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hezx (幸福。遥远。抽象。幻觉。),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通灵者,今安在?纪念兰波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Dec 15 11:45:17 2005) , 站内信件

通灵者,今安在?纪念兰波

W.Y.PEI/文

   很少有这样的诗人,时过境迁,只要他的诗歌与灵魂再现,总令人耳目一新;他像一个
温柔的孩子,只要喃喃低语,总发出梦幻般的语音,而这种声音不仅发人深省,又在不经意
间,将人们带入一个又一个深美的梦境——这就是法国诗人,通灵者阿尔蒂尔·兰波 (Arth
ur Rimbaud 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而越是这样的诗人,这样的通灵者,越容
易被淹没在“大师”与“天才”的赞誉中,这些赞誉与其说是光环,不如说是圈套,套住了
世代的孩子,转世的兰波——因为当他们说出谁是“大师”或“天才”的时候,这个人已和
常人相隔万里;而它的潜台词则是:除了兰波,还会有第二个“通灵者”吗?不会有了,而
兰波这个天才也已经死了。可如果这些人与兰波生活在同时代,他们又会怎样对待他呢?有
这样一些细节一直为世人所忽略,而骄傲的巴黎人就更不愿意提起了:1870年8月29日,当1
6岁的兰波带着美梦离开家乡,那个沉闷的小城夏尔维勒(Charleville),第一次来到巴黎
的时候,——“刚下火车就被抓住,因为没有一分钱,还欠了13法郎的火车票钱,我被带到
了警察局”(兰波书信,1870年9月5日) ,幸亏他的老师乔治·伊桑巴尔收到他从监狱里
寄出的求助信,才将这个可怜的孩子保释;而现如今,在巴黎,从塞纳河畔的书摊,到大大
小小的精品书屋,纷纷将兰波诗集和兰波肖像、手迹放在最显著的位置,谁愿提起那不愉快
的当初?然而这一切,后世的人们不应该忘记;除了阅读兰波从监狱里发出的求救信,最好
再了解一下兰波在放弃文学之后的经历和他当时的心情:“糟糕的食物、肮脏的住所、单薄
的衣衫,种种忧郁、烦愁”(兰波书信,1891年2月20日) 。可想而知,这一切不仅来自于
病痛及长年在沙漠中的旅行、漂泊,更缘于心中的悲苦、孤寂。我想,了解并重新认识这一
切,是我们今天重读兰波诗歌的前提。否则,一个“天才”再加一个“大师”,死去的兰波
将再次死去,孤寂的兰波将更加孤寂。

    我们今天纪念兰波,有必要忏悔、反省,想想兰波如果活在今天,会比当初更幸运么?
我们今天纪念兰波,就是要将这位曾经忍受了种种孤独和苦难的孩子,迎回人类温暖的家庭
——如果说今天的人类还有些温暖,那么这些暖意也只来自于尊重灵魂的心灵。而一个受苦
的孩子,为什么会在他所处的时代创造出奇迹?我想,也许正因为他在苦难的岁月里始终保
持着一颗敏锐的童心。孩童的心灵也许正是成为一个通灵者的前提,正好像“质本洁来还洁
去”的花魂、鸟魂,才真正配得上“通灵宝玉”。

    听听兰波对“通灵者”(voyant)的描述:“必须使各种感觉经历长期的、广泛的、有
意识的错轨,各种形式的情爱、痛苦和疯狂,诗人才能成为一个通灵者;他寻找自我,并为
保存自己的精华而饮尽毒药。在难以形容的折磨中,他需要坚定的信仰与超人的力量;他与
众不同,将成为伟大的病夫、伟大的罪犯,伟大的诅咒者——至高无上的智者!——因为他
达到了未知!他培育了比别人更加丰富的灵魂!他达到未知;当他陷入迷狂,最终失去视觉
时,却看见了视觉本身!”(兰波书信1871年5月15日)

    重读兰波的诗歌、书信并回顾他的生平,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通灵的孩子如今会给我们
怎样的启示:

    (一),“起初的爱心”;将伤痛化为美

    兰波诗歌的开篇,就献上了一份《孤儿的新年礼物》,诗中写道:

    卧室布满阴影,人们隐约听见
    两个孩子温柔伤心的低语。
    他们正歪着脑袋,昏沉沉地梦想,
    长长的白窗帘随风颤抖、飘扬……
    ——窗外受冻的鸟儿正互相贴近……

    这首诗是写两个伤心的孩子,在新年到来之际,躲在大窗帘后面互相取暖,因为他们的
母亲刚刚去世;在这个“没有羽毛,没有温暖的巢穴”里,这两个孩子又经历了一场场美梦
,梦见“金光闪闪的糖果,亮晶晶的首饰”,旋转的舞步,母亲的亲吻……

    像这样凄美的场景在兰波的诗歌中一幕又一幕地出现,惊心动魄。比如在诗歌《奥菲利
娅》中:

    黑暗沉寂的波浪上安睡着晚星,
    洁白的奥菲利娅像一朵盛大的百合随风飘动……

    千年就这样过去,自从忧伤的奥菲利娅,
    这白色幽灵在黑色长河上漂移……

    在这样的场景中,诗人拨动了心弦,触及到人类心灵深处、梦想深处最深切的诗意与苦
楚,而这些“纯客观”的描述同时蕴含着至深的爱与同情,因而使得这样的场景、这样的诗
句刻骨铭心——

    再看《惊呆的孩子》:一群饥寒交迫的穷孩子在雪雾之中,撅着屁股扒在窗前,看那面
包师油腔滑调地哼着歌谣,从炉膛里取出热烘烘的面包……

    还有《乌鸦》、《星星在呻吟》中所描绘的战争之后的场面:乌鸦成群地飞过,无辜的
牺牲者静卧荒野。尤其是在《深谷睡者》中,诗人动情地描述了这样一位年轻的士兵,像一
个病弱的孩子,脸色苍白,仰面朝天,躺在深谷的花丛中,“阳光在他的绿床上洒下泪雨”
,但是——

    花香已不再使他的鼻翼颤动,
    他安睡在阳光里,一只手搁在前胸,
    在他胸腔右侧,有两个红色的弹孔。

    时光流逝,生命消失,留在人类记忆深处的,并非轰轰烈烈的战争场面,而是硝烟刚刚
散去之后的情景。尽管这一切只是瞬间的画面,但却包含了历史,包含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而一代又一代,人类至今重演着以往的悲剧,也正因为如此,通灵者的诗歌愈读愈美,诗中
我们仿佛与逝去的灵魂面面相觑。

    我常想,为什么二十世纪诸多现代派的诗歌及绘画作品,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雨之后
纷纷凋零;就连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今天看起来也已失去了当年的神奇与魅力;为什么兰
波的诗歌却越读越美好、清新?道理并不复杂:化腐朽为神奇,不如将伤痛化为美;而做到
这一点,一个人必须保存“起初的爱心”。

    有爱才有灵;而单凭技巧的种种艺术,都将随时光的流逝凋零、枯萎。正如《新约&#82
26;启示录》(第2章4节)说:“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而
兰波兰波,一读他的诗,爱与美一同苏醒。

--
想飞的时候,
却坠落在那片迷雾里。
于是,
转头看,看那些繁华盛世,是否那么华丽。
原来,
所有,都不过如此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 [FROM: 219.134.75.19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