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对《红楼梦》的影响

2020-09-14 22:42:21 作者: 《西游记》对

曹雪芹是否读过《西游记》我不清楚,也没办法考证。但是《红楼梦》里的确有和《西游记》有关的情节。

《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是从山上的一块石头写起。《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和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那块无才补天的顽石息息相关。《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则是来自于花果山上一块吸收了日月精华,天地灵气的石头。而《红楼梦》还有一个书名,就是《石头记》。这个书名,耐人寻味,充满了人生的况味。

为什么两位大作家都要从石头写起,其实也不是他们头脑发热,他们也是有所借鉴的。大禹的儿子夏启在传说当中就是在母亲化为石头之后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的。夏启开创了中国奴隶社会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夏朝。这样一个开天辟地的人居然是出生于一块石头,不免让人意外。这不仅是因为古人迷信,想象力丰富,也是因为从古至今,石头在人类的生活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古代没有现如今的大城市,人类和动物一起生活在原始森林里。面对那些比自己强大许多的虎豹豺狼,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石头了。人类可以用石头把野兽砸死,可以用石头制作出各种制服野兽的工具,可以用石头建造房屋,遮风避雨,躲避野兽的伤害。人类利用石头发展了人类文明,因此,《红楼梦》和《西游记》都表达出一种石头崇拜。

《红楼梦》第一回里有一句十六字箴言,“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最后阶段,就是要放下。

孙悟空一开始之所以会闯下大祸,就是因为有太多放不下的。放不下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放不下对无边法力的追求,放不下对至高权力的幻想。在五指山下被压了五百年之后,他明白了,与其去追求那些高而不切的梦想,不如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很难想象过去那个在花果山水帘洞里号令众多猴子猴孙的齐天大圣会愿意跟随唐僧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和尚。孙悟空不仅做到了,而且鞍前马后地伴随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两次将孙悟空逐出取经团队,他虽然觉得很委屈,但是还是选择了回到唐僧身边,继续前往西天拜佛求经。

可以这样说,孙悟空是从一个心高气傲的猴王变成了追求理想和自由的信徒。如来佛让他明白,自己再厉害,也逃不过如来佛的手掌心。倒不如老老实实,完成如来佛向东土大唐传经的心愿。

贾宝玉在乎的不是大观园外的花花世界,是那个世界里的姐妹们。守护好这些天生丽质,蕙质兰心的好姐妹们就是他最重要的使命。为此,他操碎了心。但是,最终他却发现,一切都会成为镜花水月。唯有那些美好的经历可以慰藉自己的后半生。

贾宝玉在贾府里是“混世魔王”,是敢于颠覆传统秩序的人。结果,他发现,自己再怎么叛逆,也最终还是要被家族所控制,自己的理想,婚姻,未来与远方都和家族息息相关。如果说孙悟空最终会发现那个无世无争的花果山不是自己最终的归宿,贾宝玉也会发现那个美丽的大观园也并不真正属于自己。

孙悟空的口头禅是“俺老孙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始终怀念的还是过去那段与天庭抗争的岁月。他一次次地炫耀自己的这段经历,就是要告诉大家,老子当年也是一个谁都不服的孙大圣,老子当年也闹得天宫诸神毫无办法。

贾宝玉最终会成为庄严佛国里的一个弟子。但是,他也会怀念过去那一段诗酒风流,逍遥浪漫的日子。他也会想,我曾经也是贾府里一个说一不二的少年。那些繁华总会过去,但是至少我们拥有过,珍惜过,为之奋斗过,挣扎过。就算最终还是要舍弃,但是只要努力过,就不后悔了。谁在少年时候不是满脑子梦想,不是想要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呢?只有在经历了人世浮沉之后,才会清醒过来。原来,自己能够拥有的,并没有多少。

贾宝玉和孙悟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桀骜不驯,不服管教的性情。贾宝玉和贾政,犹如孙悟空和唐僧。只不过,在《西游记》里,每一次都是唐僧死性不改,要去救助那些妖怪变成的落难者。在《红楼梦》里,每次都是贾政妥协,任由贾宝玉过自己那逍遥自在的日子。贾政改变不了贾宝玉,其实唐僧又何尝能够改变孙悟空呢?孙悟空骨子里,还是当初那个不可一世的猢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