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xhx (隐修一段时间), 信区: Reading
标  题: Re: 事物是可以搞清楚的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Dec 13 16:18:33 2007), 站内

看到这个帖子,一股熟悉而遥远的感觉袭上心头,记得一年前的一个晚上,在图书馆前其
中的一个石圈上,当时有两位男子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当时旁边还有一个黄毛丫头在唧唧
喳喳,呵,现在她也想来淌一下这水。只是不知道你是不是就是那个师兄?貌似ID换了,
呵呵……针对你说的,我想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概括一下你第一点的观点,说的就是“任一个时期”“单个人”或者是“整个人
类”的认识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超越当前认识未来,所以总会有未被认识的事物。其实
在这里我想说的只是历时和共时的概念。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事物是不可被认识的,明显
是一个历时的范畴。既然如此那么人的认识也理应放在历时里面,而不应该放在共时里面
。要不这个判断就没有意义,因为拿共时的人的认识能力来认识历时的事情,无疑是不公
平的。而你好像就恰恰犯了这个错误:你说人只能认识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
之下的对象。一个时期的人当然只能是认识当时那个时期的事物,未来出现的事情当然要
等未来的人来认识。当时还没有出现的事物,人们没有得以接触的机会,又谈何认识呢?
当然这个时候,你会说,日心说从这个宇宙一开始就存在啊,那为什么一开始人认识到的
只是地心说呢?其实这个也是你第二点所说的。还是历时的问题,对于这一类从宇宙一形
成便存在,而且一直不会变的现象,我们要认识它更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在历时这个过程
中,人类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一旦发展了,它必定会对原来的认识产生怀疑,最终
推翻原来的认识,重新得到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你说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但是你把
这个局限性放在了共时的范畴。如果是放在历时的范畴,整个人类的认识有局限是正常的
,因为有局限才会有发展,如果没有局限,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也无从谈起。那么,对于
这类不变的现象,一个不断跑步的人要追上一个静止的人当然是一件可以百分百肯定的事
情。至于那些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人的认识能力这个时候就像和这些事物在赛跑,很有
可能会追上它(一旦追上,就不是逼近真理,而是认识真理了),当然也有可能永远都追
不上(这便是逼近)。因为有永远都追不上的概率,你便说永远都会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
,这是否有点独断了呢?
不过其实你也承认了事物是可被认识的,这是说我们可以实现这个过程。我们不知道人类
何时灭亡,不知道人类灭亡之后,“世界”这个概念是否还存在。只要人类还没有灭亡,
那么人的认识能力和事物的赛跑便永远都在进行,也就不能盖棺定论。

【 在 qyf (浪客剑心)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长。首先声明,我们不对词语的定义做析构主义的争论。不过,关于“认识”这一概
: 念,确实有必要说得清楚一点。马克思认为,认识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我所说的认识
: 不是马克思所说的认识,或者说,我所说的认识跟“搞清楚”是同一个概念,也就是对事
: 物的彻底的完全的正
:    我同意你这个观点“人首先是无知的,然后才能知道”(康德则认为人的知识是先
: 验的获得的,不论)。我也同意你的“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但我认为,永远存在不可
: 认识的事物,理由有下:
:     第一,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反映,客观事物要进入人脑,必须通过眼睛、触觉
: 等感观等媒介,通过书本、实践等对象接受某个事物。但人的感观具有局限性,人不能看
: 到水平线以外的东西,所以不能说地球那边有几只小鸟飞过;人也看不到未来的东西,所
: 以不能说未来外星人
:     第二,我们可以认识一个事物,而且在当前环境下这个认识也是正确的,但我们不
: 能说我们就已经认识他了,已经搞清楚了,已经掌握了这个事物的绝对真理。不用举牛顿
: 力学体系在其建立的2、300年间,一次次得到实验的确证,而最终被爱因斯坦相对论所证
: 伪的例子。我们周围
:     第三,随着人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人总是越来越趋近于真理,虽然永远不能达到
: 真理。正如跟某个人相处久了,就会越来越了解一个人,但永远不能完全了解这个人,这
: 是一个认识程度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不能完全认识一个事物。当然,我们说
: ,事物是可被认识的
: 【 在 jjwr (每夜的昙花)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觉得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认识到底是什么。或者换种说法,为什么会有“认识
: ”这个概念。如果不承认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认识”这个概念就失去了意义。
: : 如果永远没有“搞清楚”的时候,你又怎么知道没有搞清楚?你是以什么为依据认为
: 事物没有被搞清楚呢?当你做出事物不可以被“搞清楚”这个判断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做
: 出了一个假设,也就是在暗中存在已经被“搞清楚”的“绝对真理”。这个“绝对真理”
: 就是你的判断依据,
: : 人首先是无知的,然后才能知道。这或许能够作为一个研究哲学的前提。如果人已经
: 完全明白,那么研究哲学也就失去了意义。“绝对真理”在很多时候就担当了一个让哲学
: 失去意义的角色。当然,“绝对真理”本身正好证明了“人是无知的”。但每一个“绝对
: 真理”的信徒往往会
: : 所以笛卡儿在这里缺失了一个环节,也就是只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而更好的模式应
: 该是,不但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还要相信别人相信的东西。自己相信的东西如果不能从
: 他人那里得到验证,就很可能存在错漏。当然,笛卡儿在另外一个方面又具有前瞻性。那
: 就是他人相信的东西
: ...................

--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
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72.7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