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或许,没有战功才是最大的战功

2020-09-09 20:58:20 作者: 一将功成万骨

“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壮猷御虏,望著幽燕。”

这是《明神宗实录》里关于戚继光的记载,以极少的字数概括了戚继光功勋卓著的一生。

戚继光东南抗倭的辉煌事迹,早已被说“滥”了。今天不说东南,我们北上,瞧瞧他是如何“望著幽燕”的。

公元1567年,明穆宗刚坐上皇位不久。

东南沿海的倭寇早已经被戚继光打得不敢冒头好多年了,而北方的强虏一直是明王朝的心头祸患。

为了巩固北方防卫,明穆宗把戚继光从东南沿海调到了蓟州一带。

不过,皇帝对这位神勇的大将并不能完全信任,因为怕戚继光总揽兵权,仅仅封了他个副将。

戚继光的好友和部下听了,都觉得委屈,什么副将!还不如不当!一身本领在手,何苦为不信任自己的人卖命。

但戚继光觉得兹事体大,还是从浙江选拔了三千名训练有素的兵勇北上。

部队到达蓟州的第一天,天正下雨,但整个戚家军的军容丝毫未受影响,在雨中傲然挺立,纹丝不动。

冒雨亮相的戚家军,就这样给当时蓟州城内懒散的守军上了一堂军纪课,打那以后,无人再敢违抗军令,偷奸耍滑。勤加操练之下,军士战斗力节节攀升。

练兵的同时,戚继光的防御工作也不曾停下。

当时在台州御敌所建的空心敌台,这里也给搞上;配备火器的神机营,也时刻操练着……

在戚继光的声威与精心布置下,北方强虏丝毫不敢进犯。

于是,仗打得很少。

这时候,就有人开始向皇帝进言了(明朝最不缺的就是言官)。

年年给他戚继光花钱修长城、养兵,但他打了多少胜仗?歼了多少敌人?你看看人家辽东那边的李成梁,一会儿一个大捷,一会儿一个胜仗,他戚继光咋就寸功未见呢?

消息传到戚继光这里,我们的戚大将军完全不恼。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也曾纵横沙场、歼敌无数的戚继光,又怎会不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

如果紧握手中的武器,就能消弭敌人的杀气,即使寸功未立、青史无名,只要百姓安乐,就算白发苍苍守边到老,又有何妨?

当然,在外守边的戚继光是没办法去朝堂上理论这些的。

幸亏,首辅张居正说了公道话,戚继光在长城十年不打仗就是功!长城防御就是为了不打仗而修的,有了这样一个严密的防御,有了一个有战斗力的军队,还打什么仗!

不战而屈人之兵。戚继光坐镇蓟州的十六年里,远没有东南抗倭时来的风光。在这里,他一次大的战功也未曾立过,因为北方之敌完全震慑于戚继光和戚家军的威名,根本不敢来战。没有战争,何来战功?而没有战功,正是最大的战功!

编辑 | 王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