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出土一诡异“酒杯”,酒怎么都喝不空,X光一照专家才恍然大悟!

2020-09-13 18:24:33 作者: 古墓出土一诡

在读到历史方面的书籍时,看到史册中记载的古人们那些巧夺天工的作品,人们总会在心里对这些神奇的作品感到不可思议。

那在古籍中就曾记载了这样一种神奇的酒杯,据说用这酒杯装酒是无论怎么喝都喝不空的。您是不是不相信还有这样的酒杯存在呢?觉得这都是小编在瞎扯?

那您还记得李白在《襄阳歌》中写到:“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咱们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李白在说“提起鸬鹚杓把酒添得满满的,高举起鹦鹉杯开怀畅饮。百年共有三万六干日,我要每天都畅饮它三百杯。”也就是说李白可以用鹦鹉杯一天可以喝掉三百杯,足可以见到这种酒杯的神奇之处。

而到了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更是留下了“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的千古佳句,从这儿我们不难看出“鹦鹉杯”在当时爱酒之人心目中可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

那如果说这样一个听起来还挺神奇的,怎么喝都喝不完的酒杯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是如何运作的?大家都知道,世上是不存在永动机的,也不可能存在永远喝不空的酒杯,毕竟酒杯容量有限,装在里面的酒喝一口少一口,怎么可能永远喝不完。但即使假设鹦鹉杯不是真的“喝不完”,按照诗仙李白的说法,也能倒出几百杯酒,就算喜欢浪漫的李白有所夸大,想必真实的数量也不会少。

那这个“鹦鹉杯”究竟长什么样呢?他的制造工艺又是怎样的呢?很可惜,这些问题在数千年的传承之中都没有人找到过答案。毕竟这只在诗词中出现的“鹦鹉杯”早已失传。

直到1965年,有人在南京象山地区发现了一座古墓,让时隔千年的“鹦鹉杯”跨越历史出现在人们面前。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无数达官显贵曾生活在这附近,而象山古墓的主人就是一位大人物。在考古发掘之下,专家们通过墓志铭辨认出了墓主人的身份,那就是东晋时期的王兴之。或许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但大家一定听说过“书圣”王羲之的大名,而王羲之正是王兴之的侄子,两人都属于当时顶尖门阀王家的成员。

这样一位豪门名士陵寝的发现让专家们欣喜若狂,在随后五年的时间里,发掘出了大量珍稀文物,而这其中一件奇怪的文物引起了专家的注意。这件文物是一个完整的海螺,外表看上去没有任何特点,和普通海螺没什么两样,但这样“普通”的海螺出现在一众珍贵的陪葬品中就显得很奇怪了。

考古专家们在经过查阅古籍对这件文物进行了仔细核对后,他们才发现这就是之前苦苦寻找的“鹦鹉杯”,也只有“鹦鹉杯”这样珍贵的“普通海螺”才有资格陪葬在王兴之的墓中。

为了探完“鹦鹉杯”喝之不尽的原因,考古学家对它进行X光检测,在经过屡次重复照射之下,这才揭开了“鹦鹉杯”神秘的面纱。

原来啊,在“鹦鹉杯”的内部,自然生成了许多的网格,其内部而网格之间又有小而密的孔进行相连,算是天然的孔隙,能够像海绵一样容纳很多酒水。当人们往外倒酒时,由于这些孔隙存在,里面的酒不会一撒而尽,而是在空气的压力作用下一点点的流出来,还有很多酒水储存在内部。

那这样一种“细水长流”的倒酒方式下,就给人们一种取之不尽、饮之不竭的错觉,看不起就很像是千杯不尽一样。

而对古代的文人来说,他们并不喜欢大碗喝酒的粗鲁姿态,而“鹦鹉杯”这样有趣的饮酒方式反而更有格调,非常雅致且美观,一下子得到了文人雅士的广泛欢迎。不过“鹦鹉杯”取材于海洋中的鹦鹉螺,生活在100米深的海底之中,产量也十分稀少,一般人很难用得起,或许这就是它失传的原因之一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