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元童发“博焦”到巴拉子王:老赵聊铜人图形名物探索上篇

2020-10-05 02:10:52 作者: 从金元童发“

上图中,三搭头中,前一搭才明显可辨。前一搭呈长方形下垂,边缘整齐。

美剧《忽必烈》中忽必烈的扮相,三搭头的前一搭也很明显,但是这个比上一图的整齐平整形成反差,而显得蓬松,真如宋人熟悉而喜爱的鹁鸽一般。

《冬日婴戏图》局部 (传)宋苏汉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辽金铜人中的杩子盖发型 老赵藏品

我们继续做一个相关不浪与幼小之间的北族西域名物读音的浅探。

清代库车王达吾提·买合苏提被册封时只有14岁,人称“巴郎子王”;匈奴乌维单于死后,其子詹师庐幼立,被称“儿单于”(见《史记.匈奴列传》);首位察哈尔蒙古部可汗巴图蒙克达延汗6岁即位,故称“小王子”,含义都是一致的。至于契丹遥辇诸汗中有巴剌者(亦名习尔或习尔之),是否也是儿可汗之意,就不得而知了。此其一;

近读《大食东部历史地理研究》(G.勒·斯特朗格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一书,内有 “靠近哈儿八只城的八剌得(注:AL-Balad,意为小)村在地图上还能查到”内容,此其二;

《大食东部历史地理研究》中,还有语句,“西边的希腊门和南边的八卜.塔儿( Bab -aL - A rman,即小山)”,此其三;

近读商务印书馆出版拜占庭 约达尼斯所著《哥特史》中,看到谈及匈人国王巴拉米尔的时候,在注解中有标注,“巴拉米尔(Balamir),它与‘巴兰伯‘一词同意,意为‘年轻的国王;”。巴拉米尔,是巴拉修饰米尔(国王),有些资料或译为巴兰梅尔,巴兰伯是巴兰修饰伯(伯克,突厥语酋长,有些资料或译为巴兰勃),两个词的词根都是巴拉(拉与尔在阿尔泰语中可视为同音)。同样是这个在欧洲闻名的匈人历代匈人国王的先王 巴拉米尔,在近期翻阅[德]克劳斯·罗森所著、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7月出版的《匈奴王阿提拉》一书中,则看到 巴兰伯被称为 巴兰比尔国王。此其四;

关于“白蹄乌”的命名,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持是一匹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骏马的说法。但葛承雍先生研究认为,作为“天可汗”唐太宗赫赫战功的赞美之称和坐骑专名,“白蹄乌”的命名不足以说明李世民丰功伟绩的含义。他认为,“白蹄”二字来源于突厥语“bota”,意为幼马或幼骆驼,是“少汗”之意。“白蹄乌” 应是一匹冠以突厥语“少汗”之意的荣誉性专名的坐骑,“在立有战功的黑马名称前带有赞美的称衔或加诸各种高贵的官号,其象征意义不仅符合突厥歌颂上层领袖坐骑的习俗,而且也符合唐人颂扬圣皇名君的传统作法。所以,突厥语‘少汗’ (bota)应该是汉语 ‘白蹄’真正的原意。”(葛承雍《唐昭陵六骏与突厥葬俗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第60辑)。此其五。

第三、博焦、不浪子与不周儿

山西有一种面食,用莜麦面(就是燕麦粉)拌成小块状然后蒸熟,称为“不阑子”,民族地区有一种食品叫“油不浪儿”,从不阑子表现为小块形状来说孩子的“鹁角”,又似乎对形态会意的贯通。值得探究。

另外,在北方民间如内蒙,山西等地,不浪儿有其实在的含义,那就是棍子。比如俗话称“家有‘愣子’,不如一不浪儿歇死”,这里的“不浪儿”指木棍;“拐不浪儿”则指瘸腿人,不浪儿就是像木头段子类的东西。内蒙西部有一种类似棒球的游戏叫做“打结克儿”时,用手中的木板将放在地上的“球”斫起,嘴里念念有词“一结克儿、二不浪儿、三比斗”。

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新的视角,以不浪儿称发型,固然与棍无关,但是以不浪儿的棍子含义指代男娃,却是十分合理的,中土也多以“带把的”或者“小吊子”称男娃,用意是一样的,以“不浪儿”“不浪子”称娃娃,有实证,94年我在新疆采风,所到之处,无论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把小孩子都叫做“拨浪子”、“小拨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