
张学友将举办大型个人演唱会,也予以了报道,歌迷对此也很高兴。

  谁知,离演唱会地举行还有个把月时,耀荣娱乐制作公司的老板张耀荣却公开宣称,学
友与耀荣娱乐签有制作演唱会优先权合约。言下之意是说,学友若与另的机构合作开演唱会
,事先必须征得耀荣娱乐的同意才行,否则就有可能会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眼看演唱会就要举办了,突然冒出这样一件事来,学友对此很是不快。换上任何人可能
都会不高兴,因为与大名娱乐合作的消息早已公开,耀荣公司为什么要到这么吃紧的时刻才
作此宣布呢?

  因为演唱会的日期愈来愈近,大名公司对此也有点着急,希望成与不成都能尽快有个结
果。娱乐圈内的一些人士纷纷出来调解,新闻舆论对此事也异常关注,当成热点追踪。

  最后,学友与耀荣公司的这场纠纷总算得到了解决,在圈内人士的调解下,双方和解。
“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些演唱会”得以如期举行,和气解决合约纠纷,还赢得了圈内外人士
的赞誉。真是好事多磨!

  为了开好这次演唱会,学友费了不少精神。到了90年代,歌星在舞台上表演,除了能唱
以外,还要能跳舞,舞姿如何往往也屡屡被外界评论。香港媒体曾批评学友演唱时舞姿不佳
,为此极为好学的他随大势所趋,不得不去学习本来不太感兴趣的跳舞。

  光自己“习舞”还不行,现在歌星在舞台上演唱时,往往还要有一大群的舞蹈演员合作
,在旁边伴舞,这就叫“红花需要绿叶衬”。要与舞蹈演员动作一致,节奏上合拍,这除了
自己要习舞以外,还得一起排练。学友和舞蹈演员多次排练,配合得较为默契。

  演唱会拉开序幕,当学友出现在七彩的舞台上时,台下一片如潮的掌声。眼尖的观众发
现,学友开演唱会时,旁边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啊,是罗美薇!罗美薇对学友如此关
心爱护,还给学友送来了燕窝。

  原来他们还在拍拖!

  也许这也可称作是好事多磨吧!学友处在低潮前夕,流传出他与长发女友旧情复燃的风
言风语,而后美薇又正式宣布与学友分手;尽管再后来又有学友与美薇约会并复合的消息,
但学友否认他们复合,很多歌迷皆以为他们之间真的“拜拜”了,没想到却是“藕断丝连”
呀!这部分歌迷始有如梦方醒之感觉。

  其实,学友与阿美一直关系甚好,早在1989年,学友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俩同游日本
,歌迷中一些精明者就已看出了“门道”。至于他们之间是否真正分过手,他们什么时候又
重修旧好的,既难以考究,也没有什么必要探究了。

  学友的演唱会不仅在香港举办,他还到了美、加和中国内地开演唱会。在广州天河体育
中心,学友的演唱会场面真是令人感动,偌大的一个体育场竟然座无虚席,而且还有不少人
在外面等票。据媒介披露,一些票贩子抓住人们欲一睹歌神风采的心理,将门票炒到了惊人
的价格。一位爱听学友的歌的打工妹,咬了咬牙,最终还是花了1000多块从票贩子手中买来
一张票,到现场去过了把瘾。
上海有“东方明珠”之称,本世纪初期的声名在香港之上,是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学友的母
亲是上海人。学友对上海有一种特别的感情。1991年他接到邀请,担任上海“亚洲音乐节”
决赛颁奖嘉宾,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在上海担任颁奖嘉宾期间,他再一次感受到上海人
对音乐的高层次喜爱,了解到上海也有不少他的歌迷。

  又到检验一年战绩的时候了!1992年元月,香港乐坛三大奖的颁奖礼依次进行,今年的
三大奖的颁奖仪式热闹非凡,形式独特也不同于往年。

  首先是香港电台于元月7日举办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活动。罗文获得第十四届“十
大中文金曲”的“金针奖”,他异常高兴,带领一班乐坛新人引吭高歌。“十大中文金曲”
评选结果,“三剑客”占了5首。其中有刘德华的《爱不完》和《一起走过的日子》,张学
友的《每天爱你多一些》和《一颗不变心》,黎明的《对不起我爱你》。张、刘两人依然没
有分出高下。

  张学友和刘德华同获IFPI大奖,黎明则获全年销量大奖。

  引人注目的是本届“最有前途新人奖”的角逐,反映出香港唱片业再次出现蓬勃繁荣的
景象。结果,又一颗新星升起来了,从台湾乐坛走红而转到香港的阳光小子郭富城,从30多
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本届“最有前途新人奖”。从此,香港乐坛又多了个强有
力的竞争对手。

  两天后,香港无线电视台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活动又如期举行。10首劲歌金曲中,
竟有7首是“三剑客”的,张学友有两首歌曲上了“十大劲歌金曲”榜,并获得该年度的“
金曲金奖”。

  刘德华夺得“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奖”。颁奖活动结束后,有传言说学友没拿到1991年度
“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奖”是有人从中作梗。这种传言越传越广,便有人信以为真,那么到底
是谁在从中作梗呢?

  学友一向很注重人际关系,在娱乐圈内并无宿敌,也没与人结怨,于是人们很自然地将
此事与他和大名娱乐公司合个人演唱会的事联系起来。这下耀荣娱乐制作公司的张老板坐不
住了,他澄清说:“如果我能影响,我真是‘巴闭’(威风),这种事我永远不会做,学友
与我是两个人的事,不要牵涉第三者。

  张耀荣老板作梗之事纯属传言,这种猜疑是毫无道理的。学友未能争得“最受欢迎男歌
星奖”,说明刘德华确实和他势均力敌,因为“受欢迎”不仅仅在唱歌艺术一个方面。传言
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有不少人喜欢张学友,希望他争得这一殊荣。

  1月20日,香港商业电台公布了“叱咤乐坛流行榜”全年总成绩。学友在此役中,战绩
更是骄人,一人夺得四项大奖。
在全年总成绩中,张学友战胜刘德华、黎明,勇夺“男歌手金奖”,刘德华和黎明分别获得
该项目的银奖和铜奖。

  刘德华获得“我最喜爱的本地创作歌曲”大奖,张学友则囊括“IFPI”大奖、“至尊歌
曲”大奖和“我最喜爱的歌曲”大奖。

  获得“至尊歌曲”大奖,学友当之无愧。1991年他虽然花了不少精力去拍电影,但推出
的3张唱片都是质量很高的精品,在歌坛创下的成绩比影坛更为显著。且看这首深受欢迎、
广为流传的《每天爱你多一些》,其中几句,配上音乐,经过学友那擅长于情歌的嗓子唱出
,似古人缠绵之句,感人至深。

  你可知道么/平凡亦可/平淡亦可/自有天地/但求日出/清早到后/能望见你/那已经很好
过/当身边的一切如风/是你让我找到根蒂/不愿离开/只愿留低/情是永不枯萎/而每过一天/
每一天/这醉者/便爱你多些/再多些/至满泻……

  这首《每天爱你多一些》,是1991年全港流行榜唯一一首“五连冠”作品,从1月进入
叱咤流行榜,直到10月仍盘踞在前30位内,入榜达38周,刷新了香港流行榜的历史记录。19
91年香港唱片市场出版了数千首中外流行歌曲,能够从年初而一直“热”到年终,只有这首
歌,真是奇迹。

  1992年1月20日晚,“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之后,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庆功宴。在
乐坛上争斗了一年的学友与刘德华碰在一起。刘德华为自己获得“男歌手银奖”而高兴,一
时感触,竟哭了。学友也很激动,他对华仔说:“我们今后再继续斗,还要争取拿‘金像影
帝’(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今后再继续斗”。是挑战,还是誓言?

  华仔站起来,接受了这一挑战,他破涕为笑,拉着学友的手说:“对,我们大家努力!


  乐坛对歌手过去一年的战绩作了评定,三大奖颁奖礼的大幕徐徐地拉上了。第10次走上
三大音乐奖颁奖台的张学友,满载而归,在三个音乐大奖上都有大奖捧回,真是春风得意。
回首这一年,除了好事多磨、与耀荣娱乐有一点小纠纷又很快解决外,其余在影业、歌坛都
可以说是八面来风,事事如意。

  新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世界,歌坛各路劲旅将如何迎接新的“厮杀”?而歌手们的角逐刚
刚开始不久,乐坛又一要闻爆出:1992年香港将开设第三家电台──新城电台,该台也将举
行流行歌曲颁奖礼,大有欲加盟乐坛,而使“三大奖”变成“四大奖”之架式。
八面威风的学友,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一轮的博杀,向歌唱事业的更高峰发起攀登。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 [FROM: 192.168.55.5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