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白与宣城(上)

2020-09-22 08:43:57 作者: 原创 李白与

原标题:李白与宣城(上)

王景福

第798期

一、引子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以诗仙著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一说以其先祖隋末谪居西域条支部都护府碎叶城,生于碎叶,5岁随父入蜀居绵州昌隆县清廉坝(今江油市青莲镇)。少时读书大匡山。据宋熙宁元年(1068)匡山大明寺碑记载,白年十五,任昌隆县小吏,因忤县令,复隐大匡山研读诗文。后随纵横家赵蕤漫游剑阁、成都、峨眉一带,访古、求学,跋山涉水,吟咏风光,写出绝妙篇章《别匡山吟》《峨眉山月歌》等,为世人称颂。

李白25岁远游,以文会友,以诗许客,在社会上享有声誉。27岁时,在安陆(今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孙女许宗璞结为伉俪,30岁于长安识玉真公主、贺知章和张旭等,遂名声凸显。天宝元年(742),李白携子女南下,在宣城辖下的南陵县短暂居住。不久,得贺知章、吴筠和玉真公主荐,被召入京任翰林院供奉,并将子女寄养在南陵。约3年遭谗,赐金还山,此后漫游南北。

天宝十二年(753),受其从弟宣城长史李昭函请,由梁园(在今商丘)、曹南(曹州)首次至宣城,宅居敬亭山下。其后两年多时间,先后4次往返宣城,多数时间在宣城度过。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参加李璘平叛军遭罪流放夜郎,获赦南归。上元二年(761)冬末,李白第6次来宣城,宝应元年(762)病死宣城。唐秘书省校书郎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云:“(白)死宣城,葬当涂青山下。”曾官任和寄居宣城十多年的诗人赵嘏《下第寄宣城幕中诸公》诗云:“黄花李白墓前路,碧浪桓彝宅后溪。”(光绪《宣城县志》卷三十二艺文诗)佐证李白死后初葬宣城。阎琦《李白家室索隐》(中华文史论丛集)亦认为:李白确实病逝在宣城的“家里,最后乃归葬于他儿孙们所在的当涂了”。

天宝十二年(753)至宝应元年(762),李白生命的最后十年时间大多居住宣城,留下的诗文计有80余首(篇),尤其是《独坐敬亭山》《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赠汪伦》等为千古绝唱。敬亭山因其诗而名扬天下,明代雷州推官高维岳《敬亭山记》认为,敬亭山之所以天下闻名,正是因为:“玄晖(谢朓)发其藻,太白(李白)扬其辉,云蒸霞蔚之色,珠蜚玉贯之文,渐振振矣。”(嘉庆《宁国府志》卷二十三《艺文志》)

宣城人民世世代代对李白深怀感念之情,曾以二仙祠、四贤堂、五贤祠、七贤祠、十贤祠等祭祀与瞻仰,并在敬亭山建有太白亭、太白楼、太白独坐楼等。

二、李白与‍宣城的情缘

仗剑出川,浪迹天下的李白,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时光,为何多次往返宣城,寓居宣城,直到终老,这是人们最为好奇、最想知道的事。我们从李白在宣城的行踪、从他在宣城留下的诗篇、从他交往的朋友圈,可以窥视到,他之所以与宣城有着深厚的情缘,是四情所至:

一为亲情。天宝十二年(753),时任宣城长史的李白从弟李昭,得知这位从兄被逐庙堂、浪迹江湖后境况不太好,出于亲友的情谊,他给李白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详尽地介绍了物华天宝的宣州,希望他能来宣城寓居:宣州自古为名邑上郡,天下之心腹,江南之奥壤。既有山川之胜,又兼海陆之丰。正因为如此,永嘉以后,很多避难的士家大族,多来这里。因而六朝文物萃于斯邑,至今余风犹存,虽闾巷之间吟咏不辍。宣城为郡治所,据山为城,枕水为邑。李昭信中还不忘提及李白非常仰慕的谢朓曾在此为官,现陵阳之巅,谢朓初建的高斋,后世几经修葺,犹可登览。登楼,城郭皆在掌中,山川尽入心目。北望敬亭,崛起于川原之中,横峙若屏嶂,联绵三十余里,尤为一郡之雄秀。此高人逸士所必仰止而快登也!李昭信中最后表述自己为官宣州政清且闲。每登高斋,时游敬亭,常想起吾兄,期待兄能继谢朓“余霞成绮”之句,赋“临风怀谢”之章,能做到这些的,除了兄长你还能有谁呢!除李昭之外,李白还有一位族叔李阳冰在宣州辖下的当涂县任县令,亲眷们可以为李白分担生活之忧。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