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为啥不怕被内阁所架空,这背后隐藏着怎么样的权谋之术

2020-09-11 19:32:02 作者: 明世宗为啥不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当中,宰相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有的宰相甚至可以直接干预皇帝的废立,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变成谋朝篡位的权臣。

所以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废除了宰相,而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又设立的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最后内阁的权势也日益加重,内阁首辅最后与以往的宰相没有多大差别,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名。

特别是在明世宗嘉靖年间,内阁的权力大大提高,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也往往由内阁处理,那么明世宗为何会大幅度的提升内阁权力?不怕被内阁所架空,这背后隐藏着怎么样的权谋之术。

一:权力真空,内阁的由来

1:朱元璋废除丞相,明成祖建立内阁

朱元璋在夺取天下,建立明朝之后,深感与前朝宰相多和皇权对抗,特别是发生了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除了延续了千年之久的宰相制度。

据《明史》当中记载称:"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

这样一来虽然增强了皇权,但是每天皇帝处理的事物也极其之多,为了朱元璋的继任者明成祖朱棣,为了减轻皇帝的负担,特意设立一个带有顾问性质的机构——内阁,协助皇帝处理国事,内阁制度登上历史舞台。

2:位卑言轻的明朝内阁

在内阁诞生的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内阁的地位和处境相当尴尬,内阁在很多事情就像一个临时的机构,在皇帝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召见内阁大臣。

据《明会典》当中记载当时内阁的尴尬处境称:""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由此可见内阁更像是是皇帝的私人秘书,而且当时内阁大臣的品级也不高,完全没有后期般权倾天下的态势,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在明世宗时期,内阁制度得到了完善,内阁大臣的权力也得到了加强,成为了凌驾于六部之上的机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明世宗是如何加强内阁权力的。

二:内阁制度的完善,明世宗放权内阁

1:明世宗时期的内阁掌握了一定的决策权

从上面的叙述可知,在内阁设立之初是没有决策权的,仅仅是充当皇帝的私人顾问,但是到了明朝中期这一现象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内阁拥有了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时称之为"票拟权"。

据《明史》当中记载明孝宗时期的内阁称:"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呼为先生而不名",到了明世宗时期不仅仅没有削弱内阁的这个权力,还加强了内阁的票拟权力,使得明朝内阁的底气日益充足。

2:可以选举九卿大臣,推举朝臣

明世宗时期除了进一步加强当时内阁的决策权力之外,还使得当时的内阁大臣拥有了推举九卿官员的权力。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当中君王最忌讳的事情之一就是官员结党营私,而相互推举官员就是造成结党营私的原因之一,在内阁成立之初,内阁大臣的权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然而到了嘉靖时期,内阁大臣居然拥有了推举九卿大臣的权力,这在明朝是不可思议的存在。

据《明实录》当中记载称:""臣惟皇上欲宣德化,必自近始。......今内阁择其人焉,责之以择九卿......"由此可见,内阁的在一定程度是拥有了人事权力。

3:提升内阁大臣的朝廷地位

最后明世宗还对内阁大臣的地位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之时,内阁大臣的地位普遍不高,因为更多时候只是充当皇帝顾问的角色。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