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jjwr (先回红楼,再战三国,唯我猴儿,啸傲水泊),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文学产业的现状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Jul  9 20:24:38 2004), 站内信件


    常常听到文学界人士的哀叹,如今文学的状况是大不如前了。这个状况持续的时间有
多长,目前达到怎样的程度,却还没有更进一步的资料。而文学本身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
代里仍然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文学产业”的概念基本还不成其为一个概念,
更别说进行实际的研究。

    就对于文学的态度来说,目前文学界的舆论是审慎的。文学本身是一个文化概念,尽
管这个时代的文化业纷纷进入市场化的大格局,但是文学跟其他文化业又存在差异。就在
文学是否应该市场化的问题上,各方的观点也不是一致的。最近几年对于文学的商业运作
的批评,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所以文学到底是不是一个“产业”,这都还在质疑之
列。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文学的新陈代谢在这个日益现代化的社会里,不可能通过象从
前那样自然的程序来完成。由于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生存方式存在众多的选择,如果文学
不能拥有自身的造血功能,文学将失去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的市场。文学在这个世界上“鸡
肋”的地位将不断延续,直至我们对这种状况感到不可忍受为止。

    其实我们可以感觉,最近十多年来从事写作的人虽然也在增多,但是真正投入文学的
人却在不断减少之中。文学连“产业”也不是的地位让众多的具有潜质的年青人离开文学
的道路,仍然坚持的数量,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对于一个理想的文学队伍的状况的期待的
。人才的贫血限制了最近十年文学发展的活力。

    曾经有一些文学界的人士提到创作的问题。他们认为创作应该是一种私人的事情,所
以创作属于那些能够安于创作事业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那些被迫离开文学的人
天生就不是创作者。他们不能安于创作到底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呢?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一些有限的文学可以进行造血的地方。文学创作属于法律保护的劳
动行为,因此虽然文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如今还受到质疑,但是文学的生产却还是有自己
的空间。文学产品跟其他产品一样,不能因为生产出来了就自动给生产者带来文学之外的
利益。文学产品必须通过一些与社会经济流通的渠道为生产者带来经济利益。目前这样的
渠道基本有三种:圈内承认并推荐向市场、投稿或者出书赚取稿费、到网上打拼并换来收
入。前两种方式是传统的,后一种方式总的来说成功率不高,但是目前只是刚刚开始,未
来也许会逐渐成为一种有竞争力的渠道。就目前的情形来说,文学产品流向市场的主要渠
道还是前两种。

    走圈内路线一直是文学产品流通的最重要方式。圈内的肯定也就意味着生产者可以因
此而带来收益。就是通过投稿和出书的方式,很多时候也必须依靠圈内方能成功。而这两
种方式一贯就是紧密关联的。这里的圈内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实际上圈内还要复杂得多。
圈内实际是由众多的小圈子构成的,此处的小圈子虽然不能排除人为的拉圈因素,但是主
要还是指那些客观形成的小圈子。有文学的地方就有小圈子,这原本就是不可避免的。也
正因为有众多的小圈子存在,也才给文学青年进入圈子降低了难度。他们不必得到整齐划
一的承认,只需要得到某些小圈子的认同,也就可以堂而皇之得到利益。而且小圈子越
多,他们的进入也就越容易。在这一点上面,最近十多年的发展是良性的。因为圈子的多
样化趋势一直保持下来且仍在继续发展。但是小圈子多了又存在新的问题。采用圈内路线
的人最终还是要通过作品的推出来实现利益。圈子尽管多了,发表作品的地方还是那么
多,僧多粥少,很多时候造成整个小圈子都没有饭吃。所以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作品的承载
体也就是传播媒介和出版社上面。

    回到传播媒介和出版社的问题上,就可以发现,过去的十多年,传播业的发展基本走
着一条跟文学不太相关的道路,而出版社的发展策略也是对文学青年极为不利的。传播业
的发展与文学的渐渐背离,这不能够怪传播媒介。因为传播业要尊重市场规律,如果传播
业的受众对文学不是很有热情,根据经营的原则,传播业就不能为了文学而牺牲产业。但
是传播业也不是一味拒绝文学,因为受众对文学并非完全没有热情,但是受众对文学是有
选择的。文化接受的快餐化决定了受众接受文学是有限的。因为快餐化的文学毕竟只是文
学的一小部分,而文学的众多精华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则基本跟快餐化是不相容的。以
深圳的报业为例,八十年代的第三代诗歌正是在这里进行了一次总展览。但是这种文学上
的盛会今天基本上不可能在深圳发生了。一位深圳副刊编辑就说过,现在的文学副刊大多
只愿意接受那些现代生活气息浓烈的文章。另外一个副刊编辑从前主编深圳某区日报的副
刊,一开始她的副刊还有大量的文学类文章,后来比例不断缩小,到1999年,所谓的“纯
文学”,基本从这个日报的副刊上面消失了。同样,出版社的策略也不能加以诟病,因为
他们同样要接受市场规律的考验。文学青年的作品一般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不被受众接受
的。文学青年中间广泛存在的“先锋”意识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距离拉开。最要命的是,
这种对“先锋”的追逐在当时不但是一种必然,同时也是必要的。今天的文学青年不一定
言必称先锋,但是他们对于文学事业的热爱和主人翁意识注定他们要提出一些新的不合时
宜的观念,写出一些新的不合时宜的作品。所以文学青年注定要在传统的传播大门之外踽
踽而行。现在的情况是,文学青年都希望自己天生有足够的财力来维持文学。投入文学事
业在最后得出的结论将是“文学是一个奢侈的事业”。而文学天生就是真正奢侈的人干不
来的。

    所以文学产业的现状是让人悲观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只有当真正的文学产业能
够在这个世界上兴起,文学的自我造血功能充分发达的情况下才具有可能性。在目前的情
况下,这个目标非常遥远。但是除了文学青年自己,谁也没有义务来帮助文学青年达成这
个理想。因此,文学的产业化问题是青年人自己的课题。

--
        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很多羊。有一天他的羊圈破了,可是他没有修补,当
    天晚上狼把他的羊叼走了。于是他修补了羊圈。第二天狼又来了。看到羊圈已经
    补上,只好走了。
        从前有只羊,因为主人的不小心,所以它被走丢了。它拼命找路,打算找到
    回家的路。可是到了三岔路口,它却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你能告诉它它该走哪条
    路吗?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10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