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福地,赶秋第一 花垣县板栗寨村

2020-10-06 01:09:00 作者: 苗寨福地,赶

板栗寨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今属双龙镇),坐落于四面环山的凹地,为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板栗之乡,苗寨福地;藏风聚气,赶秋第一。

板栗村历史文化悠远绵长,苗族文化丰富多样、建筑风格独特,且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美。保存完整的山水格局、村落街巷空间以及完善的用排水系统、古朴的石板路道路系统,保留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古民居,在村落建筑整体布局、建筑环境、建筑风格、建筑用材、装饰、施工工艺等方面,完好地保存、传承着清代苗族村寨风貌,同时村内保留有古井、古寨门等各类附属文物,以及世代传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赶秋节、绺巾舞和各级非遗传承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板栗村集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民居及特色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山水、人文、环境等丰富的社会、自然文化资源,具备典型的代表性和独特性。

根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殷周时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群柯郡、越嵩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明清后期,由于战争、饥荒、疾病流行、生育繁密等原因而不断迁徙。“苗”的称呼在唐人樊绰《蛮书》、宋人朱辅的《溪蛮丛笑》和《宋史》等书中已开始出现。

板栗村始建于清代,是东部湘西苗族的分支迁徙而来,并在此繁衍生息。村寨都是土家族祖辈遗留下来的民居,最早原有明末清初建筑,现多为清、民国建筑,一般由村民自行维修。现由村委会统一安排规划维护。

排碧乡属花垣县乡。民国时期属卧龙乡,1950年为四区管辖,1958年建万能公社,1959年更名为排碧公社,1984年撤社复乡,2015年排料乡、排碧乡和董马库乡成建制合并,合并后撤乡设镇设双龙镇。

板栗村位于九黎部落群核心区双龙镇北面,为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空气清新自然。板栗村苗族,巫风盛行,有“万物有灵”论的自然崇拜之说,所以村寨的选址十分注重人与自然山水共存的观念。村落位于群山环抱之间,地势平坦,东高西低,环境秀美。这样的地形选择对处理建筑的朝向、通风、日照等因素留下了宽敞的空间自由。

板栗村村域总面积2.5平方千米,全村共1432人,10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村庄占地面积120亩。整体布局呈“品”字形。村中建筑以活动广场为中心组成单元,顺应山势,较为自由地分布于山坳之中。鸟瞰整个村子,建筑檐廊相接,鳞次栉比,结构严谨,设计精巧,别具一格,既有湖南传统民居的风格,又体现了迥异于汉族传统的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片石古道是村中主要的内部交通,沿途可进入各个巷道和各家门户,院坪村巷四通八达,浑然一体。村口有一石木结构寨门,连通入村石板台阶,村中有一处约为4*10米的消防水池,供村内防火之用。建筑空间街巷系统的变化丰富,空间移步易景,形成明仄变化的空间节奏,有很高的审美意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