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因多雷而得名?陈文玉又是如何成为中国唯一的非神兽雷神的?

2020-09-17 09:45:36 作者: 雷州因多雷而

3、山川之名说:因雷水而得名

沈括:“按圖经,雷州境内有雷、擎二水。雷水贯城下,遂以名州。如此则雷自是水名。”——《梦溪笔谈》

雷州城的南边有一座擎雷山,从擎(惊,下同)雷山下流出擎雷水,流向北汇入南渡河。因此,也有人认为雷州是因这一特有的山川之名而得名。北宋初年的沈括就是这一说法的铁杆支持者,他强烈反对因雷得名的说法。在《梦溪笔谈》中,沈括就认为“雷自是水名”。

沈括的说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此后,许多地理方志书都采用这种说法,包括官方的《明一统志》就说雷州是“因郡有擎雷水,故名”,而明《万历雷州府志》中也说“按郡图,郡南有擎雷山,其得名以此,孔子不语怪。总之,言擎雷者近是”。

此后,康熙、嘉庆年间的《雷州府志》均确认了“郡南有擎雷山,其得名此”的说法。也就是说,雷州是因雷水而得名,这也是历代的官方说法。

综上所述,对于雷州名称的来历, “因郡有擎雷水,故名” 是历代官方认可的说法,也就是说雷州是因擎雷山、擎雷水而得名。事实上,擎雷山又名惊雷山,如此说来,雷州之名是与雷(神)脱不了干系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陈文玉改“东合州”为“雷州”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使名字听起来更加霸气?而雷州先人又为什么要尊陈文玉为雷祖呢?

东合州改名及陈文玉成为雷祖的真正原因:迎合民俗,使于管治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汉书地理志》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马不停蹄地发起征服百越之战。并在公元前217年,开凿了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解决了后勤补给的问题。从而顺利征服了百越各部族,将整个岭南地区划入了秦帝国的版图。

到了西汉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商贸业的发达,雷州半岛的战略地位开始显现。在经济上,徐闻(雷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在军事上,雷州半岛扼琼州海峡的咽喉,不仅是控制海南岛的前沿据点,而且又可辐射交趾等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但是,雷州先民们民风强悍,具有“恃在山险,不用王法”的作风,不肯臣服于中央王朝,使统治者十分头痛。特别是在北宋衣冠南渡后,雷州的重要性更是大大提升。因此,如何实施对雷州先民的管治,就成为中原王朝的一个心病。

1、东合州改名雷州:强化崇雷信仰

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史记·孝武帝本纪》

雷州地处中国大陆的最南端,远离中原大地,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古雷州是与中原文化相隔绝的。在这种情况下,雷州先人形成了崇狗、崇雷、崇鬼神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土著文化。

雷公信仰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于雷电的自然崇拜,是道教神话中掌管打雷的神仙,因为属阳,所以称之为雷公。在秦始皇征服岭南后,中原移民开始进入包括雷州在内的百越地区。道教文化也随中原移民传入雷州地区。

雷州先民们本来就有崇雷的习俗,这点从擎(惊)雷山、擎(惊)雷水的名称就可清楚无误的看得出来。巧合的是,道教中又有现成的“雷公”神话,这就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利用政教结合来管治“不用王法”的雷州先民,提供了机会。汉武帝就因此而“令越巫立越祝庙”。

而“陈文玉”这一全新的雷神形象,就是南宋为雷州半岛量身订做的人格化雷神。

2、陈文玉:独一无二的雷州本土人格化雷神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山海经·海内东经》

在中国古代,雷公(神)是“神兽”或半人半兽的人形化形象。事实上,在陈文玉之前,还没有出现过人格化的雷神。另一方面,随着雷州半岛战略地位的上升,中原王朝实现对雷州的全面管治已迫在眉睫。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全新的雷州本土人格化雷神的神话故事,就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