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争在天下,君子之交无敌友,鲁相孔子与齐相晏子谁更胜一筹

2020-09-27 17:19:05 作者: 君子之争在天

春秋时期国君接待贤臣

君臣关系也是阶级叙事的体现。首先是孔子,熟悉他的人都明白儒学的根本就是"礼教",是不可忤逆的"君君臣臣";是不可跨越的"长幼有序";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入世大道"。为何后世帝王多尊儒术?

从根本上来说,孔子所提倡的礼教与秩序从出发点上就是基于统治阶级的。他口中的有序本质上是一个阶级壁垒极难跨越的封建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就是贵贱有别的等级森严的蜂巢。

可以说,孔子的道是君臣的道,他希望的天下是一个由明君贤臣治理的天下,而他所博爱的百姓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群需要由领头羊约束带领的羊群。这就是为什么在齐鲁会盟中,孔子会怒斥"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并将无辜的侏儒戏子斩首,无论是惹事的齐景公还是反击的孔子,他们都表现出了对于阶级划分的敏感性,因为匹夫就是匹夫,诸侯就是诸侯。

孔子传授学术

说完孔子我们再来说晏子,那么,对于这位齐国三代贤臣来说,他的道又是怎么样的呢?相比于儒家的君臣礼教,晏子的理念更像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同时他的叙事手段也更加贴近生活,接地气。

与其他大儒名士的天下之言、宏观叙事不同,晏子的角度往往是以小见大。晏子使楚的时候,楚王百般刁难借机挑衅侮辱,但晏子巧用比喻:狗走狗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巧妙而直白的比喻回呛楚王。景公问政时,晏子则把把忧患比喻为鼠权势者比喻为狗,旁敲侧击的谏言。

晏子使楚

对于晏子而言,施政的核心是仁政爱民,与儒家的仁政爱民不同,他的爱民更是一种站在农民阶层上的天下观,一种站在百姓视角考虑百姓利益的实用主义。晏婴为人节俭,行事低调,更有甚者将自己的钱财散给百姓,或是像之前提到的他让马车载民渡冰河一样,晏子对于百姓的爱是贴近而真切的,但是这种角度往往也是短视的,格局是狭隘的。

在孔子看来,礼教和大道是精英主义和阶层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这虽略带残酷,但是却符合当时的社会结构并契合古代的生产力。晏子虽出发于民,格局略小并没能形成一种体系和价值取向,并且由于缺乏上层建筑的支撑,晏子的仁政也在其逝世后人走灯灭了。

影视剧中的齐国国君

不过,即便二者政治理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同,也不妨碍二人的远大抱负不谋而合。孔子虽然提倡礼教,重视阶级有别,但实际上孔子重视的也是秩序,一个充满人伦道德的社会不仅给统治阶级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百姓带来了安宁。

晏子的角度则更加贴近生活,不过实际上在对于社会道德层面的期许上,他和孔子是一致的。曾经由于齐景公贪图享乐,晏子更是由人与禽兽之间的对比来批判其无礼无道的行为,并且从"礼者,所以御民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婴未之闻也"中可以知道,晏子对于部分礼教是赞许的。

百姓安居乐业

其实,孔、晏二人的相爱相杀正是因为他们都是彼此的影子,孔子有着晏子的希望的格局高度,晏子有着孔子认可的市井地气,二者争而不斗,相互监督批判,就像一个出生贵族但心系底层的革命者,他们将和自己的影子战斗,而他们的思想也因此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