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礼议之争”中,为何张璁会被明世宗培养为一代权臣?

2020-09-25 10:51:38 作者: 明朝“大礼议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很明显的就能看出来一些东西了吧?这个让人感觉有点匪夷所思的结果,其实就已经足以证明“大礼议之争”之所以会拖这么久,并不是因为明世宗所代表的皇权意志受到了“内阁”的制约,属实是明世宗有意为之,否则又怎么可能轻轻松松的就通过一次立威事件迅速结束了这长达三年之久的“大礼议之争”呢?

明世宗

这也就足以表明明世宗其实是有着其它的想法的。

明世宗选拔“张璁”为控制内阁的代言人

而这个想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明世宗在选拔能够帮他控制内阁的“代言人”,这个人就是“张璁”。

因为经历了三年的时间,作为明朝官场新生一代代表的“张璁”,无论是在大礼议之争初期被黜为外官,还是之后朝堂官员对其排挤以及威胁,都始终没能让他放弃最初的想法,这也就足以证明“张璁”这个人属实具备着不畏强权、百折不挠的精神。

其次,“张璁”的观点与明世宗一致,一方面说明其与明世宗都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势必会对明世宗忠心耿耿。这也就意味着明世宗如果有指令的话,必然能在“张璁”这里得到有效的支持和执行。

而这些特质,也恰好正是明世宗当时所急需的,毕竟对明世宗而言,如果他想选拔能够控制内阁的代言人的话,那么首先这个代言人就必须能百分百听他的话不是吗?

故而,作为官场新秀的“张璁”,也就这样被明世宗看中,入了内阁,成了内阁大学士,而后更是一路顺风顺水,但凡“张璁”的票拟,明世宗几乎可以说是有票必应。

明世宗

甚至于到了嘉靖六年,也就是公元1527年,“张璁”上疏,要求明世祖答应“臣惟皇上欲宣德化,必自近始。……今内阁择其人焉,责之以择九卿……”的建议,顾名思义,就是想让内阁有选用“九卿”官员的权限。——《明实录·明世宗实录·卷八一》

要知道,这“九卿”所代表的可都是“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以及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等“核心政治机构”的最高领导者,也就相当于是明朝政权政治体系的中坚力量。

难不成这“张璁”是想让内阁通过这种形势凌驾于“六部”之上?而且世宗一朝司礼监权势不再,也就是说“张璁”是想让“内阁”成为明朝政权的“宰相”机构?这明显就不符合明太祖朱元章设立“内阁”的初衷啊,毕竟在明太祖朱元章的眼中,内阁大学士也就只是个“顾问”罢了。

但是明世祖不但同意了“张璁”的请求,而且还对“张璁”更加重用,以至于最终甚至还形成了一种“孚敬还内阁,事取独裁,时不敢有所评议”的情景,换言之,在明世宗的重用之下,“张璁”赫然已经成了“内阁"的实际掌权人。——《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如果单纯一个“张璁”还看不出来太多东西的话,那么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的情形呢?——《明史·职官一》

明世宗

而这夏言以及严嵩二人,也同样皆是明世宗极为宠信的内阁大学士。

结束语

如此一来,相信大家就可以把明世宗的心思看透了吧?说白了,其实就是明世宗在借“大礼议之争”进行一场“官员考核”活动。

继而从中挑选出一些明世宗认为可以帮他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内阁”的贤臣,而“张璁”也就这样凭借着他的坚持,成了明世宗所选中的那个“幸运儿”。

从而刚入官场没几年,就已然入阁,并一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从普通的内阁大学士一跃成为了一个力压六卿、权比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角色。

要说这里面没有明世宗的有意扶持,单凭张璁其自身的资历已经朝堂中不怎么好的人缘,显然是不可能达到如此出众的成绩的。

而明世宗也就得以借助“张璁”对内阁的控制,从而间接的控制了整个内阁,同时还压制了内部,换言之,其实就等同于明世宗仅控制“张璁”一个人,就取得了控制内阁、同时还能压制六部诸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