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这名抗击新冠疫情英雄喊了老师一声“妈妈”

2020-09-10 07:16:23 作者: 教师节,这名

王振伟与恩师杨佩兰(受访者供图,下同)

“杨妈妈,我最尊重你,我会竭尽所能,关爱生命,救死扶伤;我最佩服你,我会恪守医德,管理好科室,不负重托;我最敬重你,我会孜孜不倦,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今天是教师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振伟写给恩师——岳阳医院呼吸内科首席专家杨佩兰教授一段的“心声”。

今年1月27日,王振伟作为上海首批市级医疗救治中医专家,进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积极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月15日,完成首批援助任务的第5天,他再披战袍,成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的队员转战武汉雷神山医院,担任雷神山医院会诊专家、中医专家组成员、感染三科七病区治疗组长。今年3月,王振伟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就在两天前,他再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面对荣誉,王振伟却说,自己的成绩离不开恩师多年的言传身教。

在岳阳医院呼吸内科,杨佩兰的“严谨”众所周知。她的带教原则就是“扎实、纠错、示范”,从询问和了解病史到密切观察病情,从关注用药前后细微变化到与患者积极沟通,她从细、从严地要求学生,希望每个医学生将基础打好、打实,能够更快更好地将课堂里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所见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前,杨老师时常会告诫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碰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你自己搞得清楚,就搞下去,搞明白为止;自己搞不清楚,就去问、去请会诊,还是要搞明白为止。千万不可以不懂装懂,揣着不明不白混日子,医疗隐患就藏在那些搞不明白的‘为什么’里。”王振伟说。

杨佩兰总是把自己参与的医疗鉴定案例提供给学生讨论、分析,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医生“马虎”所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面对的是病人,是人,不是产品!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没有机会可以重来!”

王振伟说:“她就是在这种近乎严苛的临床工作中,向我传授着如何将课堂所学运用到临床工作中,传授着应对病情反复变化和突发意外的能力,传授着从医过程中踏实严谨的工作原则。百忙之中,她一直默默观察着我医教研各项业务水平的成长变化,及时鼓励和指出不足,杨老师的关爱对我来说是一种信任,她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是我一辈子值得学习的标杆。”

王振伟在人民大会堂

杨老师的严格换来学生扎实的临床底子,为他们的厚积薄发打下坚实基础。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王振伟通过分析总结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参与编写《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第一版)》,为“上海经验”、“上海方案”积极贡献了力量。在武汉雷神山医院,他所分管的病区,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上海经验”,除常规、规范的西医综合治疗外,还积极系统运用中药、针灸、传统功法、穴位敷贴等中医组合拳,临床疗效显著。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杨佩兰一直秉承立德树人的宗旨,在王振伟看来,她正是自己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我逐步接手科室管理工作的时候,曾一度迷茫和彷徨过。老师看出了我的不安,她及时找我谈心,跟我分享了她的成长过程中。”

那一次,杨佩兰给王振伟“搬来”她的老师——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周光英的教导:做人的道理通了,医理也就容易通了。科室管理也一样,关键就是要做人。

“她告诉我,科主任必须要有担当,要有责任,要对科室有顶层设计,任何决定都要慎重,从科室大局出发,从长远考虑,不要瞻前顾后,缩手缩脚。只要怀着这么一颗公道的心办事,科室成员就会信服,科室才会蒸蒸日上。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王振伟说,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了团队每一个人,大家谨记从医誓言,以德为先,耐心细致对待每一个病患,凝神聚力、刻苦钻研,为把科室建设得更好而添砖加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