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命郭守敬修运河,三十年才修一百六十里,依然名垂青史

2020-09-14 22:44:05 作者: 忽必烈命郭守

说起历史文化名城大北京,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数不胜数,如果不是抱着走马观花的态度,而是较真儿打算细细品味北京的风貌,那估计您得专门腾出几个月的时间来,因为北京犄角旮旯里都隐藏着历史,一砖一瓦间都挤满了故事。这会儿,咱就跟您念叨个特别不起眼儿的小景点,不知您有没有听说过:

在北京什刹海西海的一个小岛上,坐落着一座始建于元代的汇通祠,说真的北京皇家寺庙多了去了,这么一个小祠堂还真是不起眼,不过比较有特色的是,汇通祠里有个郭守敬纪念馆。

提起郭守敬,那可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他不仅精通数学、物理学、天文学,还特别擅长地理和水利。据说“海拔”的概念就是郭守敬首先提出来的,为了纪念他对世界科学界的伟大贡献,人们还特意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郭守敬这么伟大的科学家,与小小的汇通祠又有何渊源,要将他的纪念馆设立在这里?原来,元代全国水利建设的总指挥部就设立在汇通祠,而指挥部的总指挥就是郭守敬,小小汇通祠竟然是伟大科学家长年战斗的地方。

提起由郭守敬主持建设的北京地区的水利设施,就不能不提起京杭大运河的最北段通惠河,这段被忽必烈极为重视,并由郭守敬亲自勘测、设计并监督施工的河道,不仅是由通州向元大都进行货运的重要通道,而且关于它的建设,在民间还流传着令人着迷的传说。

一、忽必烈给郭守敬布置任务,谁知过了三十年才开工

据说郭守敬幼年丧父,是由祖父郭荣将他抚养长大的。郭荣在天文数理方面非常有造诣,郭守敬从小便受到祖父的悉心教导,可以说郭守敬的背景,是出身于科学世家也不为过。

家庭环境的熏陶,再加上自身极高的天赋,郭守敬在十几岁时便在科技方面崭露头角。郭荣感觉自己的水平,已经教不了这个孩子了,于是就为郭守敬找了一位有本事的师傅:刘秉忠。

刘秉忠是何许人?这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么说吧,他在元世祖忽必烈面前的地位,就相当于明太祖朱元璋帐下的刘伯温,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能人,你说厉害不厉害?

郭守敬在刘秉忠手下又学习了好几年,表现非常突出,刘秉忠一看,这可是大元朝难得的人才,此子未来可期!于是把郭守敬推荐给当时的左丞相张文谦。

后来,郭守敬在老家邢台担任了疏通河道的指挥官。经过郭守敬的勘察,很快就搞清了河道淤塞的原因。在他的指挥下,不仅使河道得到整治,水患归泽,而且在疏通河道的同时,还挖出了被掩埋近三十年的石桥。

这项工程令年轻的郭守敬名声大震,在民间被广泛传颂。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元好问还就此事专门写下《邢州新石桥记》,其中那个能干的郭生便是郭守敬。

公元1262年,时年32岁的一介布衣郭守敬,在张文谦的引荐下,被忽必烈召见。皇帝召见布衣,这已然是特殊优待,然而这次召见后,对郭守敬如获至宝的忽必烈,直接任命他为提举诸路河渠使,次年又提升为副河渠使并加授银牌,掌管全国各地的河渠整修和管理工作。

在这次召见过程中,忽必烈也向郭守敬说出了困扰自己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元大都的水道。其实七百多年前的元大都不像现在的北京这样缺水,那时候古城周边的湖泊、沼泽、泉眼非常多。

那时候京杭大运河可以到达通州,南方调运过来的粮食和物资,经水路到达通州后,必须再经陆路转运,才能进入大都,费时费力,又慢又麻烦。忽必烈希望郭守敬能够利用京城周边的水源,将运河直接引入大都城内,打通河道,便捷交通。

就这样,忽必烈把贯通运河的任务交给了郭守敬,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任务直到三十年后,也就是公元1292年才开始动工。

二、郭守敬这三十年,可没有闲着

贯通运河,说起来、看起来都不难,可是真要做可不那么容易。当年北京城周边的水源倒是不少,但是要保证水量大到足以行舟,水质清澈不淤积泥沙的还真不好找。郭守敬曾经考虑过开渠引玉泉山的泉水,但玉泉山的水量有限,只能作罢。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