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jjwr (帅哥夏流烟),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本周“荔园星旦评”:金庸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May 14 15:04:21 2007), 站内

    试图用短短一篇文字来评价金庸,是一件吃力的事情。我不希望这篇东西象其他人的评
论那样蜻蜓点水,但结果如何,我的目的能否达到,我并无把握。

    给金庸戴一顶帽子是容易的。找出金庸的一点闪光处,挑出金庸的一点毛病,也是非常
容易的。但金庸的存在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改变,无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可能我们都
还没有去深究。今天我们看到的金庸,是一个用他的名字叱咤银屏的金庸。甚至他的大多数
作品在银屏上已经跟原作面目全非。今天的金庸越来越成为一个娱乐名字。随着纸媒时代正
在走进历史,过去那种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也正在走进历史。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加快节奏的
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必然导致我们走马观花地去品评作品和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

    没错,“细嚼慢咽”!曾经有人将金庸小说归入类似于快餐文化。一种不由自主的快速
阅读的欲望,引领着我们迅速阅读完金庸的小说。但是,第一次的迅速阅读并不意味着我们
就没有回头仔细阅读的必要。金庸小说旷日持久的连载中给我们越来越多的养分,读过一次
就放在一边,绝对是一种暴殄天物。

    回头再来看看王朔的批评。王朔的批评实际上凸现了一种对于自我的不信任。那种“一
见面就打”的“套路”实际上是王朔小说中一个解不开的结。一方面这种处理让王朔很痛苦
,另外一个方面,他知道那是真实。又因为他清楚知道这种描述对于读者的吸引力,因此他
不赞同其他人用这种方式来写作,甚至看到这种写作方式,就产生一种厌弃的情感。更加严
重的是,他的这种病态的厌弃竟然已经回溯到写作时间远远早于他的金庸。在王朔和金庸的
笔下,最后说出的话或许有所不同,但最初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努力深刻走进我们存
在的世界,尤其是那些被我们的思想送上绞刑架的真实世界。这是我们难以回避的部分,而
我们却不愿去面对。金庸一直将这种写作态度坚持到底了,而王朔则似乎产生了变异。王朔
的变异到底是什么,也许在他的作品中更加清楚。但在他最新的作品出来之前,这些似乎只
存在他小说之外的世界里。

    金庸十几年的小说写作,融进了他不同时期对于生活的理解。从早期高扬的生活态度到
后期深虑成熟达观的态度,似乎跟中国历代的才子有着相同的道路。但金庸的道路跟前人又
有所不同,因为他是经历了一个新时代的。二十世纪中国人的印记,在他的身上特别明显。
金庸属于那种上世纪前五十年学成的通才,也许有自己的专长,在其他相关的领域并不浅尝
辄止。所以学习外交的金庸在外交之路断绝后走进了新闻业,并最终写起了小说。而时代的
变化以及先前接受的教育,又让他在最初对于“革命”“反封建”之类的词语有着不可分割
的联系。尽管金庸没有象梁羽生那样成为“左派武侠小说家”,他的前两本小说却基本跟梁
羽生走得是同一个路数。《书剑恩仇录》反清的立场,《碧血剑》造反的主题,让金庸在大
时代中看起来仿佛有些随波逐流。

    但就是这两部小说,已经让金庸跟其他人大不相同。《书剑》中的和解意愿,虽然最终
失败,且是一种局部的和解,已经埋下了金庸后来在自己的小说中一再提倡的那种和解的种
子。《碧血剑》中,则对造反进行了反思。一种没有节制的造反,必然会让造反者最终走上
被自己从前厌弃的道路。而《碧血剑》依旧立足于和解。而这次的和解主题更加显眼了。金
蛇郎君和温家的和解之路虽然最终因为人性之恶而归于破灭;袁承志与崇祯的和解却在民族
大义面前成为可能。更加重要的是,袁承志与阿九的和解已经成为一种理解状态。

    早期金庸跟随大流的创作道路从《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一直持续到《射雕英雄传》
。这也就是金庸被北大才女步非烟所批评的单纯“为国为民”的武侠。但实际上在《射雕英
雄传》的时候,金庸已经发生转变,写作已经更多关注人自身。尽管那种高扬的热血仍然贯
通于《射雕》三部曲,但主角已经让位于追求爱情的黄蓉,追求个性的杨过以及追求和谐的
张无忌。这一时期金庸已经在香港这个个性都市生活了若干年,小市民深邃的生活擦亮了金
庸的眼睛,金庸已经认识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目光不再局限于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


    《射雕》前两部尽管部分脱离了“革命大义”和“为国为民”的窠臼,却依旧对于郭靖
、洪七公等人情有独衷。这说明金庸依旧必须思索那些跟随了他多年的问题。“革命大义”
和“为国为民”不是一种咒语,而是一种鲜活的存在。人不必都投入这些鲜活的事业中,但
如果这些事业没人投入,世界则不成样子了。到了第三部《倚天屠龙记》,金庸将这些思索
暂时来做了一个总的了断。这部小说在金庸所有的小说中具有特出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倚天屠龙记》就是金庸所有小说的总纲。小说的主人公张无忌虽然依旧称得上是个“
大侠”。但这个“大侠”比其他的大侠更多了思辩的色彩。张无忌更多的是一个思考者和实
践者,而不是那种豪气型的大侠。金庸试图在武侠的世界里营造出一个学者型的人物。当然
,这种营造也许是无意的。而这部作品另外一个浓郁的主题,就是命运的无常和人的生活与
努力。从张三丰到张翠山到张无忌,都经历了命运的折磨,又都抗争过命运。除了这三个主
角之外,其他人的抗争也各自有声有色。成昆、谢逊、周芷若、宋青书那种扭曲的抗争尤其
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倚天》在描写人性之恶上面,也是堪与《连城诀》相媲美的。争夺屠
龙刀由此而引起的人性恶的大展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加深刻的体现在于张无忌送杨不悔
到光明顶以及此后的经历。这是一幅广阔的人性恶的画面,以至于读者读到恶人终于塞在山
洞中永远也出不来,无不拍手称快。我想金庸在写这一段的时候,这时候也会长出一口恶气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恶的画面的铺垫,后来当赵敏走进我们的视野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到她
更加可爱。与这些恶人相比,她的那些“恶”已经是小儿科了。《倚天》读到最后,给人一
种沮丧的感觉。按照惯例,主角既然从此当世无敌,自然就应该从此叱咤风云才对。但事实
却并不如此。武功越高,举步越是艰难,幸福更是那么遥远。这部书说了这么多,只能说是
浅尝辄止。这部书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名著!

    后来的《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让金庸走得更加深远。不过我在这里
就要简略一些了。而且《天龙》和《笑傲》必须略去不说。不是没有说的,而是篇幅关系。
只是简单提一下《鹿鼎记》。这是从《倚天》发端后金庸小说实践的最高点。写完之后,金
庸的话就说完了,写作也就失去了趣味了。

    而金庸更加伟大的意义,还不仅在于写作上,更多在于他在文学生产力发展上面的意义
。作为一个成功营销了自己作品的作者,他在文学商品交换的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其他有关金庸的问题,似乎在文学之外,这里就不多说了。

--
        jjwr是个帅哥,其理由如下:假设存在jjwr不是帅哥这个命题,那么,

        由于你不能见到jjwr,
        这个命题就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

        所以,jjwr是个帅哥。


※ 修改:·jjwr 于 May 14 15:11:17 修改本文·[FROM: 222.214.164.43]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22.214.164.4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