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兽的咆哮:中世纪超重型攻城炮的往事,东罗马帝国的绝命克星

2020-09-11 16:14:41 作者: 巨兽的咆哮:

公元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近20万大军终于攻破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以身殉国,罗马帝国就此灭亡,中世纪时代宣告结束,文艺复兴开启了。

在这场世纪大战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无疑是奥斯曼帝国铸造的各式攻城火炮,其中以名为“巨兽”的超重型攻城炮最为抢眼。

狄奥多西城墙

火炮出现以前,君士坦丁堡的狄奥多西城墙堪称欧洲最坚固地城墙,全长达5.5公里,它被设计成双层结构,内侧城墙高而外侧城墙低,城墙厚5米,高12米,拥有96座塔楼,任何投石机都无法将其击垮,当攻城士兵攻克外墙时,内墙的守军又可以从高处射杀他们,所以许多霸主都在君士坦丁堡城下折翼。

阿瓦尔汗国,阿拉伯帝国,保加利亚帝国,基辅罗斯都曾聚集十余万军队围攻狄奥多西城墙,但都以失败告终。唯有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叛徒从海墙处策应威尼斯战舰,十字军才得以入城。

在穆罕默德二世前,奥斯曼帝国数代苏丹均渴望攻占君士坦丁堡,其中以“雷霆”巴耶塞特一世最为执着,围城长达8年时间。然而,无论他们的战斗意志多么强烈,坚固地狄奥多西城市依然是东罗马帝国最安全地乌龟壳。

火炮技术流入奥斯曼帝国

15世纪初,欧洲的火药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发现将原料混合成糊状,然后将其烘干做成饼形,不仅不容易潮湿、携带便利,还能根据实际需要的用量任意割下少许颗粒,这种“颗粒状”的火药与空气的接触面比老式火药多很多,因此它燃烧的很快,而且威力还提高了近30%,这便促使了威力更大的火炮诞生。

火炮技术传入奥斯曼帝国大概是在15世纪前后,当时这种火药技术在西欧发展的很快,德、法、意等地均出现了大量的火药制造厂,而火炮作坊自然也相伴出现。

虽然当时的教皇严令各国不得将火炮卖给奥斯曼人,但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共和国并不想放弃如此可观的军火贸易,大量的火炮被悄悄卖到奥斯曼帝国,而掌握火炮技术的工匠为了改善生活,也纷纷前往奥斯曼帝国效命。奥斯曼帝国对火炮技术并不排斥,相反还派自己的工匠学习制造工艺和技术,奥斯曼人因而拥有了自己的火炮工厂。

和其它国家比起来,幅员辽阔的奥斯曼帝国拥有大规模生产火炮的能力。亚洲的安纳托利亚拥有丰富的石料,可以用于生产炮弹,而在色雷斯,保加利亚和亚美尼亚地区,盛产的硝石、硫磺是火药的重要原料,同时奥斯曼人不拒绝与基督徒通商,海外贸易可以获取大量的锡和黄铜,而且奥斯曼高度的中央集权,使得所有物资都可以通过地方邮政网络运送到指定的地方。

到穆罕默德二世的父亲穆拉德二世时,奥斯曼帝国已经将炮兵部队组建了起来,并且生产出了一种威力巨大的长管加农炮,这种火炮的口径相对较小,但加长后的炮管同时提高了射程和威力。当然,对坚固的狄奥多西城墙来说,长管加农炮的威力依然不足以击垮城墙,但对于中世纪的其它城墙来说,这种火炮的杀伤是致命的。奥斯曼火炮初试锋芒

1446年12月初,穆拉德二世决定惩罚擅自北伐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当时的君士坦丁还未登基为皇帝,他暂时担任摩里亚专制国的大公,为了能收复希腊失地,他组织军队北伐,攻克了雅典和底比斯,附庸于奥斯曼的拉丁公爵纷纷投降,这对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霸权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

穆拉德二世结束了十字军对自己的威胁后,立即率领10余万大军南下希腊,自知兵力不足的君士坦丁立即撤退到科林斯地峡的长墙处坚守。这座长墙是他的父皇曼努埃尔二世修建的,总长为10公里,犹如一道长城将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希腊地区隔开,任何军队想要进入摩里亚专制国就必须越过长墙。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