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madeus (Mozart), 信区: Art
标  题: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书画欣赏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Jun 16 14:20:17 2003), 站内信件

古典园林的厅馆亭榭,大都张挂着古今名人书画,门楣上题有用于画龙点睛的匾额
,楹柱上悬崖着文词优美的对联。这些书、画、匾额、楹联,不仅能够帮助识景,
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珍品,加之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游
园固然要通过景物画面欣赏获得美感,而书画墨迹作为古典园林必具有的造园要素
,游园时更得用心品味。

              (一)观 书
  书,在这里主要是指有一定书法艺术成就的作品,是书法家在纸上“造型”。

  人人都知道,汉文字是由点、横、撇、捺等种笔画,按照一定的搭配关系和结
构规则构成的,大体是一个方块形。初学写字,能写得端正、匀称就算是好的。作
为书法艺术则可以超越法度,把原来的方块字艺术化,并且经过书法家几千年的创
作与实践,已经从殷商的甲骨文,发展到汉时的隶书、八分、章草,魏晋时的楷书
、草书,逐渐形成了真、草、隶、篆、行几种书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追求的活
动。
  关于书法艺术,古人有许多理论概说。晋王羲之说,书法“盖书形学也,有形
则有势”。宁苏轼说:“书必有神、气、筋、骨、肉,五者不可缺也。”无赵孟頫
说,一是笔法,二是字形。汉字有实用价值,也有欣赏价值。名家的论述是书法欣
赏的指导。
  书法欣赏,首先看结构,欣赏它的自然美和整体美。结构,即章法布局,也叫
“经营位置”。对于一个字,叫着“间架”结构。凡结构好的作品,布局适宜,首
尾相映,看上去有整体感受、自然美。再进一步,是揣摩笔情墨趣。书家很注意“
布白”,“以白计黑”,通过黑白对比产生韵律。
  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结构方式,楷、隶、篆书字正行直,匀称整齐;草书参
差疏落,活泼自由;行书介于楷、草之间,不受拘泥,“坐”“行”有致。不同的
结构方式,产生不同的美感。楷、隶形体端正,给人以“静态”美;草书纵横潇洒
,蕴含了一种动势,体现了“动态”美;行书不拘不纵,给人的感觉是文静清秀。

  其次还要注意欣赏书家的笔墨,寻求笔情墨趣。笔和墨是分不开的。但是,毕
竟是两回事。汉文字书写法严格。唐欧阳询有过八诀,说:“点如峰之坠石,卧钩
如长空之新月,横若千里之陈云,坚钩如万岁之枯藤,斜钩如岭松倒折落挂石崖,
横折钩如万钩之弩发,撇如利剑截断之角,捺如一波常三过笔。”上述规范,须得
造脂很深才能达到。楷书是所有书体的基础功。为了创造各种书体的形式美,适应
各种书体书写需要,书家把用笔分作圆笔方笔,正锋、侧锋。圆笔用于写行草,方
笔用于写楷、隶。正锋写出的楷书风格苍劲,侧锋写出的行、草风格秀丽。其实,
在书家手里,正锋、侧锋、圆笔、方笔常常是有机结合使用的,特别是行、草书体
的书写,方笔圆笔结合得更紧。正如南宋词人姜白石《续书谱》中说:“真经折而
后遒,草以转而后劲。”
  汉字笔画种类再多,归结起来不外点和线,以及点和线之间的连接和搭配。笔
画有长短、粗细、伸缩、曲直、斜正、仰俯、刚柔等对比变化。通过各种笔画的变
化和搭配处理,观赏风格气势。
  韵味墨趣在墨色运用。墨分五色,干、湿、浓、淡、焦,用笔有轻重、松疏、
渗化、枯燥等多种态势。它们之间的对比变化会造成令人神往的韵致。
  常言说:“书如其人”。书法是书家思想感情的流露,是志趣、爱好、品格和
气质的表现。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通过品鉴领会书家表达的丰富感情和蕴含的意
趣,是书法欣赏的又一重要内容。
  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着重的还要欣赏书写内容,名人的诗文歌赋、格言警
句。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提高书法欣赏水平,还会有助于提高文学、美学方面的修养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书法艺术主要是追求形美,但是,仍
然可以从一幅优秀作品中获得“三美”俱全的艺术享受。

                      (二)读 画
  中国画,简单地说就是画家用中国传统绘画工具和技法,按照我们民族的审美
习惯画出来的作品。与西洋画相比较,它不拘于严格的焦点透视和瞬间光色,不强
调表形的肖似,而注重境和神韵的表达,以形写神,神形兼备。
  据《中国绘画史图录》记述,中国绘画已有两千几百年的历史,开始是人物形
象画,汉魏、晋时代,在艺术造型、笔墨技法方面已经有相当水平,到南北朝时期
,山水树石已经不再是专作人物背景的素材,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后经过漫
长的创作实践,逐渐把生活中广泛的创作题材内容,归划为山水、水物、花卉、鱼
虫鸟兽四大画种,并且形成工笔、意笔(写意)两大艺术表现类型。画家运用勾、
点、皴、擦、染、润墨、泼墨、渍墨、焦墨等一整套笔墨技法,以及青绿、浅绛、
水墨的妙用,把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加以概括、提炼,升华到绘画美。画面虽然简洁
,景物一目了然,但是寓意深远,韵味隽永。国画家博采诗、书、篆刻艺术与绘画
相结合,“熔诗、书、画、印为一炉”。人们喜欢把观画雅称读画,大概也于这个
道理。
  欣赏中国画,一般的都着眼在绘画上,这是对的。但是,更完整地说,一幅国
画还包括题画诗跋(落款)和印章。人们看画不仅希望画要好,还希望画的字写得
好。“书画同源”,书法艺术与诗、画、印艺术表现密切相关。
  看一幅画面,一是主题,二是形象。通过题材内容,取景构图,笔墨技法,欣
赏作品的艺术成就。有些画面的取景范围很大,很有气势;有的只取局部或者生活
中的一角,同样可以用来表现重大主题,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有的画家画面取景
,景物斩头去尾,例如扬州八怪之一李 《五松图轴》,看上去“不完整”,倒比
完整更有诗情,蕴含的思想更丰富也更深刻,能引起人们更多的想象。笔、墨技法
是绘画创作的基本功,清初画家石涛在《画谱·尊受章》说:“夫一画含万物于中
,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为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
看他的《泼墨山水》卷,笔墨淋漓,变化多端,骨趣风韵,峭峻有神。
  欣赏古画,要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与当时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密切关连。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
的发展,绘画领域也有一个大的发展。据《历史名画记》、《宣和画谱》记载,晋
代大画家顾恺之是最早取材自然景观而作画。这一时期绘画笔墨技法上,只有钩勒
烘色,不做过细的渲染。而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反映在绘画作品上也
是一派盛世气氛,画面豪华绚丽,笔法精巧细腻。明清时期,文人画逐渐多起来,
艺术风格挥洒自如,甚至玩弄笔墨。到清代后期,社会衰败,在绘画创作题材内容
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画作,逐渐占居了画面。至于对著
名画家绘画创作风格的欣赏,就要求有较高的文艺理论和艺术鉴赏能力了。
  而今,旧时的“枯树昏鸦”之类早已不再是画家表现的主题,即使取材花卉虫
鱼的画作,也具有新时代的特征。齐白石笔下的一木一石,一虫一草,都饶有情趣
,极富旺盛的生命力。
  我国历来有重视书籍序跋的传统。国画画面上,也常看到题画诗、词、序、跋
等文学形式。这是当画家认为单凭绘画不足以表达主题思想,或者认为表达得尚不
满意的时候,而采取的一种辅助手段。运用得好,则能提高作品的艺术欣赏价值。
“诗是无形画,画是不语诗”,好的题画诗、词、跋、序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特别是把诗、画放在一起欣赏,诗、画之间相借相助,会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元
代大画家王冕《墨梅》,正是因为题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才
使作品的主题得以深化,更其鲜明,更其隽永。所以,古人说:妙款一字抵千花。
对于观赏者来说,最大作用是帮助识画。也有题些画理画法的,添足意趣。
  画作的题款是组成画面的有机部分,除去它本身的用途,还有协调布局和平衡
画面的作用。题画诗、跋、短文不是每一幅上都有的,如果题意已经表达清楚,画
面已经完整,那就没有用它的必要,再题,反而累赘,会破坏画面的美。
  在绘画作品上,用印是中国画的独特风格。一枚小至方寸的印章,融书法、绘
画、雕刻于一体,成为玲珑别致的艺术图案。对于装饰和平衡画面,以及表达主题
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书画作品上常见用私章、闲章。闲章内容广泛,与作品有关的诗句、成语、
警句和与作者本人有关的事、理都可以入印。加盖在画题作引首的叫起学章,加盖
在下角的叫押角章,这类章通常都是闲章。欣赏这类印章会得到启示,有一种高雅
清新,意趣盎然的感受觉。常用的是用者姓名章,加盖在落款下首,以证明作者。
作者的姓名章常是两方,一方姓氏,白文,加盖在上,一方名盖,朱文,加盖在下
。据说印章起于商周,用在绘画作品上始于宋、元。元末画家王冕用青田石作材料
,自己刻制印章加盖在作品上,陡增光彩。此后,书画家自刻印章逐渐成为风气,
到北宋时代已成为一种专门艺术而与书画并列。
  现今,人们把制印称为“金石”艺术。金石,本来是指我国古的钟鼎和石鼓文
,后人雕刻印章多用这两种文字和小篆体,金石一词便被用来专指篆刻艺术,发展
到今天,人们便广义地把制印统叫作“金石”艺术。我国书画家都追求金石艺术,
画家能诗、书、画、印俱全者称为“四绝”。齐白石说他仅能诗、书、画,只是“
三绝”。其实,从他那“三百石印富翁”的雅号和磨石成灾的故事,证明那只是老
人的自谦罢了。
  为了便于张挂观赏,便于收藏,书画作品都要装裱。
  书画装裱是我国独特的民族工艺。它至少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南朝的建康,
唐朝的长客观存在,宋时的汴梁,后来的燕京、苏州、扬州等地都是历史上装裱有
名的地方。苏州裱的配色素净清新,典雅大方,扬州裱的配色纯朴厚实,古色古香
,都倍受欢迎。装裱根据画幅形式、不寸,分中堂(两边配上对联叫“挑山”)、
立轴、条幅、屏条、横披、册页、手卷、镜片、扇面等等。无论哪种形式,或者配
色、用料和边框调配,都要有利于托染画芯,这好比绿叶托红花,会直接影响画面
效果。经过装裱的书画挺括舒展,美观大方,还能够防霉、防潮、防损。有兴致的
话,在欣赏书画的同时再欣赏一下装裱工艺,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当我们漫步在古典园林赏景读画的时候,不能不感谢技艺高超的工匠们,是他
们为我国古典园林增添了光彩,把古典园林装饰得美妙如画。

                   (三) 品 匾 额
  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记述了一个现今大家都熟知的故事:相传梁
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就是不点眼睛,说要是点了,就会飞掉。
听的人不相信,偏要他点上。刚点了两条,便雷电大作,顿时双龙腾起,乘云而去
。故事说的给画,在关健的地方只一笔,便把龙给点活了。园林艺术有没有“眼睛
”呢?有。匾额题咏是园林艺术意境塑造的关健,这个“眼睛”点得好,景物就有
了生命,就活了。纵观各地名园胜景,都不出这个道理。对于游览者来说,能看到
一块好的匾额,无疑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如果观赏一下《红楼梦》第十七、十八两回书的描写,借以帮助了解匾额的题
咏过程,也会拓宽品赏思路。
  曹雪芹以其“壮手吞之于胸,老手吐之于笔”的胸中丘壑,精心布置了一个蔚
蓝壮观的大观园,趣在对浩大工程不花笔墨,却偏偏在对景物的匾额题咏上整整用
了两回书的篇幅,并且让贾政、宝玉、黛玉、迎春、探春、惜春、李纨、众清客,
甚至元妃等贾府诗赋好手全部出场,“各举所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把“若
大景致,若干亭榭”,一处处都题上匾对。第十七回开头,连用两个“断”字强调
题咏匾对的重要:一是贾政自已所说,“无字标题材,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
”,另一是众清客(“自有一二题咏名手”)所说,“各处匾对断不可少”。其中
题咏“蘅芷清芬”一节,是一个最精采的场面,不妨抄录于下:
  贾政带领宝玉并众清客在题了“蓼汀花溆”之后,继续向前走去,边走边议,
不觉到了一处地方--
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
廊,绿窗油壁,更比前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茗操琴,也不必再焚香了
。此造却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众人笑道:“莫若
‘兰风蕙露’贴切了。”贾政道:“也只好用四字。其云何?”一人道:“我想了
一对,大家批削改正。”道是:
          麝兰芳霭斜阳院,杜基香飘明月洲。
  众人道:“妙则妙矣!只是‘斜阳’二字不妥。”那人引古诗:“蘼芜满院泣
斜阳”句,众人去:“颓丧,颓丧!”又一人道:“我也有一联,诸公评阅评阅。
”念道: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贾政拈须沉吟,意欲也题一联,忽抬头见宝玉在旁不敢作声,因喝道:“怎么
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宝玉听了回道:“此处并没有什么
‘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着迹说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
”贾政道:“谁按着你的头,教你必定说这些字样呢?”宝玉道:“如此说,则匾
上莫若‘蘅芷清芬’四字。对联则是:
          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 梦亦香。
  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众人道:“李太白
‘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如今细评起来,方才这一联竟比
‘书成蕉叶’尤觉幽雅活动。”贾政笑道:“岂有此理!”
  由此可以看出,匾额是一种独立的文艺小品。在匾对题咏程序上,不同于民间
的联对,先是对联,后配横披。它是先题匾额,后咏对联。一块好的匾额题咏,必
须按其景,合其意,内容贴切,文字洗炼,读咏朗朗上口,意境含蓄深远,而又妙
在立意新颖,不落俗套。这些,是匾额品赏的基本内容。
  再看一座现实生活中的园林--“吴中第一园”即苏州留园几处景物的匾额题咏
。留园,是一座占地面积三十余亩的大型江南园林,全国分四个景区,主次分明,
各具特色,景象丰富,佳匾妙联许多,令人赞赏不已。进入园门,是中部景氏,这
里山水环绕,楼阁相映,繁花茂林,斗芳争艳,山水间一座厅堂,高爽雅致,正合
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诗句,取其诗意,题匾“涵碧山房”。向前走,
只见山石掩映,桂林丛生,芬香四溢,景色宜人,园林以直观景物为主,这儿用了
嗅觉造景,因题匾“闻木樨香轩”。跨过山石小桥,忽见一座小岛,岛上紫藤缠绕
,绿水粼粼,亭台景色,别有天成。不是仙境,赛如仙境,题匾“小蓬莱”,取蓬
莱仙岛之意。过“曲溪楼”,便来到东部景区。这里厅堂轩馆疏落有致,主厅一块
高悬,题为“五峰仙馆”。五峰仙馆建筑富丽堂皇,内部陈设典雅,院内石峰挺秀
,天然趣味,恰合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诗句意境而得名。继
续向前游览,穿过花竹芳径,步出曲折回廊,到了揖峰轩。再过揖峰轩,便来到“
林泉耆硕之馆”。“林泉耆硕之馆”匾的题咏,不象前面说的依景而写,它是据典
而成。再往前行,馆的北院竖着三块高大秀美石峰,正中一块高六点五米,玲珑剔
透实所罕见。因取《水经注》中“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瑞云峰、腾云冠峰
,高霞翼岭”的记述,分别题以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北侧有湖石假山,山上
建楼阁一座,登临俯瞰,园内景色虽系人力穿凿,却处处入目动心,有天上人间之
美,因题匾“仙苑停云”。再往前走,只觉得一阵阵清香扑鼻,循径而去,原来是
一座偌大的花卉盆景园。再前面,山阻墙隔,似无去去处。好事者偏举步向前,穿
过蜿蜒花架,但见一认园门,题额“又一村”,始知别有洞天,真是“山穷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园内花木杂植,鸢飞鱼跃,一派江南田园风光。构园造
景,不深不奥,不奥不幽,这个“又一村”题得好。山麓间有一座韵味隽永的临溪
小榭,题匾“活泼泼地”。为什么不题“临溪”,“缘溪”,“流波”,“走觞”
之类,而题“活泼泼地”呢?读读芒,看看景;看看景,再读读匾,自会发出会心
的微笑。山麓间人工布置一条小溪,睛天,旱地水作,趣在意境;雨天,山水汇集
,沿溪而,斗折蛇行,注入山脚下的一道自然溪流,而后欢快地穿过龙墙洞涵,向
远方潺潺而去。--真是活泼泼地。对艺术美的凝炼,达到了何等的高度!此刻,不
由地想起了一位朋友对我说过的一段话,他说:“眼睛是能够传神的,一双炯炯有
神的眼睛,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饱含聪明和才智。同时,透过眼睛又可以洞察
出心底的情思和奥秘。”园林中的匾额不正是造园家赖以传神的“眼睛”吗,它不
仅对建筑起着典雅的装饰美,更重要的在于把优美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无限广阔的
艺术境界。
  对于游览者,匾额品赏是一项重要的游园活动内容。它是一个很好的向导,会
把你引进无垠的艺术天地,让你尽情地享受园林艺术和古老文化的美。

                    (四) 赏 楹 联
  赏联,久已是人们的雅兴。
  对联,是随着骈文和律诗成熟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一副好联读起来抑
扬顿挫,朗朗上口,蓄意深远,句绝意不绝。悬挂在厅馆楹柱上的对联,叫楹联。
园林中的楹联与景物相互补充、相互衬托,把景观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楹联是识
景的钥匙。
  据《楹联丛话》说:“楹联之兴,肇始五代之桃符,孟蜀余庆长春十字,其最
古也。至推而用之楹联,盖自宋人始,而见于载籍者寥寥然。”
  古典园林常见楹联,其内容主要可从四个大的方面欣赏。即一是状景抒情,二
是怀古励今,三是借喻劝导,四是巧思妙趣。
  状景抒情类--是古典园林里最多见的一类楹联。它是用诗一般的文学语言写景
状物。作者通过对联景物的描述,抒发内心情感。这类楹联大都是即景而作,轻松
自如,最能帮助游人识景。
  例如,苏州《闲吟亭》的一副对联:
          千朵莲花三尺水
          一弯明朋半亭风
  在涉及扬州的古诗中,常见提到“箫”,“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朋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可见扬州曾经是一座箫声缭绕的城市。现
今扬州个园《清漪亭》面柱上有副对联:
          何处箫场醉倚春风弄明月
          几痕波影斜撑老树护幽亭
  这副对联不只是对仗工整,文词优美,而且有特点,有个性,堪夸一副好联。

  这一类楹联比经皆是,不胜枚举。例如镇江北固山《多景楼》前的“天与雄区
欲游目骋怀一层理上,地因多景喜山光水色四望皆通”,无锡掇英堂前的“奇石含
尽千古秀,异花长占四季春”,苏州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前的“爽借清风明借月
,动观流水静观山”,皆情景交融之作,怀古励今类--这是一类感事书怀的联句,
常被作者用来对特定对象抒发感慨和表达缅怀情思。读这类楹联要能把古与今,物
与我,情与景之间相互联系起来。杭州西湖岳墓前的那副对联很有代表性: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仅此一副七言联,情深意浓,爱憎分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
  南京莫愁胜棋楼一联:
          人言可信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绉一池春水
          胜固欣然账亦可喜如何结局浪淘尽千古英雄
  这是专为评说明太祖朱元璋与丞相徐达下棋论输赢的联对。作者引用历史典故
进行评说,目的在勾起人们对历史的追溯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处事的态
度。读这类对联可以从中得到某种哲理的启迪。
  扬州平山堂联:
          江南诸山到此堂下
          太守之宴与众宾欢
  从文字上看,上联写景,下联述事,有景有情,表述了太守欧阳修坐花载月一
代风流的形象。它对于怀古虽没有以上两联那么典型,却也抓住了特定场合下的特
定事件,读了之后不能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借喻对导类--这类对联的特点是文字诙谐,蓄意深刻,既可以作为描写自然景色的
佳句欣赏,又可以用来作为人生的对勉之语。
  上海豫园里的: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观花
  南岳衡山祝融《玄都观》悬挂出这样一副对联: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
          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衡山高不可攀,在半山腰的《玄都观》悬挂出这样一副对联,好似对游人说的
,鼓励他莫辞辛劳,勇攀绝顶。其实一切有志攀登高峰,在事业上做出贡献的人们
,读了这首对联都会受到鼓舞,产生一股奋发进取的力量。
  读这类对联要“物中有我”,就更会感到明确,具体、生动、获益更多。
  巧思妙趣类--这类对联在技巧上常采用藏典、内嵌、双关、象声、叠字,或者
拆字、倒顺、同音、同字异读等形式和修辞手法炼词组联,读起来会特别感到语言
表达的鲜明性。不仅在构思、修辞、韵律上有一种美感,还会被它的宛转、豪放和
意趣深远所折服。
  藏典联,是园林名胜地方常见的一种写景述怀的联句。大凡古迹名胜地方都有
来历,与人与事关联。藏典是作者把历史典故蕴藏在联句中,让游人读了之后去联
想。
  岳阳楼有副对联:
  一楼何奇杜小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
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北道崖疆潴者
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当登上壮观的岳阳楼和读到这副著名长联的时候,自然会被眼前的洞庭景色所
陶情,更会被古人在此驻马停车留下的诗文典故所激动。这就说明书画墨迹在构图
造景中的地位和作用。岳阳楼的出名,固然跟它那地理环境的优越和建筑上的雄奇
不可分,同时也不可否认范仲淹“两字关情”的《岳阳楼记》,杜甫的的五言绝唱
《登岳阳楼》等诗文墨迹,也使它得以流传千古。
  象声联、叠字联、复字联,是江南一带园林里常见的一种联词形式。比如: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是一副描写在听雨楼、观潮阁上听雨、观潮的楹联。上联末尾的三个“听听
听”,下联末尾的三个“观观观”用了象声字,“听”和“观”既有作为动词的听
和观的本意,又有谐意的雨点冲击声和浪涛的拍击声;“观观观”,浪涛奔腾扑向
崖岸,一声不同于一声,读了之后感到亲切、豪放,颇有韵味。
  叠字联的妙处,在于能把形、声、色、情集于一联,韵味浓郁,读起来有点音
乐感,声声入耳。例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高高低低树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复字联是古典园林和名胜古迹常见的一种联语形式,南京原明朝开国元勋徐达
故邸有这样一副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

  其它一些利用汉字的语音或文字上的同音、同义、谐音组成的双关联,或者同
音异读、异字同音、急转等形式组成的巧联,也都寓意深刻,有趣,因在园林里不
觉见,不再赘述。
  各种各样的楹联,有的是作者撰写,更多的是集前人诗句、文赋,妙在集的切
贴、自然。
  杭州西湖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是直接选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首联。该诗本来是写西湖的又用在西湖,当
然贴切、自然。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关夕阳还素月当春秋之交草木际天
  这是扬州平山堂的一副名联,是从宋四大名家的记文摘句集成的。上联头两句
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末句集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下联头两句集王禹冉
的《黄冈竹楼记》,末句集自苏轼的《放鹤亭记》。全联气势磅礴,文词优美,有
景有情,勾画出平山堂景观物征。
  楹联的字数多少不限,对偶就行。昆明大观楼上有副对联,一百八十字,被称
为古今第一长联,是清雍正、乾隆年间一个叫孙髯的“布衣”诗人所作。他以数千
年兴废的史实,揭示了清王朝的必然崩溃,光彩夺目,才华四溢,抄录于后,以供
欣赏。
  五百里滇池奔腾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过。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
,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鬣雾鬓
。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
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
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
残碑,都付与苍烟范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楹联要与景象结合起来欣赏。画家是借助题画诗、序、跋等形式抒发感情,突
出主题,加强画面艺术效果。造园家则是运用匾额、楹联。形式不同,却有异曲同
工之妙。
  赏联,还应注意炼字炼句方面的欣赏。古人有许多形容在炼句上花费巨大劳动
的名句。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句)“曲尽客衣三尺雪,炼
精诗句一头霜。”(唐杜荀鹤句)用心琢磨有助于对佳境妙趣领受。
  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再做些填词对对的游戏,获得更广泛的乐趣,同时,也
可锻炼思维,提高文学创作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北京故宫慈禧堂前西侧回廊有一
幅壁画,画中有副七言对联,下联俱全,上联被挡掉后面四个字。哪四个字?或许
是壁画作者有意作趣,留给谁来填的。不过他竟敢在这个特定的至高无上的地方玩
弄蹊跷,确实也有点胆量。现照抄于后,有兴趣的话,给填上:
          竹深雨_______
          梅笑风吹翰墨香。

--
People make a mistake who think that my art has come easily to me.
Nobody has devoted so much time and thought to composition as I. There
is not a famous master whose music I have not studied over and over.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