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和珅的渊源:都是梦中人,谁堪醒后悲?

2020-09-23 23:52:34 作者: 《红楼梦》与

和珅见无法看到《石头记》后面的内容,心中又割舍不下,于是反复阅读八十回的《石头记》。他读的次数越多,越觉得这样一本旷世奇书。于是有心将它刊发面世,虽然皇帝有查禁令,但只要像修改《四库全书》一样,对全书做一番处理,删掉那些不符合圣意的地方,再续上一个能够接受的结局,皇上肯定高兴,不会加以阻拦。只要得到了皇帝的首肯,这本书的“禁书”帽子一摘,就可以公之于世,自己落得个慧眼识书的美名。和珅禁不住遐想各级官员对自己拱手祝贺的样子,开始陶醉起来。

修改和续写这个工作由谁来做呢?这个人首先要有才华,会写小说,否则难免狗尾续貂;其次,地位也不能太高,否则难免趾高气昂,不配合。和珅想来想去想到了高鄂,高鹗是汉军黄旗内务府人,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诗词、小说、戏曲、绘画及金石之学,在乾隆年间颇负盛名,但只是个举人,没有考中进士,所以总感觉矮人一头。合身觉得这个人是合适的人选,于是他悄悄找到高鹗,命他修改、续写《石头记》一书。

恰好,高鹗也很喜欢《石头记》这本书,早就把里面的故事了然于胸。他听说当朝红人和珅要他续写《石头记》,喜不自禁。他与朋友程伟元一起商量、揣摩原作者的心思、想法,依据曹雪芹留下的回目构想,很快完成了续写。

和珅看完了续写的书稿,细细阅读读了一遍,并不满意。他认为续作的结局未免过于绝望,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虽然续写部分读起来比较通畅,但肯定通不过乾隆这一关,于是和珅要求高鹗重写。和珅不愧是审查书籍的高手,他让高鹗重新安排一个略为圆满的结局,同时标出原作八十回中那些过于悲伤和压抑的文字,命他一并作出修改。

高鹗知道了和珅的意愿后,觉得那样修改就歪曲了作者本意,不甚妥当,有违作者意愿,是对原作者的不敬,所以,不愿修改。和珅当然知道这样做会使作品意味有所改变,但总比永远被封强,于是他对高鄂半劝半吓地说道:“我也是爱书之人。按照曹雪芹的原意续写当然是对他的尊重,然而这样一来这本书就会永远无法公开面世,后人也难以见到这本书了。况且,万一朝廷追查下来,你高鹗作为续写者,肯定罪责难逃,曹雪芹也永世不得翻身。岂不是两败俱伤?所以,为了这本书能够流传后世,只有将书中对朝廷不满的地方略加改动,才能获得皇上的首肯,从而能够刊行天下。你也算帮了曹雪芹遂了心愿,成为有功之臣。曹雪芹倘若黄泉下有知,就算内容有所改动,也定会心存感激的。”

高鄂听和珅这么一说,觉得和珅的话也有道理:自康熙开始,朝廷大兴文字狱,凡有任何诋毁清政府的言辞,哪怕是一些不相关的词语,如“华夷、明、清”等,都会被追查,令人提起笔来就胆战心惊。况且和珅本人就是积禁书籍的官员,不敢得罪,现在他既然要这么做,自己也没有办法。高鄂无可奈何,只好按和珅的意图重新续写后四十回的结尾,把曹雪芹的原稿凡是涉及朝廷避讳之处都做了相关修改,书名也按照和珅的意思改成了《红楼梦》。

高鄂毕竟文采非凡,他续写的部分语气、意境与原著无二,几可乱真。重新续写的部分,基调也缓和了不少,甚至有一些对当朝歌功颂德的地方。和珅看过新稿后,终于喜笑颜开。

书终于修改完了,但和珅总不能慌不迭地跑去呈给乾隆帝,这未免也太明显了。于是,和珅拿到书后,没有立刻呈给皇上,而是从太后那里找突破口。他每天都去向太后请安,有机会就跟太后聊天,讲上一段书中的故事。和珅本来就善于言辞,他把故事描述得惟妙惟肖,太后越听越喜欢听,一来二去被迷住了。太后不满意每天听和珅讲一点儿给她听,就给和珅要书自己来读。和珅见目的终于达到了,于是连忙拿出准备好的手抄稿献给皇太后,趁机说出本意:《红楼梦》是千古第一奇书,无奈现在却被冤枉为禁书,真是可惜啊!

很快,乾隆帝就知道了这件事,他命令和珅重新审查《红楼梦》。和珅连忙说他已经将书稿审查了好几遍,写的都是家事,并没有什么特别违逆的地方。同时将《红楼梦》献给皇上御览,请求若无重大问题,付诸发行,以让天下人都能阅读,同时沐浴皇帝的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