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军事著作——《司马法》

2020-09-11 21:42:15 作者: 最古老的军事

说到千古第一军事著作,相信许多人会脱口而出:《孙子兵法》!孙子作为中国军事理论家的第一人,孙子在军事理论研究上的地位,堪比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其著作《孙子兵法》也成了历代军事家拜读的第一选择。但其实在《孙子兵法》之前中国便诞生了最古老的军事著作——《司马法》。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部仅剩残卷的《司马法》。

一、 作者考证

司马,在先秦时期是官职名称,是掌管军队的统帅,后来才成为姓氏。唐朝李靖认为《司马法》出自姜太公之手,姜尚也是周朝的大司马,故因此而得名。但这部著作并非由其一人所著,后世之人也进行了重新编撰,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春秋时齐国的司马——田穰苴,他所著的《司马穰苴兵法》,包含了原《司马法》的内容,又加入了自己对军事的理解,这成了现存《司马法》的主要内容。

司马穰苴,田氏,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大司马,其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了曾被燕、晋两国所占之地,不过由于他功高盖主,不久就被废黜郁郁而死。田穰苴死后三十多年,田氏子弟代齐称王,战国的大幕徐徐拉开。

二、 世代更迭

《司马法》据考证,诞生于公元前468年之前,早于《孙子兵法》的出世,可以说《司马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理论支撑的军事理论著作。

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司马法》的篇幅不断缩水,现在流行的通本是五篇,实际上在汉朝时,《司马法》共有一百五十五篇,到了唐朝初年,只剩下“数十篇”,遗失近一半。到了北宋时期,仅残存三卷五篇。

论知名度,《司马法》无法和《孙子兵法》相提并论,但自古以来,许多名将和有志于军事研究的知识分子对《司马法》推崇备至,比如司马迁、唐朝名将李靖、明朝大儒邱濬,都是《司马法》的狂热崇拜者。

残存的《司马法》只有五篇。

三、 军事政治理论

如果说,《孙子兵法》是一部单纯的军事理论著作,为了打仗而打仗,更多的谈论战术细节,很少涉及政治和思想。那么《司马法》更多的谈论政治之于军事的重要性。其虽然字数不多,仅有三千四百字,但涉及门类极广,甚至包含了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精髓,比较注重思想性。

从残存的《司马法》五篇中,分别是《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不清楚遗失的那些篇幅都是些什么内容,但从残本来看,《司马法》更像是一部政治军事研究,而不是单纯的作战法则。

四、思想核心

从某种角度讲,《孙子兵法》讲的是军事战术,而《司马法》讲的则是军事战略。

第一篇《仁本》开篇就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为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见方,信见信。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战也。

《司马法》对正义之战的理解就是杀少数人以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包括对他国人民的保护,但对外作战,首先要符合本国的利益。这种发动战争的方式,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呢?某世界第一大国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发动战争,这也是很多西方国家认同的“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它最早出现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

第二篇《天子之义》,主讲统军、治军、训练等问题,更多是一些教化民众的东西,有点儒家的味道:

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于先圣。士庶之义,必奉于父母,而正于君长。故虽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

古之教民:必立贵贱之伦经,使不相陵;德义不相踰;材技不相掩;勇力不相犯。故力同而意和也。

《司马法》认为,统一思想,注重道德规范,才是根本。

第三篇《定爵》,顾名思义,值得就是赏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