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农业:从生产工具中窥探经济繁荣的优待政策

2020-09-09 23:50:19 作者: 北宋农业:从

这种战争所带来的破坏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无法有序进行,这就会导致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必要的农业管理始终无法继续,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严重下降,甚至是绝收。另一方面,作为农业经济和生产的主力军农民,在五代十国的战乱中,有的被强制要求参军,有的死于残酷的战争,从而导致农业劳动力出现了大范围的空缺。

《宋史》载:"今京畿之周环二十三州,幅员千里,而地之垦者十才二三,又税之入者又十无五六。且有匿里舍,而称逃亡,弃耕而事游惰,赋额连减,国用不充。"

梯田

如此一来,农业劳动力的急剧减少,直接导致了农业耕地的利用程度快速下降。因为即便黄河流域地区的农业耕地再肥沃,耕地面积再大,但是缺少了必要的劳动力进行种植和管理的话,那就意味着大量的可耕地开始荒芜化。这种土地荒芜化的程度,在北宋建立之初依然是非常严重。

为了能够恢复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快农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由中央政府出面开始组织大量的流民、灾民,将他们重新投放到土地上。如此一来,原来无人可种的荒地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大量的土地被成功改造成耕地。像当时的"圩田"、"淤田"、"沙田"等等,都是经过北宋初期的拓荒运动成功开垦的。

耕犁

新型农业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期也有许多新型的生产技术不断出现,这为北宋建立之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宋建立之后,针对之前的农业生产工具进一步进行更新、改造,由此逐渐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型农具。

这些新型的农具的出现自然不是凭空出现的,这是中国古代勤劳民众长期进行农业生产所积累成熟经验的体现,更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比如当时在水源充足的南方地区,经常使用龙骨翻车进行水利灌溉,由此解决了农业生产大量用水的问题,并且省时省力。

收获图

北宋之后,这种龙骨翻车继续使用,但是也已经出现了在这种翻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体积更大、容量更大的筒车,更加提高了农业灌溉效率。与此同时,北宋建立之初,有的地方耕牛非常缺乏,因此只能依靠人力来进行翻土、耕种的活动。

《范文正公集》载:"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恵。扬清激浊诚运转,而有时救患分灾幸。周旋于当世,有以见天假之年而王无罪岁者也。"

为了能够保证这些更为稀缺地区的农业生产也能够顺利进行,政府开始推行"踏犁"的生产方式,就是利用四五个人担当耕牛的角色,来保证耕犁的工作,虽然比较费时费力,但是对于解决这些困难地区的农业生产问题,帮助还是非常大的。

放牛

精耕细作农业原则的进一步发展

前文所讲到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更新和改造,实际上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而这些新型农业生产工具的出现,进步展现出了北宋建立之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原则的发展。

除了新型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使用之外,北宋时期的农民还非常重视对于农作物的经营和管理。比如在出土的北宋时期的墓葬中,经常会发现大量的锄头、爬犁、镰刀等等,这些工具都是北宋农民精耕细作的重要体现。

插秧

锄头的大量出土,证明北宋时期的农业生产除了简单的翻土、播种、灌溉、收获之外,农民还非常注重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和照料。锄头能够将农作物周边的杂草清除,保证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稳定和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