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oc (征服者),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晚清重臣李鸿章在人世的最后岁月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Mar 22 21:29:03 2004), 站内信件

1900年8月15日,大清国都城沦陷,政府和朝廷逃亡。1901年11月7日,这位大清重
臣西去,享年78岁。
  大清国都城沦陷这一悲惨事件发生之前,朝廷的电报再一次一封接一封地到达
南方,要求李鸿章北上与正在攻打这个国家的洋人议和。朝廷为此将李鸿章由两广
总督重新调任为大清国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职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而慈禧的最
后一纸任命是:“着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
带到毁灭的边缘,他们惟一必须启用的人就是李鸿章。”1900年7月17日,当77岁
的李鸿章在广州登船准备北上的时候,南海知县裴景福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国家
少受些损失,李鸿章感叹道:“不能预料!惟有竭力磋磨,展缓年分,尚不知做得
到否?吾尚有几年?一日和尚一日钟,钟不鸣,和尚亦死矣!”李鸿章生命的最后
一年,就是在这样悲伤的心境中开始了他与洋人噩梦般的周旋。

  9月29日,李鸿章到达天津。他去了他曾经执政达20多年的直隶总督府,在满
目疮痍的天津城中,总督府已是一片废墟。10月11日,李鸿章到达北京。外国联军
宣布除了“两个小院落仍属于清国政府管辖”之外,整个京城由各国军队分区占领
。那两个小院落一个是李鸿章居住的贤良寺,一个是参加与联军议和谈判的庆亲王
的府邸。

  11月初,联军照会李鸿章和庆亲王,提出议和谈判的六项原则:惩办祸首;禁
止军火输入中国;索取赔款;使馆驻扎卫兵;拆毁大沽炮台;天津至大沽间驻扎洋
兵,保障大沽与北京之间的交通安全自由。这六项严重侮辱大清国国家主权的“原
则”,令李鸿章说出了列强犹如“虎狼群”的话,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结束
大清国的厄运。

  逃亡至西安的慈禧在黄尘烈风中天天盼着李鸿章的“好”消息——“望电报如
饥渴”,虽然大清国于1900年夏天发生的巨祸是由慈禧一手酿成,但李鸿章必须在
联军的追究面前维护住慈禧的权力,他只有日复一日地“竭力磋磨”——“每当聚
议时,一切辩驳均由李鸿章陈词;所奏朝廷折电,概出李鸿章之手。”李鸿章病倒
了,起因是在拜会英、德公使后回贤良寺的路上受了风寒。故作拖延以“漫天要价
”的联军沉不气了,占尽“中国财力兵力”的“议和大纲”终于出笼。

  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南方的封疆大臣,力主不能在“议和大纲”上“画押”。
李鸿章对“不明敌情”却“局外论事”的张之洞十分恼火,他表示如果坚持不“画
押”,谈判即刻便会破裂,结果只能是将大清国拖入无休止的战乱——联军在京城
屯兵数万,有随时扩大战争的能力;在这种内外皆危之际,高谈阔论并不能扭转危
难。

  而因为“议和大纲”既没有将慈禧列为祸首,又没有让她交出权力,于是朝廷
给李鸿章回电:“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1901年1月15日
,李鸿章和庆亲王代表大清国在“议和大纲”上签字。国人即刻指责道:“卖国者
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李鸿章吐血了。知道自己已经时日不多,李鸿章想尽快地结束谈判,而谈判结
束的直接标志是联军撤出京城和皇室朝廷回京。可是,“议和大纲”签字后,联军
并没有撤军的迹象。各国的态度是: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必须亲眼看到惩办
祸首。

  关于惩办问题的谈判耗尽了李鸿章最后的气力,他无法接受皇亲们在菜市口被
洋人斩首,最终还是顶住了联军要求对皇亲“正法”的压力。

  接下来是赔款问题的谈判,李鸿章已经没有力气与洋人争来争去了,他不愿为
大清国的几两银子再低三下四了,他吐血已经吐到了“濒危”的程度。只是,病中
的李鸿章没忘给张之洞传话,说是电报每个字四角银元实在太贵,要他不要再发“
空论长电”,凡事可以摘要发出,以节省经费。赔款问题全部是由下级官员谈的,
结果是大清国赔款4亿5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列强们说,4亿5千万中国
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朝廷的回电是:“应准照办。”

  1901年9月7日,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
丑条约》的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块”,“
痰咳不支,饮食不进”。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李鸿章在病榻上上奏朝廷——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
,创深痛巨,薄海惊心。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
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

  难以想象就要离世的李鸿章在写下“必多一次吃亏”这几个字时会是什么心情
。他毕生致力的“外修和好,内图富强”的愿望此时说出来实在是一种前途渺茫下
的伤心无奈。

  远在逃亡地的慈禧复电李鸿章,言他“为国宣劳,忧勤致疾”,望他“早日痊
愈,荣膺懋赏”。

  但是,李鸿章没有等到“荣膺懋赏”的那一天。1901年11月7日,这位大清重
臣已处在油尽灯枯之际,他“久经患难,今当垂暮,复遭此变,忧郁成疾,已乖常
度”。站在他床头逼迫他签字的俄国公使走了之后,身边的人大哭:“还有话要对
中堂说,不能就这么走了!”李鸿章的眼睛又睁开了,身边的人对他说:“俄国人
说了,中堂走了以后,绝不与中国为难!还有,两宫不久就能抵京了!”李鸿章两
目炯炯不瞑,张着口似乎想说什么。身边的人再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
放心!”李鸿章“目乃瞑”,享年78岁。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5.177]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