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元童发“博焦”到巴拉子王:老赵聊铜人图形名物探索上篇

2020-10-05 02:10:52 作者: 从金元童发“

竹石鹁鸽图 易元吉 北宋,约公元1060~1069年 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 网络资料

鹁鸽在宋人眼里并不陌生,刘扬曾辑录过《宣和画谱》中记载的鸽鸠图,《宣和画谱》,20卷,成书于宣和庚子(1120)。书中共收魏晋至北宋画家231人,作品总计6396件。并按画科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10门。其中鹁鸽图竟然是一种常见绘画题材。试举几例:

长安人边鸾,御府所藏三十有二,其中辑入《梨花鹁鸽图一》、《木笔鹁鸽图一》、《写生鹁鸽图一》、《花苗鹁鸽图一》;十七岁事蜀后主王衍为待诏的黄荃,辑入《海棠鹁鸽图一》、《牡丹鹁鸽图七》、《玛瑙盆鹁鸽图一》、《鹁鸽图三》、《竹石金盆鹁鸽图三》;黄荃子黄居寀,辑入《桃竹鹁鸽图一》,《牡丹鹁鸽图八》、《踯躅鹁鸽图四》、《湖石金盆鹁鸽图一》;江南显族徐熙,辑入《牡丹鹁鸽图二》、《蝉蝶鹁鸽图一》;徐熙之孙徐崇嗣,长于草木禽鱼,辑入《牡丹鹁鸽图一》、《药苗鹁鸽图一》;善画花果,名重一时的赵昌,辑入《桃竹鹁鸽图一》、《海棠鹁鸽图一》、《牡丹鹁鸽图二》;易元吉,辑入《牡丹鹁鸽图一》、《芍药鹁鸽图二》;内臣乐士宣,辑入《牡丹鹁鸽图二》,不一而足,蔚为可观。

可见鹁鸽在宋代文人阶层生活中的熟悉喜欢程度,以鹁鸽喻儿童发型,既是信手拈来,也是以可爱比喻可爱。

浙江安吉县博物馆藏 青瓷胡人骑羊形器

以上博焦与不浪子的读音的有趣联想,供方家一哂。可见不浪本身确有少,幼小之意。 但是 博焦 真是 不浪子 的急读吗?

兹引一段理据。据《新华外来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19版)巴郎子条:孩子,小孩子,尤指维吾尔族儿童。”“原本是维吾尔族人的‘土汉语’,即在维吾尔语词balng的后面加上汉语的”子“,发音为balingzi。

按照这个辞条,巴郎子的主体是巴郎,子只是后缀,且是为了汉化的表达而安装上去的假肢。如果这个说明是客观的话,那么博焦就不是巴郎子的急读。我们在此先将不郎子的探索告一段落。按下不表。我们回过头来继续探索博焦的语义。

儿童骑竹马彩绘砖画 敦煌佛爷庙湾36号魏晋墓出土

在资料探索中发现,蒙古语中有一个词汇(音bijuuxai),汉语读音为本周儿。意思是小鸟,麻雀(见《新华外来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19版)。本周儿,读音与博焦非常契合,又是与小鸟麻雀的意思契合,完全符合博焦——勃鸽的演变思路。

其实,有趣的是,广东人说的「宾周」,就是指阳具,也真有学者认为「宾周」是来自自蒙古语的「bijuuxai」,而普通话「本周儿」和广东话「宾周」发音是非常相似。阳具尤其是小男生的阳具与小鸟家禽,麻雀之间的对应隐喻,是一种世界现象,比如英文中的Cock就是如此。我们的民间话语对此都不陌生。

元大德本《宣和画谱》 网络资料

元大德本《宣和画谱》 网络资料

《宣和画谱》记载中不乏其他雀鸽、家鸽、白鸽的作品,可见当时人家对他们彼此的区别是很了解的,文人们对鹁鸽熟悉,喜爱,那么社会底层的人们对鹁鸽如何呢?在社会底层流行甚广的反应宋元社会生活的《水浒传》中,竟也有几处说到鹁鸽,一处是在打无为军的时候:

"穆弘道:"此间芦苇,油柴,布袋都有,我庄上的人都会使水驾船。便请哥哥行事。"宋江道:"却用侯家兄弟引着薛永并白胜先去无为军城中藏了;来日三更二点为期,只听门外放起带铃鹁鸽,便教白胜上城策应,先插一条白绢号带,近黄文炳家,便是上城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