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国之君,成就霸业,却遭母亲厌恶、弟弟反叛

2020-09-28 14:04:45 作者: 他是一国之君

读史可明智,亦可看尽人间善恶美丑。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叫郑寤生,他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也是郑国史上最有作为的国君。他与同时代的齐国齐僖公、楚国楚武王被后世称为“春秋三小霸”。

春秋形势图

郑寤生十四岁继位,在位长达四十三年,他在位期间还担任周天子的卿士,把持朝政,故此与周天子矛盾日益激化。周天子不满,兴兵讨伐郑国,结果天子之师大败,这直接导致天子权威一落千丈,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序幕。

就是这样一位权势人物,却遭到母亲和弟弟的背叛。

寤生的母亲是申国国君之女,史称“武姜”。申国与郑国联姻,将女儿嫁给郑武公。公元前757年,武姜即将生产,可能是第一次生育,生产的过程给武姜带来极大的痛苦,最终孩子顺利降生,却给武姜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

寤生母亲武姜

她主观的认为自己所受的痛苦是这个孩子造成的,并将所有的怨恨附加在了孩子身上,并为他取名“寤生”。“寤生”意为“难产”,将自己的孩子如此命名,可见武姜对这个孩子有多厌恶。

几年后,武姜又生下一子,这次生产很顺利,并未像第一次那般痛苦。这个孩子被取名为“段”,武姜对此子则是百般宠爱。

同样是自己的骨肉,武姜却有不同的感情,这对兄弟二人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根据当时的规定,嫡长子是君位的继承人,寤生自小便被立为太子。可是,武姜像是后娘对待继子般,在丈夫面前不断诋毁寤生,鼓动郑武公废掉寤生,改立段为太子。

幸运的是,郑武公并不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知子莫若父,知妻莫若夫”,对于寤生的品质和武姜的用心他心知肚明,故此一再拒绝武姜无理要求。

郑武公一家人

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重,太子寤生年仅十四岁,虽已到了成年的年纪,但毕竟年轻,加之武姜一直想立幼子段为国君,这让郑武公放心不下身后之事。为了让寤生坐稳君位,郑武公命公子吕和祭仲辅佐寤生坐稳君位。

郑武公死后,寤生继位,史称“郑庄公”。武姜见君位无望,便退而求其次,去向寤生哭诉道:“如今你做了国君,拥有了权势、地位,可你那可怜的弟弟却什么也没有,你是哥哥不能这样对你的弟弟啊。”寤生知道母亲的来意,便道:“母亲有何建议,儿子听命便是。”武姜见寤生这般说,便狮子大开口道:“我也不要求别的,你只要将制邑封给弟弟,让他有个落脚之地也便安心了。”

制邑,又名虎牢关,自古以来便是战略要地。十多年前,郑武公灭虢国,制邑纳入郑国,是郑国边防重镇。

虎牢关

寤生倒吸凉气,但仍平静道:“制邑,虢国国君曾战死在哪里,是个不祥之地,母亲还是换个地方吧。”武姜见他拒绝,面带不悦。寤生立刻道:“除了制邑,母亲可任选城邑,儿子定当遵命。”武姜转念一想,开口道:“那就京邑,这总可以了吧?”

京邑曾是郑国的临时都城,城墙宽大,建制可与郑国都城媲美。寤生想拒绝,但话已说出,便只好答应。消息穿出,祭仲出面制止,但寤生并未听从。不久后,段赴京邑,成为郑国最大的封君,在武姜的庇护和寤生的纵容下迅速壮大,人称“京城大叔”。

郑庄公雕像

其实,武姜并不满足于幼子段做一个封君,她对寤生的厌恶未有稍减。只是段年幼,寤生又有公子吕和祭仲辅佐,此时并不是辅佐段上位的最佳时机。她为大叔段选择了最好的封邑,为的就是以图他日。

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京城大叔的名号以无人不知,大叔段已不再是个懵懂的孩子,在武姜的教唆下开始窥伺君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