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代文人画的诞生——浅析“贰臣”赵孟頫的人生困境

2020-10-01 10:54:07 作者: 从元代文人画

而赵孟对于文人画的改良还不止于此,在元代之前,大多数登堂入室的画匠,在绘画时必须配备专业的绘画工具,色彩明艳的搭配更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这自然也非文士所熟知的领域,因此,赵孟的文人画则开始摒弃“精雕细刻、赋色浓艳”的传统,以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当作文人画的唯一工具,这对于在士人中推广这一画种,自然有着极好的效果。

“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松雪”既赵孟的字。明代士人王世贞所言,正是文人画演变历史的最好概括。这一时期的文人画,基本上就已经有了后世水墨画的基本形态。

“书画同源”的主张同样是赵孟所提出。据说,他自忖画技无法与古人相比,因此,其作品多以书法入画。真草隶篆四体均是其首选。不仅如此,他的小楷更是被世人评为“天下无出其右”。

“乙酉年,余见今翰林承旨赵公子昂于杭,于时爱尧章《书谱》,手之不释。逾三十年,赵公小楷秒天下,是盖脱其形似而师其神俊。”这段话,是书法家袁桷评价赵孟的小楷时所说。这位曾经参与国史修著的士林大家,在面对赵孟所写小楷时,竟然也生出了自叹弗如的感慨,可见赵孟书法技艺之深厚。

三、文人画对于后世的影响

这位在朝堂上屡遭诟病的文人,对于后世的影响不可谓不巨大。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的思想,如今已经成为我国国画区别于西方传统画作的最本质特点。

文人画的传播对于元代画坛的兴盛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曾在《画禅室随笔》中评价赵孟及他的文人画:“元时画道最盛,惟董、巨独行,此外……盖风尚使然,亦由赵文敏提醒品格,耳目皆正耳。”这位在早年间,曾经鄙薄赵孟的人品和画风的书法大家,在晚年间却又对其推崇备至,将元朝画坛的兴盛完全归功于他的一力推动。

而这种声誉其实也源于赵孟对于明代画风的影响。

明代的绘画技艺与元代有着事实上的传承关系。传统的山水画流派吴门画派和复古派,虽然彼此间对于绘画技艺的传承和理解各不相同,但皆可以看作师从赵孟的效仿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及“以书入画”的观念,更是吴门画派最为典型的特征。

结语

赵氏遗脉,亦或事元贰臣?这样的身份冲突让赵孟无法见容于士林,而朝廷的猜忌更是让他的一腔抱负沦为泡影。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意间邂逅水墨成了他人生最后的救赎和寄情。托庇于墨色的浓淡转换,这位文坛巨匠或许才真正获得了一丝自由之感,然而这样的这人生境遇,也只能用“莫测”二字才能形容了吧。

参考文献:

1.《赵孟与元代文人画》

2.《浅谈赵孟及其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3.《赵孟“古意论”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