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libab (快乐罗密欧), 信区: Art
标  题: 美和爱,诗意的孤寂——林凤眠艺术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Thu May 11 12:23:35 2000), 转信


美和爱,诗意的孤寂

    1937年,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华北、华东,抗日战争爆发。 8月13日,日军进
攻上海;10月,国立杭州艺专向内地迁移,林风眠通知回法国探亲的夫人、女儿回
国,暂居上海租界,自己率艺专师生向江西、湖南转移。他的油画作品无法带走,
俱毁于敌人手中。次年春,在湖南沅陵,杭州艺专与北京艺专合校,改称国立艺专
,废校长制,改校务委员制,林风眠任主任委员。因与教育部及校内某些负责人意
见不一致,痛而辞职,在回上海安顿了家小之后,转贵州、河内、云南抵重庆。在
重庆,他避开文艺集中的北培,独居长江南岸大佛殿的一间旧房,专心于绘画探索
,他也创作抗战宣传画,但仍认为绘画有自己服务于人类的特殊方式和途径。

    “七七”事变前,他曾在《东方杂志》上参加“中日问题笔谈会”,明确地主
张对日本侵略者“付之一战”,说:“东邻给我们的不是同情的友谊的手,而是无
情的敌视的剑锋!所以,为实现与东邻互相提携计,我们不能不先用大炮震醒它的
耳朵,用刺刀刮亮它的眼睛,然后英雄般的同它握手 这样场合的提携才是可能的
。”此种社会政治态度和他的纯艺术探索并行不悖。

    在重庆,林风眠极少参与社会活动。他虽然历任艺术教育界要职,却不
喜欢社交场上的应酬,尤不喜交结权贵,或用非艺术手段达到艺术的目的。在这一
点上,他很像曾十分看重他的蔡元培 虽然蔡元培历任要职,却守着一个学术知识
分子的独立性。从本质上说,林风眠是一位纯真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社会活动家
:他既缺乏活动家所需要的对变化着的环境有灵活的应变力,也没有要主持画坛、
令群英拜服的领袖欲。他对于艺术教育是充满热情的,但既然在这块地盘上已难以
发挥热力,他就毅然且安然地专心于创作。而且,融合东西方艺术,是他早在巴黎
求学时期就已确定的奋斗方向,能寂寞耕耘也正中下怀。在远离文化中心地带的南
岸土屋,一住就是六年多。作家无名氏曾去访问他,在居室里看到的是“一只白木
桌子、一条旧凳子、一张板床。桌上放着油瓶、盐罐……假如不是泥墙壁上挂着几
幅水墨画,桌上安着一只笔筒,筒内插了几十只画笔,绝不会把这位主人和那位曾
经是全世界最年轻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的人联系起来”。⑿他每天都埋头作画
,醉心着水墨和油彩的交合与新生。据李可染、席德进等回忆,他的屋里总是放着
厚厚的裁成方形的宣纸,画起来很快,有时一日能画数十幅。

    从1938年至1977年,整整40年的漫长光阴,林风眠始终作着寂寞的艺术探索。
这期间包括了重庆时期(1938-l945)、杭州时期(1945-1951)、
恕<ぴ降哪藕昂统林氐谋ё晃?
静的遐思和丰富多彩的抒写。笔者在《论中国现代美术》一书中对他这时期的审美
情调作过简单概括,说它们“有明快、艳丽、热烈、清淡、幽深、忧郁、寂寞、孤
独、活泼和宁静”并在总体上“涌动着大自然的生命,编织着美和善的梦境”。⒀
长达40年的探索也经历了变化,如画题渐次广泛,情感渐次深挚,形式语言渐次成
熟完整等。但基本的审美追求是一致的,那就是美与和谐、内在抒情性。

    你看过他笔下的小鸟么?无论它们是独立枝头,还是疾飞而去;是在月下栖息
,或是在晨曦里歌唱,都那么自如平和。抚琴的仕女,灿烂的秋色,窗前的鲜花,
泊留的渔舟,江畔的孤松,起舞的白鹭,也都奏着同样的音韵, 没有冲突、倾轧
、黑暗、丑恶和肮脏。它们独自存在着,自足自立着;它们沉静而自信,把力量隐
在内里;它们远离血与火、是非纷争和喧嚣的市俗纠葛。它们从不张扬跋扈,狂怪
奇异和歇斯底里,也不孤傲冷涩或顾影自怜。这个和谐而美、绚丽而宁静的世界,
不只是为了躲避什么,也是为了寄托什么和指向什么。疲惫受伤的灵魂可以在这里
歇息,情感的倾斜能够借此得以平衡;花卉禽鸟并不喻比抽象的人格伦理(像某些
古典花鸟画那样),

也不是市井铺面上炫耀媚美装点高雅的摆设。无月份牌般的妖俗,也无文人土大夫
式的古雅。这是一个深刻感觉到人间痛苦与不平的艺术家在相对与现实隔离的、温
馨自足的境遇里贡献的艺术美。这美,诚如林风眠自己所想象的,“像人间一个最
深情的淑女,当来人无论怀了何种悲哀的情绪时,她第一会使人得到他所愿得到的
那种温情和安慰。”⒁

    静物是林风眠40年代晚期至60年代最爱画的题材:大多画瓶花、盆花、玻璃器
皿、杯盘、水果等。在这一些静物作品中,他探索构图、色彩、线描与色光的结合
;探求水墨与水粉、东方神韵与西方形式的统一。在形式求索背后,是对美和生命
活力的无穷追求。观赏这些静物,犹如面对一处宁静而灿烂的“桃源”,一片充满
情和爱的光焰,一个变化着感觉、心境和情绪的内在世界。在中国艺术家中,还没
有人能把静物画得如此丰富、精致,如此具有心理性。




--
  ?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8.15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