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wuzhe (风之舞 舞之韵), 信区: Art
标  题: [合集]信息化时代的艺术之路 --从作品看我们的世界 (1)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Oct 22 22:39:39 2002), 站内信件

wuzhe (风之舞 舞之韵) 于Sat Oct 19 17:09:52 2002提到:

当今艺术存活的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类踏进了因特网时代、基因时代
。科技的迅猛发展在改变我们生活质数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性,时空概
念、思维路向。信息网络的四通八达构筑起一个多维度的虚拟世界。它逐渐地在我
们的意识深处扩张、渗透,消蚀着我们原来对世界的整体感受。以传媒图像、科技
图像、商业图像等综合信息堆积出来的外部世界充塞着我们的视听觉,形成今天的
文化现实中新的被给定的东西。

  人与世界的关系正由于日常生活的视觉空间日益被信息带来的图像所占据,生
存空间被现代生活节律迅速信息化所波及,意识空间慢慢被信息所左右,正逐渐建
立起一种人与现代世界的新关系--人与文化物的关系,人的兴趣、需求、思考、判
断甚至幻想,越来越围绕着信息媒介展开。

  作为一种必然的关联,视觉艺术领域也必受到信息化的冲击。处于时间--在
21世纪门槛这个点上的艺术家,坐享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便利,突破空间和时间距
离对人的生理上的限制,可迅速通过视觉获知世界当今的热点、新闻、发明创造、
战事、赛况、时尚等图像信息。视域阔至自然界的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甚至内窥
到生命内部活动的秘密,例如胚胎的形成到成形等,以及人类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
的生活形态。高至某总统的私生活轶事,低至偏僻乡村一个小孩的温饱……当今艺
术家的视界比以往任何时代的艺术家都要开阔和庞杂,而这又全赖其供体,现代社
会高度信息化所赐。

  一方面,人的视野被各种新奇的图像拓宽,另一方面,人的想像又被太真实的
图像消解。太空都看到了,月球如此荒凉,润泽人类的相像被真相亵渎。虽然所有
关于信息的东西对于艺术来说并不像对于一个企业一样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而就
艺术必然是一个时代现实的反映而言,现代信息无疑是僭越旧日畛域的一个契机。
当艺术家展开艺术创作的时候,其思维路向可能不知不觉间围绕着信息提供的原料
转动,从视角、题材、落点、喻体等选择中不同程度地被信息左右,相像顺着信息
延宕,形成当今视觉思维的一大特点。

  1997年,克隆羊"多莉"诞生,这只由克隆技术实验室"设计"出来而并非上帝的
羔羊,瞬间通过多种渠道的信息报道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人的震撼。人类的能力已
经伸到拆开构成生命最基础的基因这块砖上,实际上正触及人类心灵最深处的恐惧

wuzhe (风之舞 舞之韵) 于Sat Oct 19 17:10:47 2002提到:

    还有Jake chapman ,1995年创作了一群连体时装女模特,雌雄同体。

  较为严肃而深刻的是1988年Katharina Fritsch创作的一组名为《
Tischgesellschaft》的群雕,以一个黑衣青年男子为原型,依原型复制了数十个
一模一样的雕像,围着一张超长的桌子端坐成两行。雕像均毫无表情,每个人都是
他者的化身,但均只专注于自己的眼、手可及的狭窄私人范围内。自闭、隔膜、沉
默,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 心。作品针砭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而形
式上采用的重复手段与今天的克隆不谋而合。(其实早在1967年,生物学家就造出
了第一个克隆脊椎动物--南非蛙)这些作品是否算世纪之交最撩动人好奇心的"时
尚"?可以肯定的是,艺术的这一处新居所与信息背景密切相关。

  同样,利用高科技图像带来的全新视角,拆除人原有的感知习惯,进入另一个
陌生的维度,一位艺术家用自己的身体创作了《贾斯廷娜·库伯拉普特》之一,装
置,1998,之二,录像,1998。以医疗器械的高尖技术磁共振对人体内部的多维透
视图像为题材,展现人的视觉在一般情况下无法穿透的物体内景--剖面。切片罗列
这些局部图像,身体被"切割"后呈大同小异的胶片图案就如同与生命无关的记录。
尔后,录像又带人走进这个剖面的奇异世界里面,活动着的,扑面而来的器官令人
恍惚正穿越一个从未见过的小宇宙。作品从视觉上消除了对人体外观的联想甚至与
人的概念失去了联系,却与广邈无垠的物质、自然界糅合为一体。这种内外置换的
视觉角度拓宽了人的视域,成为20世纪末一隅独特的"风景"。

  而Sarah Sze的装置作品却独辟蹊径。把材料和意念汇集成一个相像体,根据
视觉对周围世界的印象,把现代都市的物质文明浓缩为一个形象。《无题》1998,
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或废弃的消费品如包装箱、香口胶、螺丝、棉签、输液管、阿斯
匹林、火柴棒、导管胶布等真实材料,构成一个私人家庭生活记列的连祷。《
Second Means of Egress》1998,在空间中组装、接驳了一个史诗般巨大而又脆弱
飘垂的攀悬结构---个似乎拥有现代化道路网络,各种设施和建筑的物质积聚体。
悬起,在空间中矗着,或跑到天花板上,并似乎正按着莫名其妙的秩序在运转。这
纯粹是一种囊括外界感觉的替代物,让人想起卡夫卡的寓言世界。

  虽说"杜尚之后己不再有任何哗众取宠和故弄玄虚的机会了。"我们仍能从上述
的例子中感受到一种新的人文景观。因为其中的信息要素发生了变化,它是此刻的
,或此刻前瞻的,而并非向过去作一次次意识的回复。一些敏于感知的艺术家似乎
意识到创造现代神话的价值,正咀嚼其中的意义。在世界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这
些作品凭特殊的信息含量而显得有点特别。井非诗人骚塞所言"计算机来了,感情
走了"。当今艺术需要意义更新的外壳,犹如这个变化着的,令人振奋的世界发生
的奇迹,艺术藉此根须而现形,带着艺术家的个人智慧、情感、直觉和谵妄。

  社会变化和艺术形式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着的,假如过去的印象消逝了,那种给
过去以更深沉的意义地冲动也不复存在。艺术上的思维、想像并非凭空而来,它与
所处的背景有关。所谓背景,既包括某个历史时段特有的面貌和状态,也包括来自
人类努力的各方面原创的、丰富多彩的知识。这种关联在美术史上一目了然。古希
腊艺术的奇迹发端于希腊的灵魂--荷马史诗,而超现实主义绘画、文学作品、电影
、戏剧的风行是20世纪初无意识领域的大门被洞开的直接结果,当时的重大事件是
弗洛伊德1900年出版的《梦的分析》。人们对梦境中无意识深处带来的信息、预兆
相当沉迷,人类在观念上如此剧烈的转变必然要在绘画中反映出来。当时,各种稀
奇古怪的形象在历史的那个瞬间倾巢而出。达利的画中出现软表、长舌勺子、被揭
开皮的海面……《内战的预兆》用狂号、痉挛、无法解释的形象传达"社会是如何
把自己撕裂开来的"。马格利特笔下出现离开身体能单独蠕动的脚--手连体,恩斯
特画仿效性的脚……事物间不合逻辑的搭配频频出现在一个画面上。"超现实主义
像良性病毒那样直接进入现代生命的血流之中,凭那么一点病毒,就可以让集体想
像力得到更大的解放。"

  20世纪50年代后期,西方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在弥漫着工商业气氛的环境中,
创作源泉发生了转变,人们关注起日常生活中那些象征符号,大众文化这类东西随
即泛起。波普艺术家直接挪用当时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可口可乐、汉堡包、广告
、名人照片等流行性形象为题材,并留住它们的全部庸俗状态,只稍作某种加工。
正如波普艺术家罗伯特·英迪安娜所言"波普是速溶咖啡",它印证了那个时代的节
奏。

  当特定的背景发生了变化,与此相关的艺术形式也会消逝,一切隔世的模仿都
不能使其复活。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生活形式或世界图式的转变乃是一种根本
信念或范本的转换,这里指语言(艺术)的刻痕反映意识的转换。艺术在这里既是
一种记录、言说,也是达到事物本身充分体验的有效通道"。

  高科技的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总趋势,从它拥有的巨大的改变世界的能
量来看,高科技这个词以及它带来的一切具有很重的历史分量。尽管当今艺术处于
空前自由开放的境地,艺术家似乎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或内心的需要在艺术的领
域天马行空,但人的这点自由其实是相对的。现代人生活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化
浪潮和迅速普及因特网等与以往有着本质区别的信息化浪潮中,鼠标轻轻一点,世
界尽在眼前。我们脑中的信息被变化着的世界这个大的信息库支配着,思路受其左
右,个人空间的选择不是更多而是相对少了。如果想避开这个信息库而寻找独特的
东西。恐怕会越来越难。

  当我们对着一个四方屏幕,仍能感受到太阳是如何渡过天穹到达心灵的,何不
充分享用这一切。这也许就是在新的知识形式、新的人类与文化物的关系之中,艺
术的一种生存方式。



jjk (keep learning 于Sat Oct 19 17:21:10 2002提到:

好想看那些<<不可能的画>>, 不知道谁有呢?


wuzhe (风之舞 舞之韵) 于Sat Oct 19 17:21:37 2002提到:

我也不知。。



BLACKTREE (你鲁西西呀你......) 于Sat Oct 19 17:24:35 2002提到:

他说的很多是前几年在北京展览过的

我有些也只是在新闻里看到

上“美术同盟”http://arts.tom.com/看看
有别的


wuzhe (风之舞 舞之韵) 于Sat Oct 19 17:26:43 2002提到:

看来你对美术真的很有兴趣。。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