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选溥仪当皇帝,让载沣当摄政王,为何不让载沣称帝

2020-09-28 08:41:54 作者: 慈禧为何选溥

我们都知道,当年慈禧太后在亲儿子同治去世后,之所以要立年幼的光绪为皇帝,而不是立一个成年的皇子,目的是想继续控制整个朝廷。

但是,当光绪去世的时候,实际上慈禧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也就是说,她就算立一个小皇帝,也不可能再继续控制朝廷了。再说了,当时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正需要一个强势的皇帝站出来,挽狂澜于即倒。再立一个小皇帝,显然是不利于大清王朝的稳定的。

慈禧不是不明白这一点,所以她在选年幼的溥仪为皇帝的时候,同时让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让载沣处理朝廷事宜。

(慈禧剧照)

虽说当慈禧去世后,朝廷是载沣在实际控制。但是,摄政王和皇帝的权力显然是不一样的。慈禧为什么不干干脆脆地让载沣当皇帝,让他发挥一个皇帝的作用,而是要让他当摄政王呢?

一、慈禧直到最后时刻还认为她会活过来。

慈禧肯定是不愿意死的。而且直到最后时刻,她也不相信她就会死,而是认为自己肯定能够活过来。毕竟对于慈禧来说,现世的享受实在是太豪华了,现世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要丢掉这些东西,实在有些舍不得。

正是因为慈禧一直认为她不会死,所以,她就要一直控制朝廷。如果立载沣为皇帝,载沣虽然很听他的话,但一个成年人,肯定是有自己想法的,绝对不会对慈禧的话言听计从。那样一来,慈禧就是自讨麻烦。

再说,在听话程度上,慈禧绝对不认为载沣是最听话的那个。当年她不满意光绪,想要废掉光绪,首先考虑的,就是载漪的儿子溥儁,只是因为慈禧让载漪和溥儁当了八国联军入侵的“替死鬼”,直到她去世前,才考虑载沣的。

(光绪剧照)

二、慈禧害怕自己的历史地位受到影响。

就算慈禧明白她是将死之人,就算慈禧认命她要死了,她也要考虑自己死后的“待遇”问题。

死后什么待遇呢?

一是历史地位。二是庙食进献。

慈禧生前是干了不少祸国殃民的事情的,她当然不愿意后人打他的翻天印。要不让人打翻天印,那就得确立继承人的身份。只有立溥仪为皇帝,让他认同治和光绪为爹,所谓的“一人祧两房”,这样,溥仪才是慈禧的孙子,慈禧也才是溥仪的祖母。

既然溥仪是慈禧的孙子,又是被慈禧扶立起来的,溥仪将来长大后,绝对不会对慈禧说长道短。在庙食香火上,也会对慈禧考虑得很周到。

如果立载沣为帝,载沣只是个侄儿,就算慈禧强迫载沣入继给自己当儿子,肯定也不合适,载沣肯定首先要考虑自己的亲生父母。就如同嘉靖皇帝上台以后,一定要认自己的父亲为皇考一样。

还有,当年武则天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考虑了半天,最终还是选自己的儿子为皇帝,而不是自己的侄儿为皇帝,也是为了确立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庙食进献问题的。

慈禧在选皇位继承人的时候,肯定也是考虑过这些的。

(载沣剧照)

三、慈禧需要寻求权力平衡避免载沣独大。

在慈禧眼里,溥仪可以成为她的孙子,但是载沣始终是外人。

作为外人,自然不能让他的权力太大。所以,慈禧不让载沣当皇帝,只是让他当摄政王,目的就是不让他的权力太大。

当时,慈禧限制载沣权力的办法,一是隆裕。二是清朝皇室的那些王爷们。尤其是隆裕,她作为慈禧的内侄女,是最听慈禧话的,绝对不会反对慈禧的政策。让她和载沣共同摄政,慈禧是最放心的。

虽说慈禧死后,隆裕在政治生活中,实际上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只能一心一意地当一个娘,抚养溥仪。但是,当初慈禧并不这么想,她觉得隆裕是能够起到作用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慈禧所考虑的一切问题,都是为了她自己。至于大清王朝的未来,显然并不在她的考虑之列。

(参考资料:《清史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