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成都王、河间王并未互谋,为何联合讨伐挟天子的长沙王

2020-10-05 21:43:31 作者: 八王之乱:成

李含出的是好计,如果能按计行事,无疑离理想又进了一步,但这时却出了纰漏。

李含如此机密的计策很快就被泄露,泄露的原因在史书中只字未提,可以推断的是在司马颙身边一定有皇甫重两兄弟的卧底,而且这个卧底一定是司马颙身边非常信任的人,这点连李含都没有意识到。

皇甫重得知李含要对自己动手,自然不甘示弱,有西凉军做后盾,他的底气足得很,他发出了二封信,一封给他的弟弟皇甫商,告知详情;一封给朝廷,所谓朝廷自然就是司马乂,言司马颙信任奸贼李含,将犯上作乱;同时集结军队,随时准备东进长安。

司马乂对皇甫重的报告并不看重,他还不太相信李含怂恿司马颙造反的事,当初他与司马冏一场鏖战,最后虽然获得了胜利,但也自损八百,而李含大军就在百里之外,如果司马颙要对他不利,早就命李含杀进来了,可李含却掉头西撤,这让司马乂很是感动,他知道皇甫兄弟与李含有过节,想来这次皇甫重有公报私仇的嫌疑。

从大局上见,司马乂也不愿再折腾,他明白历经战乱的国家需要发展生产,修生养息,但对司马颙又不得不防,便施了一条釜底抽薪之计,将李含从司马颙身边调离,削弱司马颙的力量,让李含去做河南尹。河南是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省,因为京城洛阳就在其管辖的地盘内,因此河南尹地位为全国各太守之首。李含有此实惠,自然愿意赴任。

司马乂告诉皇甫重,司马颙那儿他已经搞定了,让皇甫重罢兵。

但皇甫重此时的表现,却与史书对他的评价“性沈果,有才用。”完全相反,不知道这个人是头脑进水,还是他弟弟皇甫商给了他错误的暗示,就是不罢兵,以此要挟朝廷,要置李含于死地,不给司马乂面子倒还好说,但此举明摆就是要与司马颙为敌。司马颙顿时大怒,立刻命令陇西附近以金城太守游楷为首的四个太守领兵向皇甫重进攻。

停火才几个月中华大地,又一次燃起硝烟。

司马颙用以对付皇甫重的仅一支偏师,一来他认为这支偏师足够应付;二来他的重兵集团要防备司马乂。

但两线作战总是为将者的忌讳,司马颙想到了刚去河南上任的李含,只要李含解决掉司马乂,自己便可进京摄政,于是派密使通知李含及侍中冯荪、中书令卞粹,让他们找机会干掉司马乂。可是,司马颙又犯了一个错误,皇甫重事件的泄密,没有引起他的重视,此刻这个内鬼又出现了,结果密使未到,消息已经送到了皇甫商处。

皇甫商大喜,忙将消息通告司马乂,司马乂这才如梦方醒,终于知道原来皇甫重所说不假,忙派人将李含几人抓起来杀掉,可怜有“文武大才”的李含,满怀雄心壮志,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根本没有料到他的人生之路会戛然中止。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成都王、河间王不谋而联合讨伐长沙王

李含的死讯传到长安,司马颙如五雷轰顶,心中煞是悲痛,一方面因为二人的感情至深,另一方面则是痛感自己失一臂膀。悲痛之余,方想到自己身边有内鬼潜伏,但为时已晚,潜伏者早已成功转移。

既已和司马乂撕破脸皮,不如趁司马乂元气未复之际出兵讨伐。

于是司马颙亲点七万精兵,由张方率领,东指洛阳。

张方是西晋一员名将,更是司马颙手下不可多得的大将。

此人乃河北沧州人,家中几世贫农,出身甚是微贱,后为了谋出路到长安做工,为当地富户郅辅所看重。郅辅看出张方乃为将之才,便有心结交,慷慨提供了不少物质援助,帮助张方渡过了人生的低谷,而当时的乱世,正是用人之际,张方便投入司马颙军中,很快因才能和勇气得到司马颙的赏识,经多次升迁官至振武将军。张方也不忘旧情,发达之后,立刻将郅辅纳入自己麾下,成为自己最亲信的将领,恰逢这时司马冏向各亲王发出讨伐令征讨司马伦,而后的司马颙讨伐司马冏,张方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其军事才能更是在后来得到了充分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