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jupiter (朱庇特), 信区: Art
标  题: 京剧流派:京剧"武生行""流派"之五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Tue Aug 15 18:27:30 2000), 转信


京剧"武生行""流派"之五

  "稳"、"准"、"狠"的"尚派"

  尚和玉,原河北省宝坻县,是"俞派武生"创始人俞菊笙的弟子,和杨小楼是师
兄弟。他虽然是俞门弟子,但学戏是向俞菊笙的内兄张虎山学的。因为当时张虎山
在春台当武行头,所以尚和玉的戏基本上是他教的。

  尚和玉与杨小楼同是俞菊笙的得意门生,但是,他们在继承"俞派"艺术基础上
,根据本人条件,有发展,有创新,都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比起来迥然不同。
尚和玉"俊扮武生戏"的扮像,沼杨小楼英俊,但"勾脸武生戏"确是相当威武。"尚
"的嗓音不如"杨"脆亮,但他武功的坚实,却远非同侪所能及。总而言之,杨小楼
宗"俞"的成分少,尚和玉宗"俞"的成分多。

  尚和玉非常重视基本功,表演不尚纤俏,着力彪悍,立足于"扎实",忌油滑,
不偷巧。一般演员翻"鹞子翻身"是两腿着地,由三个小动作组成;尚和玉是一条腿
、一个转身。这样翻自然是难度大、吃功夫,基本功扎实是办不到的。

尚和玉以武打著着称于时,打"把子"手里干净,脚底下 利落,"稳"中见"快","快
"而有"准","脆"中带"狠","狠而不"野。手把子"打"一、三、三",讲究不扭腰;
"枪把子"打"一、二、三",不闪胳膊肘儿,要打"一条线";舞直"大刀"来,尽管上
下翻飞,刀刃儿、刀背儿清楚不乱。"跺泥儿"的"稳","大刀削"的"狠","打把子
"的"准",一招一式都要"下下着"、"打到家",是"尚派"武打的最大特点。

  尚和玉对武打的经验是,演员要有无形的"心板"。他曾这样说过:"武戏的对
找和文戏的唱工一样,也要有'板'有'眼'。哪儿是'板',哪儿是'眼'都要清楚,一
点儿不能走'板儿'!还得学会了'从偷气'、'耍板'、'抢板'、'闪板'。武剧演员要
有纯夫,要把自己会的武戏打法全吃在心里,才能打出'板'、'眼'、来!"

  尚和玉演的虽是武戏,但对于怎样体会剧情和人物,怎样使"文"与"武"、"动
"与"静"结合,非常重视。

尚和玉演出对台词,动作很讲究,处处要求合情入理,要精致细腻,不能粗糙。他
反对不顾剧情地单纯卖弄技巧,主张让"技术"化为"艺术",叫"艺"为"戏"服务。


  尚和玉脸型宽,适于演"勾脸武生戏"。《艳阳楼》、《铁笼山》、《金沙滩》
、《车轮战》、《四平山》、《收关胜》、《金钱豹》等等,都是他生平得意之作


  尚和玉一生的走的艺术道路是不平坦的。青年时代一直在外码头演出。中年以
后才进北京,不想又受到排挤。"梨园公会"的人名匾上,把他放到"武净"行列,所
以有一个时期只准他演"武净"应工戏, 不许他唱"武生"应工戏。

  尚和玉生于公元1817年(同治十年),卒于公元1957年。


--

啊,多美呀,请停留一会。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8.102]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