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贫贱 后被称为“獠牙鬼将” ,曾让西夏蛮族 谈之色变!

2020-09-16 07:36:25 作者: 他出身贫贱

导语:狄青做枢密使时,文彦博同平章事,两人的地位是平等的。文彦博劝宋仁宗免掉他的枢密使的职务,命他出典外藩。这和贬逐差不多。他还不知就里,仍向文彦博询问命他出外的原故。文彦博直着眼对他说:“无他,朝廷疑尔。”吓得他倒退几步。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北宋朝人。善骑射。为延州指使,勇而善谋,经略尹株,范仲淹待之甚厚。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

狄青因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战,以皇佑四年(1052年)上元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说到北宋,除了宋太祖时期的一些开国将领外,能打仗的高级将领真的不多。直到了南宋初期,由于和金国的打仗催生了一批名将如韩世忠、岳飞、吴介兄弟等,后来还出现孟珙等。

给我总体感觉是南宋名将似乎比北宋多,这大概跟后来王安石改革,将武人脸上刻字改为手臂刻字,进而提高了武将的地位有关。北宋能打仗高级将领缺乏,尤其是早期追随赵匡胤的开国将领退下来之后,很少能出名将,跟汉朝名将一大推形成了鲜明对比。

前面啰嗦了那么多,无非就是想说北宋武将地位低遭猜忌,进而武将缺乏,下面来转入正题。

其实,这北宋第一能打仗将领应该是狄青(1008-1057年)、狄青字汉臣,汉族,北宋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狄青出身卑微,据记载是因为替自己兄长受过(其兄长斗殴打伤人),而被发配去充军,从小兵做起开始了军旅生涯。当时正值夏州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国称西夏,宋夏多年战斗。

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夏宋争战中,在西夏游牧骑兵的猛烈进攻下,习惯了步兵作战的宋军一直处于劣势。

宋仁宗下令挑选善于骑射的禁军卫士充实边疆,狄青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挥使,来到了西北前线保安(今陕西志丹)。不久,西夏兵进攻保安。

宋军多次被西夏兵打败,士兵严重畏战,而新到的狄青却主动要求担任先锋,他骑马持枪带头冲进敌阵,东挑西杀。西夏兵士措手不及阵脚大乱,宋军趁势掩杀过去,打了一个大胜仗。

安远一战,他受伤很重,但听说西夏军队到了,就又挺身飞速赶往,士兵因此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临敌作战时,他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西夏军均望风而逃,无人敢挡,人称“面涅将军”,也有少数人称他为“鬼将”。

狄青到陈州之后,朝廷仍不放心,每半个月就遣中使,名曰抚问,实则监视。这时的狄青已被谣言中伤搞得惶惶不安,每次使者到来他都要“惊疑终日”,惟恐再生祸乱,不到半年,发病郁郁而死。

这位年仅49岁,曾驰骋沙场,浴血奋战,为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没有在兵刃飞矢之中倒下,血染疆场,马革裹尸,却死在猜忌、排斥的打击迫害之中。

狄青生前,被视为朝廷的眼中钉,必欲拔之而后快,他含冤而死,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帝发哀,赠中令,谥武襄”。

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终自食其果,在后来的民族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到宋神宗登基,希图重振国威,但又苦于朝中没有能征善战之人,这才又思念起了狄青,他亲自为文,派使者到秋青家祭奠之灵,并将狄青的画像挂在禁中,但已于事无补,只能是叹息国势日颓,发思古之幽情而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