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hou (上帝耶和华),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转载中文系讨论的一篇文章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Jun 30 17:05:09 2002), 转信

我想肯定是中文系主任钱超英的手笔。我很欣赏的哟,故贴之。

文学院中文系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问题引起讨论
文章类型:学院快讯 文章加入时间:2002年6月20日21:2

------------------------------------------------------------------------
--------

文学院·Liberal Arts Education

中文系在综合性大学里,无论是实行学院制的情况下还是在非学院制的情况下,都
扮演着推行“人文教育”(Liberal ArtsEducation)的重要角色。中文系向学生
提供的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文教育”。从1997年起,深大逐步实行学院制,而
文学院也作为第一批成立的学院于1999年5月组建完毕。有意思的是文学院的英文
译名Liberal Arts College正是“人文学院”的意思。循名责实,文学院所应当推
行是“人文教育”。由Liberal ArtsCollege推衍出Liberal Arts Education,这
似乎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很大距离。乘着深大文学院
成立的契机,结合我们的实践,探讨综合性大学中文系“人文教育”,这是一件很
有意义的事情。


“人文教育”的真义

“人文教育”的真义在于:主要通过对本民族语言文化传统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
、写作、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这无论是在古代中国文史并重的教育还是在
古罗马中世纪的大学,并无多大疑问。所不同的是“人文教育”的标准会因时因地
而有变化,但人文教育的根本精神和理想,可以说是中外同一。西文liberal这个
字,本义就是“自由人”的意思,为自由人而设的教育当然不可能把人培养成只会
听命与他人而毫无思考分析能力的工具。


但是……

但是,“人文教育”的理想在资讯和科技急速发展的当今却受到强大的挑战。资讯
和科技的“革命”一方面改变了社会,市场需求中技术、技能性的因素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又改变了大学,产生了配合就业市场的职业训练的强大压力。“人文教育
”的理想,纵使不被否定,也在强大的资讯和科技“革命”面前萎缩。深圳大学可
以说是最先感受到这种压力而作出迎合性调整的大学之一,中文系在此大变向中亦
不能例外。其中专业的设置多系因应就业市场的需求,而课程的设置几乎为职业训
练的目标所垄断。
学校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简单的说培养就业市场的“人材
”。社会和学校都认同这种专业技能训练的取向。中文教育背离人文教育的轨道而
转向专业技能训练轨道的背景,正是日新月异的资讯和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影响。



“人材”

深大中文系十余年的实践当然未可一语论断。但是要明白其中原因并不困难。在改
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社会可以说进入了技术时代。既然立定目标培养“人材”,就
永远得跟着市场走,永远跟着最新发展走。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今天学会的那一套
,明日就可能变成昨日黄花。昨天所讲授的课程未必应付得了明天的需要,我们的
专门技能训练,充满变数。亦步亦趋地跟着最新变化走,是进入这个轨道的唯一因
应之道。因此,老师要开出最新的课程,把刚刚学来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学生要学
习明天能应付工作的知识技能,做好就职前的演练,一切为了就业。中文系稍为资
深一点的老师,起码开设过10门课程,其中半数为非原来所学的专业课程。对老师
的强人所难和学生的匆匆忙忙,都是出于中文教育对技术时代的迎合。


回归

深大中文系走过将近15年的创业道路。其中的经验教训昭示我们:“中文教育的训
练手段上应当迎合时代,传统也要现代化。”例如,电化教育和训练,熟悉电脑操
作,能够进入“网络”世界。但是,中文教育应当回归到“人文教育”的宗旨而不
是偏离到职业技术技能训练的轨道。


两种方法

对资讯和科技发展挑战的回应也许截然不同:迎合它,亦步亦趋地跟着走,是一种
方法;以智力和文化修养为中心,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教育,也是一种方法
。后者是对多变世界的以不变应万变,它正是符合人文教育的根本精神。


社会多变,明天难以预测

资讯和科技虽然日新月异,但施教者大可不必过高估量它对中文教育的意义。本民
族文化中的语言习惯、历史传统、哲学智慧、基本价值观念,作为文化的核心,它
是相对不变的,中文教育正是通过对它们的学习、理解、思考、批评,养成学生对
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养成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果说综合性大学专门技能训练必不
可少的话,那么,着重基本知识和思考批判能力培养的人文教育更不可少。资讯和
科技是现代化社会里的重要因素,但无论多么重要,它不是生活的全部。正因为社
会多变,明天难以预测,我们更加应当推行注重学习基本知识,提高随机应变能力
的教育政策。国家教委最近提倡教育面对21世纪,要加强素质教育,这是一个正面
的信息,其实,人文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人文教育的价值所在

人文教育的萎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政策的制订者错误估量资讯的社会影响所
致。技术时代常常给人错误的信息,人文教育已经没有生存空间,必须迎头赶上才
是唯一取胜之道。其实大谬不然。在国外,人们把“人文教育”看作“弹性教育”
。它虽然不是给社会培养“人才”,但却提供了“人材”。接受训练,培养出来的
学生,虽然说不上具有哪一方面的专业技能,但却有着广泛的适应性。正如一个博
古通今的人一定能够坦然面对未来,而一个泥于某门手艺的人一定缺乏弹性、不能
适应变化一样。人们常说,科技一日千里,某门类的知识5年或者10年就完全更新
。今年学得的技能,明年就不适用了。但人们不要忘记,我们的语言习惯、文学精
神、历史与哲学智慧、基本价值观念却不会这样更新。我们正是站在它们的立场上
,用它们来面对生活,用它们来解决前所未遇的新问题。这正是人文教育的价值所
在,也正是人文教育的生存空间。无论资讯与科技多发达,人类都离不开“人文精
神”。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教育圈内,人文教育永远有它的地位。人文教育不
仅在价值上是可取的,在经济效益上也是合算的。因为社会自有它生存的空间。


平衡

今天我们之所以觉得人文教育萎缩,中文教育正在向专门技能训练转向,与其说是
因为资讯和科技的绝对影响,还不如说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未能正确领会资讯和科技
发展的真正含义,从而自绝生机。在正常发展的综合性大学里,专门技能的教育与
人文教育自然会达到一平衡的局面。当然这里说的平衡,不是以学生数量来评估的
,而是由合理的教育政策使不同的教育目标各得其所。


工作的基本思路

从上述角度看中文系的中文教育,它实在应当成为人文教育的基础之地。假如人文
教育的理想不能够在中文系实现,那么,它的前途确实是岌岌可危了。可以说,在
我们面前,摆着如何振兴人文教育的重担,面对着如何实现人文教育理想的难题。
面对同样的重担和难题,各校的情况不一样,具体的措施也会不同。但是,我们相
信,我们的目光是一致的。联系深大中文系近15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要达到我们
人文教育理想的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理顺课程体系、
充实教学内容,应当是我们近期工作的基本思路。


并不是成熟的见解

深大中文系的课程体系,经过逐步调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距离我们的理
想目标,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按照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三大门类划
分。现在公共必修课的学分占到学分比例的35%,而选修课的学分比例的23%。前
者太高而后者太低。公共必修课所占比例太高则显得课程多而无当,选修课所占学
分比例太低则不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某一专业领域的进展而养成自己的思考批判能
力。三大门类的课程以什么比例为合适,到目前为止,似未有统一的标准。根据目
前的实际情况,公共必修课占25%,专业必修课占40%,选修课35%,似乎可以作
为一个参考的标准加以实施,但这仍然有得于具体实施结果的检验。对课程体系的
这种划分,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并不是成熟的见解。


课程设置问题

在课程体系问题上,除了比例基准问题之外,还有一个课程设置问题。相比而言,
专业课程比较固定,而公共必修课与选修课变化比较频繁。例如公共必修课中的电
脑课,原来仅占4个学分,现在调整到6个学分。但仍然存在不断改进才能名副其实
的问题。对文科学生讲授电脑工作原理和基础知识,可能意义不大,让学生学会简
单编程也可能没有实用的价值。电脑软件改进极快,看来这门课的重点,得放在让
学生尽快会实用最新软件为中心。否则课程虽然赶上潮流,但却没有意义。


我们还要做大量工作

与课程体系相联系的是充实教学内容。课程开设得当与否固然重要,但货不对版也
同样不可忽视。一门课程假如失去了它的内在价值,只有表面的名目,同样不能使
教育达到我们设想的目标。例如选修课,范围虽然不妨宽广,或者是新兴学科,或
者是跨学科,但有一个条件,必须是授课者的研究专长。如果不是授课者的研究专
长,根本上就逝去了开设选修课的初衷。如上所述,选修课的问题,一方面固然是
开得不够多,不能让学生有多点选择,但更严重的问题是所开的选修课多不是讲授
者本人的研究专长,只是为了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为了学生对新知识有新了解,
而开设特别的选修课。这样的选修课,与人文教育的目标,相差选修课的问题,一
方面固然是开得不够多,不能让学生有多点选择,但更严重的问题是所开的选修课
多不是讲授者本人的研究专长,只是为了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为了学生对新知识
有新了解,而开设特别的选修课。这样的选修课,与人文教育的目标,相差很远,
需要逐步调整过来。选修课的目的,固然是希望学生某方面专业的知识达到前沿的
水平,但同时也是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如果讲授者
不是处于这样的前沿,则根本不能达到目的。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做大量工作。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3.11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