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何都自称“朕”?老教授:你把这个字拆开读,就明白了

2020-10-10 15:13:34 作者: 古代皇帝为何

公元前2070年,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开始出现,夏朝的皇帝自称为“后”,第一位君主为夏后氏,《竹书纪年》记载的君主都会冠以“后”,比如“后启”、“后羿”、“后少康”、“后发”等等。

商朝建立后,出现了“帝”的称呼,在古人的思想当中,“帝”指的是天神,所以敢自称“帝”的只有帝乙和帝辛(商纣王),西周建立礼乐祭祀,为了不触犯神灵,改君号为“王”,比如周文王、周武王,就连帝辛的称呼也变成了商纣王。

历朝历代的称呼都不太一样,春秋战国时期,衍生出了多种称呼,孤、寡人、余、不榖、冲人、予一人……还有帝号、年号、庙号、谥号诸多称呼,我们今天主要还是讲讲古代帝王的称呼。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载有:“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平民都会自称为予小子,这是一种相当自谦的称呼,这里的“予小子”指的就是周成王,“予一人”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万人之上,一人(指天)之下。

古人还是讲究君权神授,哪怕是君王也要服从于天,历朝历代为了得到起兵的“大义之名”往往都会杜撰出一段神话,项羽天生异瞳,刘邦自称为赤帝子,斩白蛇起义,王莽自称黄帝后裔……

君王自称寡人并不是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意思,而是“寡德之人”古人讲究“以德治国”,所以“寡德之人”是君王的一种自谦称呼,就连诸侯王的夫人也可以自称为寡人,《诗·邶风》载有: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

从春秋战国至五代十国期间,“寡人”的称呼一直都在,刘邦封为汉王、韩信封为齐王、隋炀帝为晋王时,都自称为寡人,只不过春秋战国时期“寡人”出现的次数较多,一些较弱的诸侯国多自称为“孤”。

不榖这个称呼就相当的陌生了,《左传·僖公四年》: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榖”通“谷”,谷物可以养人,所以是善物,历史自称不榖的人先很少,只有楚王一人自称为“不榖”。

朕,最早可见商代的甲骨文,《说文》中说道:朕,我也,阙。朕,从舟,最原始的本意是指舟的裂缝,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自创“皇帝”,称始皇帝。

为了使皇帝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措施,天子自称为“朕”,《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朕是始皇帝的自创,为何后世不重新改一个名讳呢?其实将朕拆开看就是月和关,在古文中通“舟”和“灷”,舟就是小船,灷是火。

《荀子·王制》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火种又代表新生,舟中的火种则能保天下太平,所以皇帝们都有类似的想法,因此沿用了“朕”。

古代的历史是非常的有意思的,笔者就跟大家推荐一本《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收录的明朝许多有趣的趣闻,不仅如此,就连明朝“天启大爆炸”也有记载,如今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爆炸依旧还是未解之谜。

《明朝那些事儿》全套9册,明太祖,刘伯温、朱棣都有各自的故事,刘伯温的玄学也让人称奇,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可的好书,值得你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