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与岩茶到底搭不搭?

2020-10-10 19:32:51 作者: 建盏与岩茶到

方便给茶叶打分的最客观的茶具

但,大家知道,宋朝的文人阶层很讲究文化和艺术。十几块钱折算到当时才几个铜板的茶具怎么上得了台面。于是,既想客观评价,又要艺术美感,只能使用建盏了。

宋朝盛行点茶法,在点茶之前,有时候还需要熁(xié)盏。所谓熁盏,就是先把茶盏在火上烤热,然后进行后续的操作,有些类似咱们当代的温杯步骤。如果拿个汝窑的放火上烤,想象一下这个酸爽

而且建盏胎壁厚,很适合直接在火上烤。后续的保温性能也比较强,就好比秋冬天想烧菜的保温效果好的话用砂锅

从斗茶的角度,由于有的比赛围观的吃瓜群众较多,当时还没发明眼镜,所以用黑色的建盏能更容易让大家看清楚浅色的茶汤状态。宋朝的北苑贡茶点出来的茶汤偏黄绿色,茶的泡沫则是雪白色的。

此图作为想象北苑贡茶茶汤的粗糙参考

斗茶有核心指标,譬如要观察茶沫的丰富程度与茶沫消散前的持久能力。建盏的颜色和它的纹理,不管是油滴还是兔毫还是其他类型的建盏,都能够让人更为直观地观察到茶沫的状态,相当于艺术化的刻度尺。

从刻度尺的功能去欣赏它,别有一番趣味

此外,建盏的胎壁厚实,易保温,也能增加茶沫的持久度,所以建盏成为了宋朝斗茶神器

和其他的盏比起来,建盏较深较宽,这样容易翻出白色汤花,使用茶筅搅拂茶汤时也不妨碍用力击拂。宋朝时用建盏往往需要标配一个底托,这个托是当中有圆孔的,方便建盏嵌在托上面,助力稳固性,便于用力使用茶筅。

建盏和底托。拍卖市场第五贵的建盏。

不同类型的建盏,在斗茶上的适用性也不同。譬如,曜变存世的最少,它是否符合宋朝皇家的审美仍有存疑,毕竟宋朝时恐怕也没几个人见过曜变。所谓“稀有”,是把双刃剑,油滴与鹧鸪斑也相对稀少。

皇帝、文人、大众通吃的兔毫盏,是宋朝建盏的主流。因为兔毫的光泽和纹理最适合斗茶。

文末做个广告,一款有点小贵的品茗杯。浙江余姚烧制的秘色瓷。那儿是古代越窑的范围,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是越窑烧制的,法门寺那批实物让专家们第一次确定古书上的秘色瓷到底是啥色泽。

容量30ml,手工拉胚,不是市场普货,用它品饮岩茶、台湾高山乌龙、凤凰单丛都是极好的。

260元一支,包含一个木盒包装。

拍卖第二贵的建盏

如果咱不斗茶呢,纯粹只是享受生活,那么其他名窑们可以露脸了

米色青瓷杯

据专家说,这种属于不饱和灰色的莫兰迪色系。不管怎样,感觉用它喝茶要放松多了。再晒一张图。