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孙太后:助英宗成功发动夺门之变,也间接导致大明忠臣落幕

2020-09-16 19:32:25 作者: 大明孙太后:

古代君主专制的男权社会中,偶然涌现出来的伟大女性形象,显得璀璨异常。就像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吕雉,还有直接改元建国的武则天,以及北宋"有吕武之才,而无吕武之恶"的刘太后。

在明朝也有这么一位孙太后——大明孝恭皇后孙氏,她的一生虽无法与前三者相比,不过也堪称传奇。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就是以她是事迹为原型改编的。当然,电视剧并不是历史,其中有很多地方都和现实有很大出入。(一)、天生丽质,成为皇后最佳人选

自从靖难之役成功以后,朱棣摇身一变,从藩王成了皇帝。而他的儿子们,也跟着沾光,该当太子的当太子,该封王的封王。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宽厚仁义,嫡长孙朱瞻基少年才俊,这爷俩一个是皇太子,一个是皇太孙,天下早晚落到他们手中。

1. 因父搭桥,颇受成祖喜爱

"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县主簿也。诚孝皇后母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时时入禁中,言忠有贤女,遂得入宫"。孙皇后父亲担任永城主簿,而朱瞻基的姥姥也来自永城,所以她能够经常接触到年幼的孙皇后。

因为时常入宫去探望时任太子妃的女儿张氏,就经常向女儿提起,永城主薄家的小闺女天资聪颖十分可爱。朱棣听闻此事,也很是热衷。他将这个孙氏,定为了心中理想的孙媳妇儿。"方十余岁,成祖命诚孝后育之",所以朱棣让自己的儿媳妇,把孙氏接入宫中悉心教导。

在宫中,孙氏和年幼的朱瞻基长期共处,两人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也为她以后能够被朱瞻基破格提升成为正式的皇后,奠定了基础。

如果完全按照朱瞻基的意愿,应当是选择孙氏为正式的妃子。不过,这种事情不可能由他本人说了算。最后还是在司天监的建议下,"至是诏选妃,以司天奏故,竟册立胡氏,而以孙氏为之嫔"。

来自济宁的胡氏成了正式的太孙妃,而孙氏只不过是一个太孙嫔。

2. 宣宗即位,母凭子贵

都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可是只有皇后一人才是他正式的夫人。古代从上到下,严格的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皇后才是后宫之主,其他的妃嫔在其眼里不过是伺候皇帝的仆人罢了。本来朱瞻基就对胡氏为妃不满,奈何当时他只是太孙,不宜多说什么。

等到他自己当了皇帝,自然是想立谁,就立谁。更何况,他的姥姥彭城夫人也一直很看重孙氏。而孙氏也很争气,在朱瞻基继位后,领先一步生下了儿子。如此一来,明宣宗就有了废除胡皇后的理由。

他开始寻找各种借口"朕三十无子,而中宫屡身不得育,顷且病。日者言中宫禄命必无子,今贵妃有子,当立为嗣。夫母以子贵,礼也。"虽然三杨等人拿出宋仁宗的例子劝阻,但朱瞻基决心已定,无法动摇。

并未犯什么大错的胡氏,就因为没提前生出儿子而失去了国母的地位,她也成了"前皇后"。孙氏拿出一副伪善的模样,假意推辞"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由此可见,此人的心机,不是一般的重。

从那以后,孙氏凭借着自己的儿子朱祁镇,成功上位。成为了正儿八经的后宫之主。当然,后宫并不完全是她一人说了算。还有一个张太后,那也是她不得不忌惮的角色。

(二)、危难之际,不得已达成妥协

不论是吕雉还是孙皇后,她们都是"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的典型代表。就像吕雉当年如此对待戚姬,不过也是为了报当年戚姬想让自己儿子上位的仇罢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