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jfeng (风之子),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再看张爱玲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Jun 19 21:42:24 2001), 转信

    怀着悲壮的心情拜读了当代女作家王安忆的美文《寻找苏青》,为自己的浅薄不禁
脸红。名家究是名家,眼光独到,措词精确,平凡文字见深厚功底。可我还想再说
两句,是为续。
  可能是性情的缘故罢,还是喜欢张爱玲。同是一个时代的美人,苏青像是俏丽
精美的鼻烟壶,让人一见便喜欢了,虽回肠荡气缠绵悱恻却有辛辣的气味充溢其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原本是置于袖中的提神物件,久而久之便消融遗忘了,搁
在古玩店里守侯凄清的月光。
  张爱玲则是一柄秀巧雅致的紫砂壶,总沏着清冽扑鼻的香茗,古朴隽永, 耐人
寻味。任随时光流逝,岁月蹉跎,它芳香如故。你可以将它细细把玩于掌上,摩挲
着它的温情与寂寞,倾听故事和传奇,它却在历史的潮浪中摩登依旧。
  或许这算不得恰当的比喻罢,带着主观的嘲弄,有些不妥。也只能写成这样了

  还记得第一次看张爱玲的小说,是她的唯一长篇——《十八春》。被故事吸引
阅到十八年后,一不小心便被曼桢多年前未写完的那信打动,只觉心头忽的抽动了
一下:世均,现在是夜里,家里的人都睡了,静极了,只听见弟弟他们买来的蟋蟀
的鸣声。这两天天气已经冷起来了,你这次走得那样匆忙,冬天的衣服一定没带去
吧?我想你对这些事情向来马马虎虎,冷了也不会想到加衣裳的。我也不知怎么,
一天到晚就惦记这些,自己也觉得讨厌。真是讨厌的事——随便看见什么,或者听
见别人说一句什么话,完全不相干的,我脑子里会马上转几个弯,立刻就想到你…

  很难相象如此絮絮叨叨的文字,会有意想不到的魅力与效果。近乎冗长的话句
,却表达了何等深厚的情愫啊。张爱铃的文字功底由此可见一斑。据说当时有位女
读者读了此小说,感怀身世,悲从中来,找到住在上海的张爱玲悲恸痛哭, 不能自
禁, 感人以极。
  这部租来的旧小说后来被我死活按原价买下。直置现在,书铺老板犹在念叨:
“常有人来问那本书咧,可惜被你买掉了。”再后来又买了她的全集,在书的扉页
上我写下‘狂喜难禁’的字样,想想真是天真得可笑。

  胡兰成是张爱玲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人。因为政治的因素和他特别的身份,许多
人评价说他是张耀眼的生平里最糟糕的败笔。我是不能苟同的,至少是有点异议。

  张爱玲是极理性的人。关于政治要说她不懂是骗人,但说她漠不关心是可以的
罢。她为胡的才气所吸引折服,女为悦己者容嘛,为爱而迷惘,又能错到那里去?
一个普通人可以有爱错,一个名作家便错不得么?何况因此有了“因为懂得,所以
慈悲”这样佛性的句子,有了“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
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样素雅的句子,约莫也是抵得错的罢?白居易
与小蛮可以诗画风流,胡张二人便不能两情相悦吗?我不明白了。
  张爱铃早年学过画画,所以对色彩的敏感程度异于常人。她曾经在小说里描述
旗袍,原句不记得了,大约是绿色罢,因为颜色的鲜艳夺目,人站立久了,移动后
便留下一团绿色的光影,仿佛人还在原处,很是形象。那光影想必是她孤傲的心顾
影自怜的回映罢?
  动荡年代的张爱玲总是不舍离开上海,这里有着她情结纠缠的故梦。是沦陷的
上海给了她施展的机会,她肆意享受着文学创作予她带来的快意和狂喜。她常站在
自家的阳台上,默默看着沸腾的花花世界,到处是标语口号和兴奋的市民的脸庞,
还有她听了颇为费解的政治术语。她冷眼看着这一切,隔在窗外的红尘,不禁又惘
然了。
  张爱玲是才女,也是美女,在她众多的传世照片中,我最喜欢1952年她离开大
陆去香港的证件照。正面的她看不见新潮的服饰,只是头像。因为黑白的缘故,不
施脂粉素面朝天,是本色的张爱玲。发丝憔悴但不凌乱,双唇紧抿,眉眼紧凑眼神
坚定,神色里透出股刚毅来。细细的看,又有些微的哀怨在眼角弥散开来,带着稚
气的嘲讽了。当日的她是怎样的心境呢?
  大约便是那句名言罢: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5.5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