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制度密码”

2020-09-16 19:16:43 作者: “后疫情”时

二是结合全球性疫情蔓延和经济增长疲软的现实,短期制度设计与长期制度设计并进,科学谋划未来较长时间轴线内的经济发展问题。提振消费还需以促就业、稳增长为长期考虑,积极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扎实改善民众就业情况,使民众有资本消费、有信心消费。

三是协同推进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两大领域的制度变迁,促使两大领域同频共振、互为助力。一方面以补齐社会事业短板为契机,通过各类正式制度、规范的出台,强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在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人性化、应急化及预警性的同时,促使新基建投资作为诱发经济复苏的动力,促动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修复受损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事业发展对经济的刺激,促使经济反哺新型生产生活方式的养成,带动更多具有高技术赋能的行业迅速发展,培育经济新的增长动力,逐步赋予我国提升全球产业分工地位的资本和能力,形成良性的增长和互补循环。

四是强化制度刚性、确保制度柔性,加强政策执行效力及落地效果。一方面是加强相关支持政策的落地刚性,保障政策执行到位。强化政策的制度刚性,强调政策落地才能真正帮扶企业度过难关。另一方面确保制度的柔性,时刻清醒认知疫情期间经济的诸多不确定风险,必要时应当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决策空间,允许地方根据现实所需进行适时的制度调整,保证制度设计贴近现实需要。

五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齐头并进,充分利用文化软治理的作用,引导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疫情不仅冲击有形经济,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显而易见。经济复苏不应局限于看得见的领域,还要关注公众心理、舆论、文化等看不见的领域。一方面,鼓励有关文化艺术作品推出,及时宣传科普,保障民众知情,坚定民众对国家推动经济复苏实力和决心认识,真正做到“民有所忧 政有所为”,提振民众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做到既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恐慌。另一方面,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及相关福利设施建设为契机,发现、总结、提倡、鼓励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促进新的文化内容形成,增强人们抵抗未知风险的信心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潘颖 博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花园路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