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姜维敛兵聚谷政策其实非常厉害,为什么没有等来汉中决战?

2020-09-13 17:21:21 作者: 三国姜维敛兵

自汉丞相仙逝五丈原后,大将军姜伯约开始执掌蜀国军权,他改变了原来的魏延、王平时期阻敌汉中之外的北御政策,使得后来魏军灭蜀时顺利地翻过了层层山川险阻长驱直入,尽拔蜀国汉中据点,虽然汉、乐二城守将坚持抗争,直到蜀汉亡国还在继续战斗,但二城孤城坐困,对整个战局已经失去了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大将军姜伯约为什么要把阻敌汉中之外的北御政策改成关门打狗防守反击政策呢,难不成蜀国当时已经虚弱到连十个汉北据点都无力分兵拒守了吗?要知道卡住北方据点,截断魏国大军后方粮道向来是蜀兵最为拿手的战斗方式,任你多少魏国大军前来,照样吃不了兜着走。兴势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曹爽统领十万大军被阻挡在兴势据点长达六个月之久,在蜀军的不断游击之下,魏兵后勤运输根本到不了前线,牛、马、骡、驴死亡殆尽,士气不复,结果只能灰溜溜的从哪来回哪去。

或者,难不成是大将军姜伯约野心太大,立功心切,想用这敛兵聚谷、关门打狗政策一举歼灭魏国大军的所有有生力量?趁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赌一把,彻底的解决掉魏国的威胁?毕竟我们都知道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太快,大将军姜伯约又年岁渐高,国家安危系于一身,压力确实很大,而北方魏国实力恢复的速度是明显优于蜀吴的,这肯定给了蜀汉后期唯一的支柱大将军姜伯约极大的精神压力。身为武侯子弟,他是绝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蜀国亡在自己手上的。

熟读三国的朋友肯定知道三国许多经典战役都是以弱胜强,蜀魏对抗多年,彼此知根知底,想要大量歼灭对手有生力量,就必须出奇制胜。

诸葛一生唯谨慎,身为诸葛亮的唯一亲传弟子,大将军姜伯约的心里肯定更加的清楚他到底在做什么,他这一防守反击政策有多疯狂,毕竟蜀国就那么点家底,一旦失败就得亡国。

在魏延、王平时期,蜀国“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这一政策的达成必须是有足够的兵力把守汉北各个据点,蜀汉军队牢牢的把汉北最外边的险峻山脉抓在自己的手中。不过这样一来,魏军无法入川,蜀汉当然也没办法大规模的杀伤魏兵。

想要对魏军造成根本性的消灭和打击,就必须把魏军放进来,进行一场关门打狗式的防守反击大决战。如此一来,只需要第一线的汉、乐二城能够坚守住,像钉子一样钉在汉中要道上,第二阵线的剑阁雄关完全可以让魏兵绝望,到时候魏兵前不能进后不能退,粮草耗尽,只能覆灭。

可以说,如此这一政策最终成功,汉中之战绝对可以媲美赤壁大战、夷陵大战,成为三国历史上有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而且以当时的蜀国兵将来看,全都是久经战阵,防守反击战最为顺手,一旦得手,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后来,汉、乐二城的守城将士在近二十万魏军的疯狂打击下还是坚持到蜀汉亡国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大将军姜伯约一片苦心经营的防守体系在后主的无能之下全然没有得到有力的执行。后主宠幸宦官,完全不把蜀汉安危放在心上,逼的大将军姜伯约不得不避祸千里之外的沓中屯田。于是等到魏兵大举前来,汉中危急,大将军姜伯约在接连甩过魏兵数次阻挡,火速赶来救援之时,却已经为时已晚,汉中防御体系已经崩溃。最终,被邓艾钻了空子,偷袭成都成功,蜀汉就此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