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我一生所得,皆我所喜、所愿,从不曾将就

2020-09-23 12:00:08 作者: 诸葛亮:我一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主刘备的智慧头脑——军师。诸葛亮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散文家。诸葛亮一生辅佐过两位帝王——刘备和刘禅,而他的一生,最终也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烫下句点。

诸葛亮

在古时候,绝大多数男儿的一生多为权势而活,也曾为以后能谋个好出路而暂时屈于人下,可回溯诸葛亮的一生,你会发现:他这一生所得,皆他所愿、所喜,从不曾将就。

1.对婚姻的不将就

乡里有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说这诸葛亮啊,挑媳妇挑来挑去,最后居然选择娶一个丑女为妻!可诸葛亮不这样想,他心目中理想的伴侣,当有一定的才情,他真正需要的是一位能与他进行心灵交流的贤德之妻。

黄月英

“丑妻”黄月英嫁与诸葛亮后,亲力亲为地将里里外外的粗活与琐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就连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孟公威等人也时常受到她的照顾,对她的态度也从最开始的卑视转变为重视,由此可见,黄月英满足了“贤德”这一条件。

黄月英不仅能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也能在花前月下与诸葛亮吟诗作对,当真是一点都没埋没她的才情。

彼时的诸葛亮清风朗月,不知吸引了多少少女的目光,他却能不受世俗鄙夷的目光坚持娶黄月英为妻,不屈于流言蜚语的煽动决心不再另娶他人,这便是诸葛亮对他的婚姻的不将就。

2.对才华的不将就

诸葛亮时常把自己比喻成管仲和乐毅,意在说明自己同时兼备管仲的治国之才和乐毅的用兵之道。按理说诸葛亮自知其才华之高,为何不早早出来施展抱负干出一番大事业,反而在隆中一待就是12年呢?

古隆中

当时诸葛亮的叔叔的老相识刘表割据一方,按理说诸葛亮投奔他再好不过,可诸葛亮何等人,他目光毒辣,一眼便知刘表不是他的“意中人”,因为刘表不具备雄才大略,在此等人手下行事一定得不到他真正的赏识,必将因他的目光短浅而累及自己的鸿鹄之志。

那为何也不选当时屡次发布求贤令的曹操呢?因为当时曹操手下已有众多谋略方面的杰出人才,如若诸葛亮再加入其阵营,这施展才华的空间不够啊!

就这样,他为了不委屈自己的才华,让其能被真正赏识且有足够施展的空间,在隆中静候了十二个春秋,终于等来了他的“意中人”——刘备,“三顾茅庐”的佳话就此传开。十二载漫长岁月的等待,是诸葛亮对他的才华的不将就。

三顾堂

3.对信仰的不将就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如是写道:

这句话诸葛亮便暗示了辅佐刘备兴复汉室将是他一生的信仰。

蜀主刘备

223年2月,刘备病重,召回诸葛亮并对他说:“我相信以你的才能一定可以使国家安定、成就霸业。我的儿子还小,你先看看他是否有治国之才,倘若有,你便尽心辅佐他,如果没有,你可以夺了他的帝王之位。”而当时诸葛亮的回答是:“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愿竭尽所有力量报效忠贞之节气直到死亡——这是他对刘备做出的承诺,也是他对自己所述的一生信仰。

而后的岁月里,诸葛亮南征北伐,为了兴复汉室殚精竭虑,更是在第一次北伐前写下了千古篇章——《出师表》,字字珠玑,诚恳动人,可惜刘禅依旧毫无治国之才可言。234年8月,诸葛亮患疾病重,于军中逝世,享年54岁。

从诸葛亮决心追随刘备的那一刻起,辅助刘备及他子孙兴复汉室便是他一生的信仰,为了这个信仰,他从不曾觊觎帝位,哪怕深知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哪怕众人皆劝他取代刘禅的帝王之位,他也不曾懈怠忠于帝王。诸葛亮用他一生的忠贞之节气诠释了他对自己信仰的不将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