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rcadia (桃弓苇矢学习写作), 信区: Reading
标  题: Re: 关于《活着》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May  1 08:32:59 2003), 站内信件

   很愿意多看看你们的观点。我对"先锋"了解并不深。我"年少无知"时文坛还出
现一大批探索"情欲"题材或以此为卖点的小说也蛮有作者利用詹姆斯的心理分析,
它们属于什么类型小说我也不知道。现在可能没多少人记得,而当时它们和"新儒
家"对我还是有很大吸引力。阅读"先锋"不过是偶尔见缝插针。后来到了深大,阅
读小说也一直只是每天下午踢球前的消遣,没有去思考。
    巴尔特在《写作的零度》把文学问题回归为写作。德里达也曾
说"文学"不是文本的内在物性本质,是文本与意象的相关联系(大意如此吧,
可能我记错了)。 就像你判断《活着》是余华最不"文学"的作品。我们大家都有
这个习惯:用"文学性" 去衡量一个文本。但确很为难,有点象讨论某幅画够不够
"艺术"。这个难以把握但又时常利用的尺度应该和数学公理一样来源于经验,撇开
其到达我们头脑的时空积累过程,最终可以归于先验。当然我不会认为以此就毫无
意义了,这个规则相反定义扩展了阅读的乐趣。

【 在 luluhanhan (挺住意味着一切)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个人见解想要和Arcadia争辩就只能在重申一下我个人的看
: 法了。我们三个人都提到了关于《活着》中故事真实性的问题,这里不存在小说虚
: 构与否,只是有虚构的夸张和不可信程度之分。余华显然是把《活着》定位为悲剧
: 小说,偏偏阅读过程中,我只是对故事中太过巧合的死人事故表示难以置信以外,
: 就感觉不到其他悲伤的气氛。其实我们生活中悲剧到处都是,但为什么我们很多时
: 候感觉不到?或者一般的作家写出来我们也感觉不到,除了技术层面的差异之外,
: 我们没有鲁迅等危殆作家那样对苦难的敏感的心灵和博大而深厚的悲悯情怀是很重
: 要的原因。其实祥林嫂和闰土的存在也跟富贵的存在差不多,造成差异和高下之分
: 的就是这种作者悲悯的强弱和批判的有无。
: 而且不附加判断和情感的呈现可能更为真实(前面我提到过有关于真实的种种分类;
: 还有牵涉到作者的情感零度和作品的人物情感零度是否更有利于纯粹真实和本真呈
: 现的问题,另外还有余华受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接受西方美学的影响),我认为象
: 他的短篇那样作品人物除了残酷一面毫无情感流露,如《现实一种》,可能会有读
: 者认为表现得更纯粹,却因极端化失其真,因为人没有丝毫怜悯和人性和人伦情感
: 也是不真实的;其中 Arcadia“当富贵存在于小说中时,我们认识他时他已经是个
: 老人"真实场景虚构对话"不能肯定他所说的是否是真实的故事亦不能限定为"此富贵
: 即彼富贵”以及后来的面对陌生男子不必流露感情,这实在说明了一个问题,也等
: 于更加暴露了余华的零度写作,情感不介入,不批判,只是呈现的风格,甚至不象
: 孔子删削《春秋》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很有点史学上德国的兰克客观主义史学派的
: 主张,也是持这种观点,其意思是事实客观的呈现了,判断也就很清楚了,比如你
: 写日本在南京“屠杀了中国三十万人”,你无须附加“残酷的日本帝国主义”这样
: 的修饰语我们也就知道日本军人的残酷了。问题只是这样的呈现有比较虚伪的外衣。
: 至于批判问题,还牵涉到一个价值消解的问题,由于我们自己国家社会的传统
: 价值和共产主义人道主义理想的双重失落,既有价值的荒原和幻灭感导致对一切价
: 值重建的价值标准甚至价值形态本身的不信任,这里就是后现代的解构和取消价值
: 维度导致单想向度平面化的问题了。至于余华情感的零度和终止判断,既不讽刺也
: 不悲悯也不批判,很多评论曾议说未必更真实,但的确会有他的独特效果,因为零
: 度,反而使作品留下了空白给作者留下了想象和批判的空间,导致不同读者以各种
: 价值观以自己不同的经历和经验来对事实进行判断,造成不同反应和思索批评的热
: 情。其实他的零度都体现在他的早期短篇中,而在三部长篇中他有自己明显的看法
: 和态度的,导致多解。事实上在《活着》中余华就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出线,他的
: 作品的独特性就在此,这种残缺感也是余华在先锋作家中被评论最多的重要原因,
: 而我之前看到过的有关评论差异大得让人吃惊)。如果是在《在细雨中呼喊》和《许
: 三观卖血记》中,我不会要求作者悲悯和批判,其实小说除了传达一种人生命运和
: 对人生的态度之外,文字魅力细节的对人性和生活的发现也很重要,比如在《许三
: 观卖血记》中就算我不关心思索卖血问题还可以看他的幽默,比如许玉兰象儿子交
: 代偷情细节的部分。但写苦难不同,零度情感和情感不够都写不好苦难,《活着》
: 里面基本没有对人生对人性对生活的独到发现,而唯一的写苦难又失败,这种身体
: 性生命的毁灭是惨剧而不是悲剧。
: 我看到过的评论又谈及《活着》根本就缺乏了文学之为文学的东西,而且对很多作
: 者确是一本没有价值没有文学性的小说。但我个人以为余华的三本书里面写得最好的
: 是《在细雨中呼喊》,其实是《许三观卖血记》,最后才是《活着》。
: P.S:你们两个也太太太厉害了,我下一篇再谈谈先锋吧,发现还是墨水不够。。。。
: 【 在 Arcadia (桃弓苇矢学习写作)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有点后悔回你们的文章了,你们很厉害:)内容牵涉很"深广",我还没有能力涉
: : 及,多多指教了。我看《活着》差不多10年前了,它刚刊登在杂志上时的事了,只
: : 看过一遍细节不太记得。主要回一下有关真实性的看法。我是从写作方法上而不是
: : 效果上看:余华在这篇小说开头留了个"注释",文中"我"和读者一样偶然当了个倾
: : 听者(写作本身又存在一个"衰减和变异"过程),现代小说有个特点就是不象古典
: : 小说的作者是个"全知"。他只能任由富贵海阔天空诉说。这是一个很微妙的位置。
: : 说句废话"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当富贵存在于小说中时,我们认识他时他已经是个
: : 老人"真实场景虚构对话"不能肯定他所说的是否是真实的故事亦不能限定为"此富
: : 贵即彼富贵"。我能记着这篇小说也是因为当时阅读时出现反差。当老年富贵说那
: : 一大片土地原是他家的,读者亦有联想阿Q"老子先前也阔过"和《围城》中方家借
: : 战乱在意象中把祖宅扩大了几倍的可能。"不能避免虚构的人物会说谎,也可以从
: : 容与作者擦肩而过。"上次漏看了你们提到的"冰山理论"而贸然指你们忽略写作技
: : 法,颇感歉意:)。撇开经验省略方法回到这篇小说的场景,两个陌生人的交谈即
: : 使无"白发渔樵江渚上"的沧桑,在口语交流来说,普通人也不可能赋予太多情感在
: : 其上的,富贵不会对一个陌生年轻人极尽渲染自身的痛苦。而且从真实生活经验得
: : 出"平淡"的特征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时间的流逝(呼天喊地,以头抢地罢后也得
: : 过日子,几年后重忆逝者态度也会"绚烂归于平淡"。)富贵仅仅是回忆而不是真实
: : 再现,不能得出富贵当时麻木的结论,在精神学上"大喜大悲"的刺激是遗忘率最快
: : 的,有可能他不能表达和现存记忆骗了他罢(会给牛亲昵取个"富贵"名字的人怎么
: : 会麻木不仁呢?)。"赋予往昔事件的外在的和内在的重要性,不仅与真实性相联
: : 系,而且与意义相联系。"这隐约有个"两难之境":假设富贵是麻木的,的确很大
: : 程度削弱作品的悲剧性;而他不是麻木的,又仿佛会影响读者(特别是有很大部分
: : 有些文化的读者)在心目中已符号化的"中国百姓愚昧化形象"。当然我把这个伪西
: : 西佛设为撒谎者更多人会认为不应该。
: :     提到视角问题,我想起毛姆,他不是很善于描写人物心理,但他很聪明把自身设为
: : 与对象只有少少牵连的旁观者。对象所作所为基本上是"我"道听途说或与其偶遇极
: : 短时间内谈论的过去式。每次都强调"他为什么这么做?这么不合情合理!我不知
: : 道,因为我是平凡人。""我无此经历猜测如此如此罢"有时我都觉得他太罗嗦,但
: : 不得不认为这是个对读者心理暗示消解疑惑的好办法。
: :     当时中国文艺方面先锋或前卫派的确是名不副实,主要是补课和模仿(马原写作时
: : 言只识海明威不知博氏,现在又大谈二人对他创造的影响)。他们的"老师"也不是
: : 前卫人物,而是"名人堂"中少量翻译进中国的经典,文化思潮基本没超过60年代(
: : 大部分还是西方20,30年代的文化流行)但我还是觉得他们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 : 最后想说,到这个地步难说人不会麻木的。人的情感弹性太大了,可以成嗜血圣徒
: : 也可以成待宰的动物。记得有本近代俄罗斯小说:农奴当一个贵族夫人的面杀死她
: : 的女孩。面对悲痛欲绝的母亲,农奴很奇怪"我们死去了那么多孩子,从不会这样
: : ,你才死了一个。"对于国人的麻木,曾看一则抗战初期的新闻报道中"有个农民惊
: : 吓了一个日本军官的马。军官勃然大怒,要宰这个农民但忘了带刀。于是说:你在
: : 这等着,我回去拿刀。军官走了,也忘了这事。过了几小时,他重新经过那个街头
: : ,很吃惊发现一群嘻笑的中国人围成一个圈看热闹,中间那个农民还老实站在那里
: : ……"当然还有前段非典时期中国高官对媒体的"大惊小怪"的大惊小怪,上帝保佑
: : 他们还有条件反射。
: :     人性复杂,对比"同室操戈""易子相食"L麻木真的不算什么。


--
哐哐锵:
抱着波斯小鸡,想前任飞吾时
道真飞红片片肝肠断,毒誓化作春泥守候伊?
苍天可鉴,纯洁如斯

※ 修改:·Arcadia 於 May  1 08:42:30 修改本文·[FROM: 61.144.235.39]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