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厂路、冰厂跟……没有冰箱的年代,宁波人这样制冰

2020-09-24 18:23:44 作者: 冰厂路、冰厂

“厂”字繁体作“廠”, 从广从敞。“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敞”表示敞露无遮挡。本指没有墙壁或只有一面墙壁的房屋,如用茅草竹木搭成的棚舍等;后引申为有较大的房屋供人们从事生产或加工的场所等。宁波老地名中的“厂”多取本义,甬江岸的冰厂就是指用稻草搭建起来的简易制冰工棚。

可稻草搭建的工棚能存冰吗?尤其是夏天,气温那么高,里面存放的冰块不会融化吗?

2001年,上海展示了一种新颖的稻草楼房,该楼房墙体不用一砖一木,全由经现代工艺压制而成的稻草墙堆砌而成。参观者发现,稻草楼房很神奇,能自动调节室温,冬暖夏凉。专家解释,稻草墙体犹如厚被子,能较好阻止内外热量流导,冬天隔绝热量散失,夏天阻挡冷气跑溜,从而达到保持相对低温的目的。因此,作为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稻草在近些年吸引了诸多国内外建筑设计师的目光。

这样看来,用稻草工棚贮存冰块,还真是简单易行的好办法。1843年,有位英国传教士来到宁波,看到甬江岸绵延不绝的草冰厂群后十分惊叹,专门手绘冰厂图给他英国的学者朋友研究参考。

1880年德国柏林举办国际渔业博览会,宁波代表中国参赛。上海《申报》报道,为本次比赛,宁波政府精心准备了浙海图及各种渔业物什,光鱼类就准备了二百多种,鸟类五十种。另有网、渔人草房、渔船大模、冰厂模型、煮盐场模型等。

虽然去参赛的冰厂模型已无记录,但后人还是能从地方文献、英国传教士的绘图及老照片中,一窥它的真容。

《鄞县通志》记,晚秋收获后,灌田以水,支木建厂,茨草其上,掘地为洼,用以贮冰。

十月以后,天寒凝冰,早晨二三时,乘月光,将田所结冰藏至厂中,至翌年春间,冰期始断,乃扃门待售于冰鲜船。

《鄞县通志》记录显示,建造冰厂除需搭建草棚冰库外,还需挖掘冰田。冰期时节,还得人工从冰田取大冰块搬到冰库冷藏。这样看来,制冰应该和打铁、撑船等职业一样,属于辛苦职业。不过因为投资成本少、技术要求低,制冰业在清代还是受到宁波众多底层农民的欢迎。《中国实业志》记,当时浙江冰厂几乎全集中在浙东一带,尤其以鄞县最为发达,“鄞东之冰厂跟,旧式藏冰之厂,所在皆是”。除鄞县外,镇海、定海、象山等捕捞业发达的县港,也有数量庞大的冰厂。

由于宁波渔业的兴盛,天然冰厂在宁波存在数百年。1932年,随着灵桥西堍宁波冷藏公司的开业,宁波开启了机器冰库新纪元,传统冰厂业渐渐走向没落。因气候变暖及三江口渔港消失等原因,宁波最后一座冰厂也于1983年宣告停业。曾绵延数百里的宁波冰厂群,终于被收进了历史文件夹,仅留下冰厂路、冰厂跟林家、中塘厂塘等地名,提示着它们的曾经存在。

冰厂路南起江东北路,北至和丰创意广场。《鄞县通志》记,冰厂路旧名和丰里,也称一百间头。原系和丰纱厂工人宿舍前之长廊,后拓建延伸成路。以旧时附近多窖藏天然冰的冰厂得名。1989年,冰厂路并入江东北路。

冰厂跟林家原名林家,旧属惊驾村。林姓先祖自福建迁到周宿渡,后又分迁至此,因地处原冰厂之北,以始居林姓得名。1980年,东郊乡在林家建造东港冷库。1981年,因重名,林家改为冰厂跟林家。后冰厂跟林家也拆除,现东岸名邸住宅区即属其部分区块。

中塘厂塘位于北仑大榭岛东南,西起东岙塘,北至永丰塘。清雍正年间始建,1981年重新加固。塘下曾搭过冰厂,故名。

来源:宁波日报 数字报刊平台

申明:本文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