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亲子,同时谋反,李世民为何会区别对待?同为皇子母亲很重要

2020-10-08 14:07:16 作者: 同为亲子,同

皇位之争,历朝历代屡见不鲜,唐太宗本人就是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最大胜利者。

人至晚年,曾经的壮志枭雄已渐白头,曾经的烈烈雄心都将消弭。他心忧大唐的未来,也愁膝下皇子未来的命运。当初,夺嫡之争手足相残、血流成河的画面历历在目。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既希望自己的继位者是一位文韬武略,政治才能卓越的政治家,又希望他是一个对待手足宽厚,仁慈之辈。

但是,生于帝王家,命运终不可挡。

公元643年三月,唐太宗第五子齐王李祐在其封地内起兵,意图造反夺权。三月底,李祐被擒,四月六日以谋反罪,被贬为庶人、赐死。然而,命运像是跟唐太宗开了个玩笑,在朝廷平叛的过程中,竟发现自己最宠爱看重的太子李承乾,也有谋反的意图。

对于李祐这个不受宠的儿子,他可以轻易将其诛杀,但是,对李承乾他却狠不下心。同为亲子,同时谋反,为何李祐会被赐死,而李承乾却仅贬为庶人?这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出身不同:

隋末,高祖李渊攻打长安时,其年仅十四的幼子被忠于隋朝的阴世师所杀。之后,阴世师还曾派遣京兆郡寻访李氏家族的祖坟所在地,并将其掘之。为报这不共戴天之仇,李渊入主长安以拒义兵为由,将骨仪、阴世师等人全数诛杀。李唐与阴氏可谓是家仇国恨并存,毫无转圜余地。

但是,不幸的是,偏偏齐王李祐的母族,正是阴氏。他的出生,在李氏族人的心中,就是一个无法消解的疙瘩。而李承乾的出身,却完全不同。李承乾的母亲出自名门望族长孙氏,其起源可追溯至北魏时期,到北周、隋时期逐渐活跃。

当初,玄武门事件,长孙无忌等人对唐太宗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百废待兴的唐朝来说,长孙一族在维护朝廷的稳定上,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李承乾既是唐太宗的嫡长子,又有高贵显赫的母族,这都是其他皇子不能比拟的。

二、两者造反的缘由不同:

李祐就如一个被彻底教坏了腐了心的孩子,甚至,自己都没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造反。李祐曾被数次改封,官任多职,但是,却因疾一直未曾去往藩地,反而长期滞留在长安。养病期间,其舅阴弘智常以太宗膝下多子为由,劝其豢养侍卫以自卫。

无论是出于私心,还是真的为其考虑,正是阴弘智的此类教导,养成了李祐错误的思想。加之,李祐本就性情乖张,偏好游猎,最爱结交奸邪之徒。在一众小人的怂恿下,李祐变得整日不思进取,四处玩乐,最后,选择谋反自然与其脱不了关系。

但是,李承乾的谋反却与唐太宗的作为有关。

李承乾身为东宫太子,自小就知道自己与其他兄弟不同,他是定要继承大统之人。但是,这不代表其他皇子也认可他,例如:他的胞弟李泰。李泰心怀夺嫡之心,韬光养晦多年,使得李承乾察觉到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形之下,若唐太宗能把握对待两个皇子的尺度,李承乾也不会一直心怀忌惮。

唐太宗对身为太子的李承乾格外严格,却对次子李泰多有称赞,这无形中成了李承乾的威胁。一想到自己可能被废,李承乾只能先一步作出抉择。

三、投入的情感,心血不同:

因李祐的出身,唐太宗对其一直不甚关心。而李祐,被加官进爵,也只是皇子该有的分例,事实上,虚有爵位其名,却无封地之实。李祐回到藩地后,数次伙同奸佞小人,行违法乱纪之事,无视长吏谏官。这样一位无德的皇子,使得唐太宗对他的印象越发糟糕。

对此,唐太宗甚至亲手写诏书责备李祐:

“我曾经告诫你不要亲近小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你素来性情乖戾缺少德行,被谄媚的言论所蛊惑,终于招致祸端自取覆灭。你变成枭獍一样的人,忘记忠孝,扰乱齐州,死有余辜......你违背礼和义,为天地所不容;抛弃父背叛君主,为人神所共怒。你以前是我的儿子,今天是国家的仇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