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庞之争实记

2020-10-01 00:00:50 作者: 孙庞之争实记

孙膑继而解释道:“将军有疑虑很正常,大梁是我军无法直接去攻击的地方,所以我的目标是大梁以东重镇平陵。平陵守军众多,且周边还有重镇可以相互呼应,实在是太强啦。越强就越适合我军去攻打。”

田忌黑人问号,这因果关系一塌糊涂啊?向来只有挑敌人薄弱之处打,今天第一次听说去碰敌人的硬骨头的。孙膑面色不改:“将军忘了我助将军赢了大王的赛马赌局吗?强而示之以弱,是虚虚实实,兵者诡道也!总之将军听我的,输不了的。”

田忌知道孙膑段位比自己高太多了,当下只得听从。毕竟齐国士兵以不善战而闻名,自己其实面对庞涓的魏卒,半点把握都没有,不如听聪明人的。田忌开拔大军逼近平陵,孙膑又出主意了:“将军,随军的都大夫谁打仗水准最菜?”这里解释一下都大夫,齐国不像战国其他国家实行郡县制,而是自成体系的五都制,包括首都临淄地区在内全国被划分为五都地区,每一个地区的长官就是都大夫。这次出征为表重视,五都大夫大多随军作战。

田忌想了想:“大概是齐城(临淄)和高唐的两个大夫吧。”

孙膑:“就让齐城、高唐二大夫领军攻打平陵。我们主力军在这里等着来报就行。”

田忌大惊:“纳尼?让最菜的将领首当其冲去攻城,这不是白给吗?”

马陵之战后,齐军紧接着又击溃原属庞涓的大队步兵,斩首万级,从容撤回了齐国境内。从此齐国在诸侯间声名鹊起,成为东方霸主。魏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逐渐退出了称霸的舞台。而受其压制的秦国,则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此后的战国时代,主要是齐、秦两国的较量。

退而论书策

但齐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似乎忽略了田忌小小的个人奋斗。马陵之战后,田忌与孙膑回齐国临淄的途中,孙膑提醒田忌,相国邹忌看他不爽很久了,此番回国恐为其所害。孙膑劝田忌不要解除武装,而是派兵把守临淄周边道路,挟军事胜利之势迫走邹忌。可惜头脑简单的田忌没想这么多,不从。

田忌果被邹忌派人构陷,言其欲图谋反,还有假的人证。齐威王也听信了。田忌得知此事,害怕极了,连夜出逃到楚国去了。孙膑作为田忌的老伙伴,也便跟了去。他们在楚国待了很长一段时间。

期间,孙膑隐居起来,开始把精力用在写书上。他整理了自己多年来实践中总结的军事思想,并结合祖辈兵圣孙武的思想,开拓创新,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是战国时期战争实践的理论总结,继承了前辈军事家的优秀成果,又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发挥创造,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孙膑兵法》讲究“道”,相比同期其他兵家著作,更注重以人为本,民性即道,这是一个进步的方向。其他

关于孙膑的结局。上面说到他跟随被邹忌排挤的田忌去了楚国。但邹忌仍怕田忌借楚国势力卷土重来,遂派说客杜赫前往楚国说服楚宣王将田忌分封在江南之地(楚国当时仍沿用老旧的分封制),以将田忌留在楚国。齐国齐威王死后,齐宣王继位,听说了田忌冤案,就将田忌召回齐国,官复原职。此后孙膑回归故里,度过余生。也有说法孙膑未得善终,这就扑朔迷离了。总之,终孙膑一生,他最多也只是齐国公卿贵族的幕僚,向来没有追逐和得到过政治上的地位。庞涓当年的遗言,“遂成竖子之名”,到底还是没有实现。

长久以来,《孙膑兵法》只存在于古籍中的只言片语,且隋以后的书籍中再未提到。这导致不仅《孙膑兵法》的存在无法确定,连孙膑其人的身份也是存疑。以前学界有种说法,孙膑即孙武,《孙膑兵法》即《孙子兵法》。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同时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使这种说法得以被否定。

孙膑的事迹得以被广泛流传。另一位中国政治与军事史上的一代伟人,那位教员在读《智囊·卷二十二·兵智部·制胜·孙膑》批语说:“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圈点满幅,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我想,这个重量级人物对孙膑的这个评价,比任何语言都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