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harpsword (浪客剑心之再出江湖),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品读西方艺术史(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Oct 29 22:47:41 2006), 站内

品读西方艺术史
  文/台风100级(海边晓屋、海边小屋)


    关于西方艺术史,尽管不少老师多次强调它对于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夯实美学基础的
重要性,遗憾的是大学课堂并未讲授,我只能自己到文艺书厅翻阅那些精美的画册,感叹于
《泉》那样优美的裸体绘画,还有出土的断臂维纳斯、恢宏的罗马斗兽场、巍峨的哥特式教
堂,等等,都给我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因此常常神往像叶芝那样《驶向拜占廷》:“那不是
老年人的国度。青年人/在互相拥抱……我就远渡重洋而来到/拜占廷神圣的城堡……请尽快
把我采集进永恒的艺术安排……在金树枝上歌唱/一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情/给拜占廷的
贵族和夫人听。”

  一、寻找西方艺术史

    我一直没有系统读过西方艺术史,因为书架上的教材、读本大多被翻得残旧难看,
还有一股难闻的尘味,我屏住呼吸翻了几页,见理论太多、插图太少,就兴趣索然,宁愿继
续去翻看提香笔下的那些健硕裸女。作为一个刚满18周岁的成年男子,知慕少艾,却未谙女
体,此时与其说是欣赏西方艺术,不如坦白招出自己好奇的性心理。
    欧洲的天才人体画家们常常将仙女绘成专食人间烟火的欲女,如提香的《乌尔比诺
的维纳斯》,让美神成熟的裸体斜躺于榻上,两眼含着渴望、期待、挑逗、茫然和无所谓的
神情,既像思春的贵妇人,又像淫荡的妓女,仿佛在等待着情人或顾客的来临。那时我听说
过一点古希腊艺术的知识,就以为表现性与肉欲是西方绘画的主要特点,却忽视了提香在维
纳斯后面画的两个人,其中一个双膝下跪似在祈祷,代表了画家的某种宗教情怀。对此画的
理解,要将诱人的肉体和背后的祈祷联系起来才算完整。
    若干年后,我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版本,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的《西方艺术史》,
图文并茂,几乎每页都有艺术作品的插图,看起来清爽多了,唯一的缺陷是理论诠释过于简
略,许多地方看起来似懂非懂。幸好我曾零星看过一些艺术赏析的书,所以勉强能接受。
    此书由四名欧洲学者编撰,原名“The history of art”——艺术史。这种欧美中
心论的治学方式钩起了我心理的一点不快,毕竟书中只有欧美的艺术,相信译者看了也有这
种感觉,所以转译为《西方艺术史》。

  二、文艺复兴之前

    西方艺术起源于何处?文艺复兴期间有一幅名画叫《维纳斯的诞生》,刚从海洋泡
沫中诞生的维纳斯站立在一只蚌壳上,两位风神把她送到岸边,时辰女神拿着花斗篷前来迎
接,天空下着玫瑰花雨,海面微微泛起波澜。这大概就是艺术诞生的隐喻。
    神话传说、祭祀、狩猎、性爱、生育、史前洞穴……沿着时间的脚印巡礼西方艺术
,可以发现法国拉斯科洞窟的原始绘画也充满了抽象、象征的意味,令人想起印象主义和现
代的某些画风。
    尽管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等地中海沿岸地区都对西方艺术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无疑是伟大的古希腊文明。希腊人除了给我们留下动人的神话故事,
还有雅典娜、宙斯、赫拉和巴底农等立柱式的神庙,因其对石材的广泛应用而保存长久;至
于人体艺术,他们更是鼻祖。在中国人在艺术创作中羞涩地隐藏起自己的胴体时,他们很早
就提出人体的最佳比例:身高7至8倍于头长;并奉献出了《掷铁饼者》等大量完美的裸体雕
像。即使在希腊化时代,也有一只极其帅气的亚历山大大帝头像,实在想不到他就是那个曾
经纵横欧亚大陆的军事统帅,和神话中的阿喀硫斯一样战无不胜,可惜英年早逝。希腊时代
的人体艺术品,无论男女,在体型、气质方面都达到了无可企及的美境。
    罗马帝国的艺术承自希腊,但《披甲的奥古斯都皇帝》繁琐的衣甲抑制了人的生命
力,自以为是的领袖架势已显造作,美感远远逊色于希腊裸男。中世纪无论是拜占廷、罗曼
还是哥特艺术,除了建筑风格尚可欣赏之外,那些神祗和人物画看起来很气闷,这是欧洲的
阳萎期,而同期的唐朝诗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唱响了盛唐艺术的
最强音。

  三、文艺复兴之后

    直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才使西方艺术重新勃起。达芬奇、提香、波提
切利、米开朗基罗等天才重拾希腊精神,将西方艺术提升到了新的层次。《蒙娜丽莎》不必
多说。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也是世界艺术史罕有的杰作:大卫这个《圣经》里的英雄
充满自信地站立着,向人们展示了他的健美身材,左手拿石块,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
面容英俊,双目有神,英姿飒爽,身体中积蓄的强大力量似乎随时要爆发,代表了伟大的人
文主义精神。此雕像的复制品至今仍屹立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市政广场,原件则在博物馆严
加保存。可惜书中仅选了多纳太罗的《大卫》雕像,虽然也不俗,但比米氏差了一个档次。
    文艺复兴向前演变,就产生了“巴洛克”、“罗可可”等术语。前者原指形状不规
则的东方珍珠,后词义变宽,表示思想和表达方式的独特、个别、任意性,在艺术创作中表
现为对感官、喜庆、浮华和激情的突出。后者原指对岩洞、贝壳和钟乳石的模仿,后被引入
室内装饰,日益走向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世俗化。这个时期的西方艺术给我印象深刻的是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等宗教建筑和巴黎贵族的沙龙以及装饰豪华的宫殿,还有伦勃朗的自
画像。
    伦勃朗有画自己的嗜好,共画了近百幅,我看到的是他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时期
的三张自画像。青年时期他身穿华丽服装、意得志满、嘴唇充满肉感,看起来玉树临风,可
以想像他应是一位风流才子。中年时期他眉宇显出疲倦,衣着朴素,已经发福,人到中年百
事忧,看来他也难免俗。老年时期他穿着尊贵的服饰,胸前还挂着类似怀表的饰物,清澈的
眼睛透出哲学般的深思,嘴角的撇起和隐隐的微笑表示自己已经世事洞明,看清楚了就无所
谓。人生的三个阶段,在此得到了充分概括。

  四、19世纪的西方艺术

    19世纪最先出现的是新古典主义,《马拉之死》、《荷拉斯兄弟的宣誓》等作品告
诉我们艺术辞典中离不开责任、宏伟和庄严等词。油画《马拉之死》表现了马拉这个法国大
革命的重要领导人刚刚被刺的惨状:被刺的伤口和染红了浴巾的鲜血,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
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纸条。作者以触目惊心的画面来表现了古典
主义的献身精神。《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以罗马历史上的英雄荷拉斯三兄弟向老父亲作出征
前的宣誓,表现对国家的忠诚和荣誉感,而旁边妇女们的哭泣哀叹强化了他们刚毅神武的英
雄形象。
    对于浪漫主义,我们首先要记住雨果的名字,他从理论上阐述了浪漫主义,并在文
学和绘画等方面作了重要探索。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闻名于世;画作《
涡石灯塔》以拟人化的手法将灯塔塑造成了为浪漫主义狂飙大声疾呼的旗手。还有载入过中
学历史课本的《自由指引人民》(作者:德拉克罗瓦),画中自由女神敞胸露乳、高举旗帜
带领革命者向光明前进,非常激动人心。德拉克罗瓦的另一幅画作《萨达纳巴尔之死》表现
了国王在围城内准备与所有财宝、骏马和女人一起自焚殉国时的情景,火红的宫床、绸缎、
缰绳、辔饰、长幔,国王的眼光从上方倾斜而下,右下角的妇女惨遭割喉,整个画面惊心动
魄,具有巨大的艺术爆发力。这幅画就像德拉克罗瓦在日记写的那样:“色彩就是眼睛的音
乐,它们象音符一样组合着……无法达到的感觉”。
    此后的现实主义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平民的普通生活,如米莱的《捆干草者》、莱
勃尔的《教堂里的三个女人》等。库尔贝的《画室》应是代表作。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画作:
“这幅画分为两个部分,我处在中央,正在作画;右边是所有股东,也就是说朋友、艺术界
的工作者和爱好者。左边是另一个平凡生活的世界,普通百姓、悲惨的人、穷人、富人、受
剥削者、剥削者以及靠死人生活的人……一名女裸体模特儿站在我椅子后边。” 这幅画极
具象征性,画中的画家仿佛就是圣父,用他的画架分开了善恶,进行着最后的审判。
    最令我震撼的是其后出现的印象主义。摄影技术揭示了表象的多样性和直接捕捉真
实感觉的重要性。印象主义更强调画家的主观感觉和捕捉瞬间的的能力,他们确信风景是依
时刻、季节、气候不同而变化的,这种短暂、瞬间的诱惑把他们引向逐渐消逝和无穷无尽的
艺术幻想。一般认为这一画派的奠基人是马奈,他的《草地上的午餐》把全裸的女子和衣冠
楚楚的绅士画在一起,愉快地聊天、聚餐,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率真、自由的世俗生活方
式的向往,其鲜艳明亮、对比强烈的画法是对传统的突破。
    “印象派”一语由莫奈的《印象,日出》所引发,他描绘了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
多雾早晨的景象:一轮红日投射在海上,海水被染成淡紫色,天空微红,水波淼淼,摇曳的
小船朦胧模糊,人影依稀可辨,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这来临自他从
一个窗口凝望产生的瞬间印象,笔触大胆新奇,开创了一代画风。
    梵高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斯通的《梵高自传》已有具体描述。他不是正宗的
印象派,但却是真正的天才,就是普通的向日葵也被他画出了生命的真谛。欣赏那幅不朽的
画作《向日葵》,可体会到画家像熊熊火焰一样炽热的激情和旋转不停的运动感,还有单纯
强烈、粗厚有力的色彩对比,那种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充分体现了他心灵的震颤和激情。这
时的向日葵不再是静静的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喷发的生命体。他画的草鞋、工人
等也闪烁着天才的光芒,流露着悲天悯人的情怀。
    与印象派相关的大师还有高更、塞尚等。

  五、现代艺术的困境和嬗变

    20世纪是工业化集大成的时代,钢筋水泥成为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建筑在强调美
观的同时,更具实用性和世俗性。欧式高楼大厦随全球化走遍世界,五大洲处处皆是,这在
城市化的中国尤为泛滥,造成诸城的千篇一律。而我喜欢的经典之作如悉尼歌剧院和贝聿铭
为卢浮宫入口处设计的金字塔等在国内非常罕见。

    在都市森林中,在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中,在意识形态的幻变中,艺
术亟需变革。受到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等各种思潮影
响的毕加索开辟了立体主义的新天地。过去的画家都是从一个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所画的
只是立体的一面。受X光透视等现代科技启发,立体主义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事物,他们从正
面不可能看到的多个角度去观察,把几个侧面都用并列或重叠的方式表现出来。毕加索在《
阿维尼翁的姑娘们》中,把五个裸女的色调以蓝色背景来映衬,背景也作了任意分割,没有
远近的感觉,人物是由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右边两个女子的面孔酷似非洲的硬木人面具,
右下角的女子双腿分开令人联想起性和生育,画面下方还有几只水果,充满象征和暗喻,至
今仍是个未被说明的秘密。这反映了20世纪现代艺术的特点:作者只提供一个空间和可能性
,让读者参与创作,主题在作者和读者的互动中产生(甚至,根本就是无主题)。
    康丁斯基更将现代艺术引向了大抽象,使人们对事物外表的的审视转变为“内部参
与”。他的作品《带黑色的弓形,154号》中,特定的主题和视觉的判断都消逝了,只借色
彩和形状的搭配营造出一种猛烈冲突的动势和紧张,令人想起世界大战或罢工。《白线,
232号》以一种松散和气氛性的手法来处理的,色块被一种强烈的直线条图案和规则的曲边
所强调,也许想表现宇宙空间和星系的相互作用。
    随后的艺术家们越走越远,那些奇思妙想的几何造型和极度抽象的色彩组合令人越
来越费解,艺术家企图突破传统,却越来越陷入迷宫,超现实主义、行为艺术……五花八门
的术语掩饰不了审美的混乱,至少我对这阶段的艺术并不喜欢。当然也有些艺术家在回归传
统,关注现实,以简洁的象征来表达主题,但成就与前两个世纪尚有差距。
    至于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读图开始优先于读文,声光特技和电脑制作的发展使创作
变得更含混,一切尚在嬗变中,我混乱的脑袋尚未清晰,无定的寻觅中只能欣赏当下和回眸
以往。
    霜冷长河之际,缪斯也无言。

--
我非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71.251.4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