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共赴小康约|晴隆:“忧居”变“优居”,换个活法也得行!

2020-10-03 12:08:30 作者: 记者走基层·

李奎

“今年我们的每一个棚最低有两万块钱的收入,盈利差不多一二十万块钱,比以前翻了好多倍。”李奎高兴地说。

去年,李奎一家六口从人多地少的鸡场镇红寨村搬到腾龙岭安置点,刚搬来那会,敞亮的楼房、干净的马路、舒适的小区环境,让李奎感到新鲜不已,不过这样的新鲜劲儿在几天之后变成心慌。“刚来的时候很不情愿,周围一个人不认识,什么着落都没有,怕我们生活不下去。”他说。

相比以前在老家时,吃菜只需要去地里摘,第一次上街买菜时,李奎左看右望,最终花了一块五毛钱买了一斤白菜。钱虽然不多,却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新家过的第一个春节,年夜饭吃得格外冷清。李奎坦言,“一家人都唉声叹气,说今年没有往年热闹,我们干脆回去算了,在这里没事做一点都不习惯,在家坐着没用。”

今年2月,街道办干部告诉他可以承包食用菌大棚,而且大棚的使用和菌种材料全部由当地龙头企业买单,还能保底收购,李奎和弟弟决定“干”!他们贷款8万元用来雇佣人力,承包了16个大棚,一家人齐心协力全部扑到产业上。

食用菌大棚

如今再提起回老家,李奎笑着连连摇头。“真的不回去了。以后在新家安安心心的工作,有这个项目我们还要多做一点,多挣点钱,给小孩提供好的教育,以后我们家就不可能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了。”

以食用菌、茶叶、薏仁米、水蛭养殖等为主的种植养殖业,以手袋、纺织、民族服饰、茶叶加工等为主的手工业,还有楼长、清洁工等公益性岗位,再结合东西部劳务输出、爱心岗位推送等,为腾龙岭安置点2804户搬迁劳动力家庭的6866人,解决就业6498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就业3729人。

记者采访杨素梅(右)

晴隆县腾龙街道办党工委书记杨素梅说,当地干部下足了“绣花针”般的功夫。“我们常说搬得出是依托乡镇,稳得住就在我们街道办。目前来说就业这块是盯得最紧的,我们一定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这样脱贫才能持续才能稳定。”

截至目前,晴隆全县总搬迁12546户57859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易地搬迁新市民劳动力家庭都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的就业目标。

腾龙岭安置点远景(图源网络)

夕阳西下,沙子镇腾龙岭安置点的居民忙完一天的工作,从扶贫车间、万亩林场、茶叶基地里,陆续回家,准备晚餐。

腾龙岭温水井社区24栋1单元301号房里传来欢声笑语,熊飞的几个孩子放学回家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家常菜,聊着生活点滴,这个原本陌生的“临时住所”越来越有家的味道。

“我们老家挺穷的,搬过来这里还是挺好的,不想回老家去了,以后就在新家扎根了。”汉语不太流利的熊飞用苗语表达着她的心情,用笑脸述说着充满幸福的新生活。

(贵州综合广播 黄瑾、陈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