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士族开始逐渐形成:士阶层已经彻底世俗化

2020-09-28 19:33:15 作者: 东汉士族开始

这就是西汉士阶层思想上的转变,一屋不扫,如何扫得了天下。长此以往,可在心中的天下大任,士志于道的坚定目标也开始变得松动起来。

再加上察举制的漏洞,选举出来的官员并非都是德行过人的,他们先开始抱着私心,而后迫于现实,一些心中尚有"道"的士阶层受影响也开始渐渐追名逐利,变得世俗起来。

所以说,西汉中后期已经有些士阶层因为种种原因从最初的"士志于道"转变成"士不免俗",不过这只是一部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思想观点一直影响着西汉,所以大多数士阶层的人心中还有儒家那份追求。

二、政治同化,士阶层不免于俗

1、东汉士阶层政治化

虽然西汉时期士阶层已经有部分向世俗化转变,但是东汉时期,士阶层的风骨尚存,并没有完全消失,当然也只是寥寥无几。

士阶层最大的变革在东汉之后的魏晋时期,魏晋时期的士阶层已经完全世俗化,他们追求名利,没有了先秦时期的风骨。但是史学家认为,魏晋的士族崛起,与东汉中后期士族有着难以估量的关系。

至于东汉如何会发生这种质的变化,大概可以归结于政治方向。东汉官制沿袭了西汉,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官员为辅,同时极大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但是地方上却有些不同,原本的郡县制变成了州郡县制,将原本的地方权力更加分散,也更加细致,如此一来,地方官员对应的职责也更加细化。

这种制度下,普通士阶层的人是无法接触到中央的,但是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地方政事。如按从事的方向分,有盐官等,按职责分又有县令、里正等官职。而这些地方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士阶层。

此时,士阶层普遍都为地方官员,受皇权制约。为了生存,在政治上被同化,丢掉了文人与士人的人格和风骨,成为依附于皇权而活的工具。渐渐地,原本凌云壮志、满腔抱负的士人向世俗妥协,不再坚持心中的道。

2、东汉士阶层妥协于世俗,难抵诱惑

士阶层在两汉之前,一直被人们称为士人,因为他们只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心中存道的个体。但是东汉末年,士阶层已经发展成了士族。从个体到家族的转变,都在表明经过整个东汉时期,士几乎完全世俗化了。

东汉中期,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农业,选拔出了更多的官员治理。此时古代意义上的"地主"已经出现,他们就是士阶层,受利益影响,他们不是想着如何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而是想着如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家族更加强大。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士阶层更难抵抗诱惑,士的思想也越来越腐朽。

而千百年来,人心是不变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也很好诠释了环境与思想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士人忘了初心,被名利蒙蔽,开始追名逐利。

3、 东汉士族逐渐形成,士完全世俗化

士阶层彻底世俗化,应该是在士族形成后。东汉中期,士人已经有了家族的观念,家大于国在心底扎根。

东汉末年,已经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东汉四大家族——杨氏、荀氏、陈氏、袁氏。这些士族多是出现在东汉前中期,以杨氏为例,东汉中期,杨氏先祖杨震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德行被世人景仰。

从这时开始,杨氏就已经在积蓄家族力量,杨震的儿子不像他一样保持着士阶层的抱负,他的儿子坚信"家天下",只有家族强大,才是生存的根本。

所以他的儿子一心发展家族势力,无论是在农业还是军事上都能立足,甚至与中央抗衡,和周朝诸侯国有些相似。时间到了东汉末期,杨氏与其他三个家族成为东汉末年四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