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musarc (牵着风筝的半截线), 信区: Classical
标  题: Walter贝六报纸版vs Sony的SBM技术再版等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2月01日17:01:13 星期二), 站内信件

Bruno Walter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可谓是无人不知的名录音了。不
单止他的演绎广受称赞,并且很难得地录音效果也是顶尖水平。纵观现有唱片资料,能够
在演绎和录音两方面都得到权威、广大听众的称赞的录音,实在不多。现在TAS榜上的录音
,不少都被人斥为只追求音响效果,内涵不深;而企鹅评荐、留声机杂志的推荐,有时候
只照顾演出水平,所以有的录音效果不佳的唱片也能受到过分的推荐。这种情况实在是文
人相轻的缘故。

报纸版是该录音在CD上出版的第一次,唱片背后注明由原配制作人McClure监制,使用第一
版原始母带;Sony的1995年SBM技术再版,制作人已经换成另外一新人。在这两者中间,以
CBS商标出版的其实还有正价版、Maestro系列版。

我还没有这张报纸版的时候,有一次在一个网站上面说过“其实报纸版和Sony的SBM版区别
不大,报纸版没那么神”,后来有人批驳我说得不对。因为当时我确实没有亲耳听过,不
了解情况没有发言权,所以我无话可说。不过现在万事俱备,经过我精心的比较之后,我
可以很肯定地说,虽然报纸版和Sony版之间不是没有区别,但是区别实在是微小。以前有
人吹嘘报纸版怎么怎么神,绝对有夸大之嫌。但是毕竟听觉是带有心理的成分的,假如有
人坚持说差别很大,那我也没办法。我是以平常人的水平去欣赏,所以我相信一般听众听
上去的感觉应该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附近。

那么差别在于什么地方呢?主要是在于音场上面。很明显,Sony版有一些“回音效果”,
而报纸版的声音则比较清脆、直接。在细节方面,两者听上去水平相当;有时候可能因为
报纸版的清脆声音特点,会觉得在低音部上报纸版的细节多一些,清晰一些。至于Sony版
的回音,我不敢肯定是否原来母带上就有的,也不排除人为添上去的可能。木管部的声音
相当好,长笛的“空气感”强烈,乐手运气细节在两个版本里都清晰可闻。总体上看,这
个录音的确很平衡,各声部大小恰当,细节信息丰富,的确是好录音。
另外纠正昨天我说错的一个地方。Sony商标的CD也有Made in USA的。正巧的是,不单止我
的报纸版贝六是头版的美国压片,同时连我的Sony的SBM版贝四贝六一张也是清清楚楚印着
Made in USA的。 现在绝大部分的Sony都是Printed in Holland, Made in Austria了,产
自美国本土的Sony实在是不多见。

说回音乐本身吧。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我对第六田园总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产生这种
感情缘自于课堂上。我去年曾经专门花一个学期的时间选修了贝多芬专题的课程,由严宝
瑜老先生讲授。

说到这里,我想肯定有人很反感一个人一出来就说自己是某某的学生;并且我也知道有些
人背地(甚至公开的我也见过)里会批评严宝瑜保守、固执,是“学霸”。不管各位音乐
爱好者怎么看待另外的一个人,也不管各位对于音乐艺术的造诣如何,我想音乐圈子里的
一些坏习性应该改一改了。可以归纳为“忽略理性重感官、不服他人只认自己对”。其中
第一点也是不得已——学习音乐理论要花时间,爱听音乐不一定就非得从事音乐专业;但
是第二点就是有可能改变的,不过这个问题在人们的心里根基太厚,一时很难动摇:不要
说在音乐这样的人文艺术领域里了,就算是在自然科学里都公然会有这样的现象。如果昨
天有看广东新闻转播抗非典表彰大会的话,相信各位会记得钟南山院士的一句话,他说,
他觉得在这个时期他做过的最重要的一个决策就是:坚持这个病是病毒性的,而非衣原体
的。他为什么要“坚持”?又是谁说是“衣原体”的,使得钟南山要去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人命关天的大事里都会出现这样尴尬的争执,何况是音乐艺术里面呢?

我平生最痛恨两样事情:第一就是自己有学问就看不起别人,第二就是自己仅有一点学问
却要充大头,讲理讲不过就耍赖,说流氓话来吓人。前者是自负,后者则是卑鄙。我很敬
重严宝瑜先生,因为他没有上面的缺点。严宝瑜做学问很认真,很负责,说的每一句话都
有根有据让人信服。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同学写期末论文,里面有一句大意是贝多芬本人
认为他的交响曲里,以第九最好。这句话本来是很随便的,不留心一看就过。但是严宝瑜
很认真,打电话找到这位同学,询问这句话的出处,最后这位同学说是出自傅雷的XX文章
,而傅雷又是从什么什么途径得知的,谈了半个多小时最后严宝瑜查过确认之后才通过。
做学问做到这个程度,谁人能及!音乐艺术不是你想象怎么样就可以随便去说的了。有人
批评严宝瑜穷讲究——但是我说,假如做学问不这样的话,恐怕一部中国清史传了几十年
就变成一部荒诞怪异的神话小说了。可惜的是,社会上学者毕竟是少数,所以科学的精神
精髓不能深入民心。

现在看回音响圈子,不管是器材还是唱片,各种奇论怪调都有。在这样的大环境情况下,
你怎么可能通过“理性”来说服别人呢?所以我有一种感觉,对于一般的、资深的“发烧
友”,他们认为什么是对的,你就不要和他们争论了,没用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你的根
本不同,没有共通的语言,说什么都是白说,随他们怎么高兴就怎样好了——只要他们不
犯罪,不散布对国家不利的言论,是没有什么东西去约束他们的——除了道德之外,不过
现在道德值几个钱?有些人连自己是否有道德都不清楚,又怎么可能用道德去约束呢?
离题了。说回贝六。当时严宝瑜讲到这个作品的时候,一边播放这首作品,一边讲解曲式
、所采用的民歌节奏等等。两个小时后讲完了,最后他动情地说,每次他听贝六,都有新
的不同感悟。严宝瑜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坐在前排,看见他的眼角里竟闪烁着泪光。听完
严宝瑜的讲授,我才发现这么“通俗”的作品里面,竟会蕴含这么多的技术上的、精神意
志上的精雕细刻的地方。这样的收获,不是看几本书,看几遍总谱就能有的——写书毕竟
不能像讲课那样写。相信在场的同学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人如果是有真才实学,旁人是可
以感受到的!


--
  你在,蓝天下的深渊    迷雾,沐浴你的纯洁
  绿茵,迷恋你的清新    云霞,倒映你的绚丽
             夕阳褪尽  细雨舞纱
你,暗夜里一朵小白花 · 依偎着那片,硕大绿叶
                圣洁的雨丝呵
请带着云霞深情的祝福 · 我这云裳里流浪的歌者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5.7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