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人录——道教鼻祖老子

2020-09-30 10:53:13 作者: 中国历史名人

他还说:委屈了才能得到保全;弯曲了才能得到伸正;注下去才能得到充满;破旧了才能得到更新;自己觉得少,才能得到补益;自己觉得多,只能得到迷惑。不仅看到自己,所以看得更清楚;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夏明显;不自己夸耀,所以更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更为人尊重。只因为不去和别人争。所以天下人才没有谁与他争。虽然他的观点是宣扬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鼓吹以退为进的斗争方法,但是却也包含了对立转化的辩证法的观点。

老聃还对当时作战和治国提出一些策略,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观点,他说善于用兵者不采取攻势而采取守势,不冒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另外,没有比轻敌再大的灾祸了,他的“兵不厌诈”、“以退为进”、“不轻敌”等战术原则在兵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还提出:如果两军对阵实力相当时,那么悲愤的一方必然胜利。“哀兵必胜”,第一次指出了在战争中士气的重要作用。以后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大概都是由此得到的启示。老聃虽没有完全认识到矛盾转化是要有条件的,陷入了形而上学,但他的这些战术原则对后来的许多兵法著作都有很大影响。

同时,老聘还认识到量和质的变化。巨大的成功,离不开一点点的积累和一分分的努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请不要小看那刚刚萌发的细芽,那块块奠基的泥土,那扎扎实实的第一步。另外,他那“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精辟见解,都成为后人常常引用的警句格言。老聃在周朝做了几年官,由于讨厌当时种种不良制度的束缚,而且日见周室衰微,于是弃官不做,去寻清静自然的生活。

据《史记》记载:他出函谷关,遇到叫喜的守关口的官,喜说:“先生要去隐居吗?听说您很有学问,希望能写些东西以留纪念。”于是老聃写了一部五千余字的《老子》,分上下两篇,因为说的都是道德之要旨,故又称《道德经》。写罢,告别了喜,出关而去,隐姓埋名,过着他那自在的隐士生活,至于他后来如何,谁也不知。只有《老子》八十一篇流传至今,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为后人所吸收和改造,成为哲学思想上重要的流派,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